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5-03-21 12:40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3.“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下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4.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曾经建立过“领地国家”A.西周 B.秦朝 C.北宋 D.清朝5.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 妾一般称谓妻(正室)A.三哥(20 岁) B.四哥(14 岁)妾一(侧室)C.大哥(25 岁)妾二(侧室)D.二哥(22 岁)6.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位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稹(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帝的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 )A.世官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7.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纪念日,某学生参观了韶山后保留了一张毛氏宗祠的门票。修建宗祠主要源于( )A.西周的宗法制 B.西周分封制 C.内外服制度 D.郡县制 8.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9.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从“个人”到 “家”、再到“天下”的这种逐层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 了(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0.右图中人物说道你虽然有才, !”结合图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出现图片情况的原因是“嫡长子继承制” B.图片反映的场景与宗法制有密切关系 C.跪立者一定是正妻所生 D.图片反映我国的选官与用官制度 1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12.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并形成了历代的皇帝制度。该政治制度突出的特点是( )A.权力高度集中 B.部族色彩浓厚 C.秦始皇非常勤政 D.等级制严格 13.《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序主要体现了 (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C.等级制度的森严 D.选官制度的变化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15.某班学生看到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介绍“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于是就此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下列说法的对错(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错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丙对,丁错1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17.下图是秦阳陵虎符,一般铜筑,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阳陵。”( )中应选填的一项是A.皇帝 B.太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1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王朝完成了国家的空前统一,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权力的高度集中 B.中央政府各部门间相互牵制C.郡县制的推行 D.“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19.明代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制“弗能改”的主要原因是( )A.符合中央集权需要 B.二千年惯性使然 C.符合地方发展需要 D.古今上下皆安之 20.秦王朝中央政权机构中,负责监察百官的官员是( )A.人主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21.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22.《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 )A.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与财政 B.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23.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刺史制度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 24.江苏有一显赫家族,世世代代珍藏着其祖上进士及第时当地官员前来贺喜时赠送的条幅“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这一条幅能够提供的信息不包括( )A.早在汉朝,保存该条幅的这一家族就已经成为名门望族 B.文人在当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C.当时的皇帝和官员都特别重视科举考试 D.这一显赫家族的祖先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 25.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宫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26.电影《女驸马》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这里提到的选官方式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7.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指出:“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唐代宰相的委员制指A.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B.相权分立制衡C.削弱了相权 D.行政权实现了真正的三权分立关类别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某部历史著作中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秦代三公九卿制 B.唐代三省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 34.据张廷玉《明史》记载“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其官有军相、平章、左右墨、参政,而吏、户、礼、兵、刑、工六尚书为曹官。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福建省安溪县蓝溪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