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课:资本主义列强侵华

逍遥学能  2015-05-08 11:31

【摘要】:进入高三的同学,一定要加把劲努力复习了,在复习的第一轮期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复习课,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也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资本主义列强侵华

一、知识归类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过程

⑴开始: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⑵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条约的签订;

⑶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⑷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2、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年)。

3、近代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⑴清朝晚期;⑵北洋政府时期;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归纳条约特点:如首先明确规定传教权的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的条约;中国内河航运权最先被破坏的条约;灭亡中国的条约等

4、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割占(结合地图)

⑴英国: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⑵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1895年《马关条约》)

⑶俄国:19世纪50—80年代,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大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5、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结合地图)

⑴《南京条约》;⑵《天津条约》;⑶《北京条约》;⑷《马关条约》。

*中国近代何处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多?列强是怎样逐渐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据图指出)有人说通过这些开放的通商口岸,近代中国人也从西方学了不少好东西?这话有道理吗?

6、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表现

⑴攫取海关管理权。⑵对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⑶贩卖华工。⑷早期资本输出。⑸大规模的资本输出。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可分为哪两个阶段?其侵略重点有何变化?清政府借外债和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有区别吗?

9、列强对近现代中国革命的镇压(表现)

⑴绞杀太平天国运动;⑵绞杀义和团运动;⑶破坏辛亥革命;⑷破坏和镇压国民革命运动;⑸扶蒋反共;⑹干涉新中国内政

10、列强在华矛盾的表现

⑴“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⑵对中国铁路修筑权的争夺;⑶三国干涉还辽;⑷日俄战争;⑸分别扶植各派军阀割据一方。

二、知识深化

1、西方列强侵华过程和阶段特征

⑴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前(1840—1894年)。

阶段特征: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

手段。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俄国。

⑵第二阶段:甲午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年)。

阶段特征:侵华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渐实行“以华治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想资本输出为主过渡;文化侵略也日益加强。侵华的主要国家除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外,还有后期的德、日、意、奥匈帝国等国家,它们在中国既勾结又争夺,。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共同,美国占优势,后在一战期间日本独霸。

⑶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8—1945年)。

阶段特征: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从“以华治华”到独占中国。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日两国,它们在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侵华的主要格局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到日本独霸。

⑷第四阶段:二战后到朝鲜战争(1945—1953年)。

阶段特征:侵华主要国家是美国。侵华方式主要是:政治上“以华治华”,奉行扶蒋反共的政策;经济上凭借雄厚的实力,打着平等的旗号,大肆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军事上以援助为名,加紧控制中国;文化上输出美国价值观,扶持亲美势力。

2、对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的认识

这些战争把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逐步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⑴从原因来看,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它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实质上体现了它们以资本主义方式政府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它们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强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攫取侵略权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这是由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决定的。此外,中国的落后和历届政府的腐败,也是其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

⑵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来看,两次鸦片战争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则是以侵吞中国邻国和边疆地区,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反映出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分割世界的要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以镇压中国革命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资本输出导致领土瓜分的必然反映;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妄图独占中国、政府世界的称霸战争,是帝国主义阵营分化的结果,也是东西方帝国主义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

⑶从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再由多国到一国的变化。在地域上,由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为主,反映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趋势、。

⑷从规模来看,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更大。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侵华战争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

⑸从结果和影响来看,除了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外,其余都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其基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和政治腐败。这些战争对中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是造成中国落后的主要根源。但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在复习中加强比较。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近代史上日本两次侵华战争的比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以往历次侵华战争的比较。

3、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和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

在近代,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成为列强干预和控制中国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这些条约渗透到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司法、文化等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一种庞大体系,成为不平等条约体系。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⑴形成阶段:1842年至1860年。在这一阶段中,《南京条约》的签订开始了这个体系的形成过程;该条约又与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一起构成了不平等条约体系最早的也是最重要

的三块奠基石。其中包含的权利构成了外国在华特权的基本的方面,尔后所有不平等条约规定的种种特权不过是上述权利的延续、派生和补充。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和列强又签订了中俄美英法《天津条约》、中英法《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又获得了新的特权。

⑵扩大期:1860年至1919年。这个时期中,除了英法美俄等国外,又有总数达20多个国家跻身于这个体系中。其中可分为两个小阶段:①19世纪60—90年代,中外关系相对平静,除了中法战争。这时期未出现影响全局的条约,但局部性条约层出不穷,如《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中法新约》。②从甲午战争后进入第二个小阶段这一时期中日《马关条约》是一个空前屈辱的条约。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5年5月9日袁世凯为了称帝接受了日本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⑶修订期:1919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基础开始动摇,列强被迫修订这个体系的若干内容,开始部分放弃在华的条约特权。二是这个时期的不平等条约体系虽然发生了动摇,却没有被摧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受不平等条约体系舒服压迫的局面没有彻底改变。该体系在20世纪30—40年代两度得到极强。一是伴随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而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同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政府、汪伪政府等)签订了一系列旨在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条约。“七七”事变前,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也同日本签订一系列妥协投降的条约,如《何梅协定》、《淞沪停战协定》等。二是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空前出卖国家主权。但这不能改变该体系缩小之至结束的命运,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共同纲领》规定对以往条约将视其内容加以承认、废除、修改、重定,从而宣告旧体系的结束,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新条约时代的开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理季节的判断解题思路
下一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测试题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三历史复习课: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复习课:资本主义列强侵华】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