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利弊分析

逍遥学能  2010-05-23 22:08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利弊分析 

杨燕娟  
   
    现代社会就是一个网络的时代,时代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争论,到底网络这样的环境对中学生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一、为了研究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无记名方式对399名中学生(初中占35.1%,高中占64.9%)、222名中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为识字不多、小学初中、高中以上的分别占4.3%、41.3%、54.4%)、257名中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还通过社区走访、个案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4.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2.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我市中学生的上网率高达92.1%,其中有24.5%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74.8%的中学生每月上网的总时间在10小时之内,而6.9%的“网虫”则超过了30小时。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9%的中学生表示平时每天的课余时间都能够上网,21.3%的中学生上网时间并不固定;35.5%的中学生能自我约束在每次1小时内,24%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3小时以上,24.5%的中学生则不固定.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6.4%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70.2%,只有7.9%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26.7%的教师具有3年以上的上网经历,64.4%的教师则是近一两年内才融入网络的大潮;在上网的教师中,32%表示经常上网,8.9%每天上网;51.9%每次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同时,还有54.7%的教师坦陈自己很少上网,有近10%的教师称从不“触网”。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调查表明,家里才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68.2%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家里上网”,远高于首先选择“在学校上网”(28.2%)和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5.8%)。同时,中学生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34.4%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78.3%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管理员从不查验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近年来,各校也纷纷加快了校园网的建设。然而,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其中十分不满意的占40.6%)。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17.9%的家长强烈呼吁校方能提供和改善在校上网的条件,43.1%的家长提出学校要在加强中学生网络知识和能力上发挥作用。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网络的发展正改变着中学生交往的方式。调查发现,42.4%的中学生拥有网友,其中,26.7%同时有5个以上,0.8%甚至有15个网友。55.6%的中学生只喜欢与同龄的网友交谈,找年龄较大、较小的网友交谈的分别只有8.2%与0.8%。同时,中学生们还承认,他们更喜欢结交异性网友。68.4%的中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其中26.2%经常在网上聊天,“聊天室”和QQ是其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大部分中学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调查显示,在“你觉得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一项中,完全不同意的占42.8%,比较不同意的占37.5%,二项合计占80.3%。但必须注意的是,7.3%的中学生仍相信“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持完全相信的态度。绝大多数(83.4%)的中学生知道网友是虚拟现实的产物,选择“不见面”;同时,也有小部分(14.3%)在网下会过面。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调查显示,76.6%的中学生认同“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9.6%的中学生则不赞同这种看法。 
    6.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同样的矛盾也存在于大多数教师身上。调查显示,72.1%的老师认为网络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获取有用信息,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45.6%的教师同时又认为,学生上网不仅浪费时间,影响学业,而且会耽于玩乐,无心向学。支持学生上网的教师只有31.9%,42.7%的教师则认为平时应禁止学生上网,只有假期才能允许,21.8%的教师觉得还是任其自然为好。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学生上网的观点和态度,往往会通过家访、家长会等途径作用到家长和学生身上。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二、讨论与思考  

1.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机遇  

 (1)网上德育更具有时效性和普及性  

 (2)网上德育更具有生动性和吸引性  

 (3)网上德育更具有互动性和有效性  

2.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1)在观念上  

目前,社会、家长和教师普遍存在着一种“网络有害论”,片面夸大中学生们在上网过程中潜在的负面影响,过度渲染网上有害信息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对报纸披露的典型案例感到过度焦虑。许多家长不敢给孩子买电脑,更不敢让他们上网“冲浪”;许多教师不是积极地引导中学生们利用好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而是消极地对上网行为加以劝阻和禁止。同时,在面对中学生上网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时,许多家长和教师不是以一种宽容、理解的心态,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和防范措施,而是紧张过度,一味进行苛责和惩罚,甚至取消孩子的上网资格。这种因噎废食的态度,其实并不能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堵截”、“打击”,而在于引导和教育。  

 (2)在队伍上  

现有德育队伍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还相对缺乏,网上德育运作的机制明显滞后,效果未能如意。有些学校的领导或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或本身缺乏必要的网络德育常识;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网络经验相当贫乏。座谈会上教师们惊呼,许多中学生的网络水平已远远走在自己的前面,如个别中学生甚至在课余时间里担任电脑公司的顾问角色。德育工作者自己不深度“触网”,就无法了解中学生们在网上的所作所为,不能承担起网上“引路人”和督导者的角色。同样家长自己不知道什么是网络,又如何能够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引导呢?有些家长还以为孩子一上网,不是去搞网恋,就是去浏览不健康的信息,难免忧心忡忡。因此,有必要对家长加强宣传和引导。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jzm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二是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  

  4.提高现有网络德育资源的利用率,增加资金、技术投入,促进德育网络的形成  

(1)要进一步加强各校校园网建设,增加资金、技术的投入,并以结对子的形式扶助薄弱学校。争取使各校园网内容充实而生动,形式新颖而优美,更新速度快,宣传做得好,吸引上网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点击率。  

(2)从中学生的需求出发,各校园网要建设好学习频道、心理频道、交际频道、游戏频道、生活频道等,建设并管理好聊天室、论坛、在线心理辅导等,在与上网中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努力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引导他们。  

(3)各校还应想方设法改善中学生在校上网的条件。可设置学生电子阅览室、电子课堂、网络走廊等,一方面增加中学生上网时间,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同时,结合课程改革,开设网络教育课程,向中学生们系统地传授网络知识和技巧。  

  5.切实加强对网吧、网站的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理顺对网吧的管理体制,加大依法治理网吧的力度。成立专门的网吧监管机构;设立全市统一的投诉热线电话;建议电信部门发行青少年专用的上网卡,此卡具有上网费用低廉,自动屏蔽不健康网站等特点。  
  6.加强对家长进行网络德育的指导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家长网络德育的意识,引导他们以身作则,为子女健康上网树立榜样,自觉担负起对子女进行网络德育和对子女上网的监护责任。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关工委、共青团、妇联、心理学会、家教研究会、新闻媒体等社会机构、组织在这方面的优势,通过举办讲座、咨询、宣传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网络德育方面的问题。 

    总的说,我们要“扬长避短”,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给予学生正面的影响,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网络存在的负面影响,加强学生抵御这些不良影响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4509422@qq.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下一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性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利弊分析】相关文章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利弊分析】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