2013高考语文基本功如何提高?

逍遥学能  2015-06-17 18:58

这个“随感”做得恐怕有点“不合时宜”,因为高考阅卷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但阅卷开始的前一天,我的导师,同时也是高考语文阅卷组的负责人之一,反复叮嘱我们,要本着“防火防盗防记者”的原则,不能透露有关阅卷的任何事宜。当时还跟我们出示了一份报纸,说我们阅卷组的评分细则还在讨论中、还没完全定下来,他们报纸上就已经登出来了,大概是在走廊里闲聊的时候被偷听到了,这不无中生有吗,想必这些记者都是“狗仔”出身,还有他们用手机偷拍的阅卷点的照片,还故意ps了一下,阴森恐怖跟监狱似的……所以很多事情,我那会儿必须守口如瓶,现在好了,风头已经过了,有些不吐不快的事情也终于可以说一说了。

这次阅卷,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的学生,一不写字,二不读书。我批改的题目是整个试卷的第20题,也就是散文阅读《司马祠》的最后一题。两问:1、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2、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作答。考的是关键字句的理解,最常规的题型。两问写满了也不过二百来字,但在我经手的近三千份试卷中,能答得没有错字病句的,不超过十分之一。

当然,现在北京语文高考的标准很低,只看关键词,不看表述是否完整流畅,甚至错别字都不扣分。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一个“潜规则”已经为广大考生所熟知,导致光怪陆离的错别字层出不穷。错字就不说了,因为敲不出来。别字在这里随便罗列一些,都是我在阅卷过程中随手摘记,出现频率较高的,如“迫力”、“内含”、“婉惜”、“磨励”、“气慨”、“毅志”、“报怨”、“奋慨”、“功迹”、“讼读”、“精典”、“敬养”、“抗恒”、“状举”、“探所”、“挖觉”、“限入沉思”、“拔山涉水”、“奈人寻味”、“峥峥铁骨”……这些还算好,都是常规别字,一眼就能看出是怎么回事。也有一些比较离奇的,比如“葆受磨难”,“葆”这个字远不如“饱”字常见吧,错过去可不容易。同样的还有“讦诈”,本来考生想写的应该是“奸诈”吧,“讦”这个字恐怕他自己、甚至一多半考生压根不认识,算是一个相当高级的别字了。有高级的就有低级的,“力史”,应该是“历史”,就一笔还不愿意多写,考试有这么紧张吗?再如“喧泻”,俩字全写错了。最狠的是“勃大”,事实上是“博大”之误,但由此可以看出现在中学生的思想多么开放,这样的词都能写进高考答卷了,最牛的是这个词还被用在司马迁身上,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有些一眼看过去根本无法理解。比如“撒脱”,实际上是“洒脱”之误。还有“供现”,还好我之前见过一个“供献”,知道这两个都是“贡献”之误。再看这个“确却”,你知道他想写的是什么吗?我仔细看了一下上下文,发现原来是“确切”之误。还有“发间”,你们谁知道“发间”是什么?头发中间?不,其实他想写的是“发问”……还有“真接”,其实他想写的是“直接”……我还碰上了一个“磨耐”,百思不得其解,问旁边的一个老师,她瞅了两眼说,这位是想写“磨难”吧……

病句的情况同样不一而足。由于阅卷时间还是挺紧张的,没那么多工夫记录,随手摘了两个:“抒发了作者对司马迁顽强不屈的气概”;“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地位”。当然,病句也是不扣分的,要求是只看关键词,我批到后面简直恨得牙根痒痒。有机会的话我会向考试院上书,建议在这一部分设立表述分和书写分,不然,汉字和汉语的前途实在堪忧。

至于答题中的一些常识错误,那就更加离谱了。文中主要涉及司马迁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我觉得高中的学生对于司马迁应该有一些起码的认识吧,结果呢?

有人说“司马迁作《天问》”,这个我理解,因为原文中提到说司马迁发出“天问”;有人说“司马迁作《离骚》”,这个我也理解,因为鲁迅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有人说“司马迁作《诗经》”,这个我难以理解,难道因为“诗经”和“史记”音近?说实话,这三个我都不能理解,这就像一个英国人说“莎士比亚写了《人间喜剧》”、一个法国人说“巴尔扎克写了《神曲》”、一个意大利人说“但丁写了《哈姆雷特》”一样可笑而又可悲。

有人说“司马迁受宫刑而死”,司马迁要真受宫刑而死我们还看得到《史记》吗?当然,这只是个“小巫”,据说去年有位“大巫”,在高考作文里写“司马迁忍受着一次又一次的宫刑”,太牛了,膜拜。

有人说“司马迁在疆场上的丰功伟绩”,文武双全的理想偶像,很好,很可惜司马谈没教他儿子练过功夫。

有人说“司马迁的塑像面朝北是在思念中原”,同学,给点历史和地理常识好吗?面朝北,北边是大漠,而且他压根就没离开中原,思念中原从何谈起?

“诗圣司马迁”,杜甫哭了:“我怎么办……”

“司马迁丢失了全部书稿,又重新写作《史记》”,很好,很有文化,但是这位丢了书稿重新写的人叫“谈迁”,不叫“司马迁”,那部书叫《国榷》,不叫《史记》……

……

同样,这些也不扣分。

别字、病句、常识错误,高考语文的基础题部分可以直接从考生们的答案里取材,不必挖空心思去什么犄角旮旯里找了。

也许你觉得这可能是考试时太紧张造成的一时笔误。但我觉得,少数几个人笔误也就罢了,岂有这么多人一起笔误的道理?说是一时紧张的笔误,还不如说是基本功太差。现在电脑普及了,大家都不写字了,都用键盘敲了,字音的情况可能稍好,但对字形的掌握简直一塌糊涂。英语是表音文字,你通过读音规则,只要知道读音,就能拼个八九不离十,但汉语不是这么回事,不通过反复书写根本掌握不了。记得我上初中那会儿,老师除了布置常规作业之外,要求每天练一页钢笔字,还要写日记什么的,这样算下来,每周写的汉字绝对超过五千。现在的孩子们,一个月能写这么多字吗?两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能写这么多字吗?

现在的语文教育,我们强调审美,强调文学鉴赏,强调开阔思路,如此等等,这些东西很重要,毫无疑问,但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从此可以不再重视字词句和文化常识的基本素养呢?当现在中学生们的汉字写得不如英文顺、汉语说得不如英语遛、司马迁对他们来说就像外星人一样陌生的时候,汉字、汉语、中华文化的前途堪忧,而中华民族可能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勋章
下一篇: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单元预习三法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3高考语文基本功如何提高?】相关文章
【2013高考语文基本功如何提高?】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