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道隆教授和他的逆向英语学习法

逍遥学能  2010-05-17 00:22

他45岁自学英语口语,一年后成为翻译.
他52岁自学电脑,成为电脑作家,迄今已写作与翻译了38本书.
他57岁学习和研究记忆方法,能背出圆周率1800余位.
他60余岁以极大的热忱,催人奋进言行,鼓励人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使许许多多的人走向成功之路.
他就是曾任某学院少将副院长的钟道隆教授.

钟道隆教授创制英语学习逆向法

一、哑巴英语的尴尬
我上中学时没有学过音标,基本上是跟着教师念,对不对不得,而知。有时会闹出笑话,例如dining一room中的第一个i,不发[i],而发[ai],但是教师读成[i],我们也就跟着读错了,后来才纠正过来。上大学以后改学俄语,大学毕业以后又自学过一些英语,能阅读有关的专业书籍。但是从来没有学过“听”和“说”,基本上是“哑巴英语”。
1979年45岁时第一次随团去法国和德国参观。当时我能阅读自己熟悉的专业书刊,算是代表团中英语水平比较高的。但一到外国,除了一般的问候语以外几乎都听不懂,说不了,所以根本听不懂技术讲解。对于熟悉的专业书面材料,如果是用大写字母写成的说明,一时还反应不过来,需要在脑子中翻译成小写才看得懂。代表团团长还不时地鼓励我“胆子大一些”。其实哪里是什么胆子大小的问题,听不懂,说不了,看不懂,哪里来的胆子?在国外期间,我与每一个不会外语的人一样,口袋里装着一个纸条,上写“我住在XXX旅馆,请把我送回去。”以防一旦走失时使用。我当时是某设计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看着这样的纸条,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被侮辱感,“我这个中国高级工程师和总工程师只有这样的水平,与文盲差不多,外国人怎么会看得起我们?”发愤之心油然而生,回国以后下决心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二、自学一年成翻译
我问外国人,是不是因为到了中国,才故意把讲话的速度放慢了?他们笑着回答说:“我们一直是用同一个语速讲的,只不过是你的听力提高了,觉得我们讲得慢了。”从这些经历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由于英语水平的提高,技术讲座中翻译译得对不对我也能作出判断了。有时翻译与我的理解不一致,在场的外籍华人一般情况下都说我的理解对(当然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我懂专业,其实专业翻译们的英语水平比我高多了)。这种情况重复多了,中国电子设备系统工程公司总经理1982年初访问德国前提出让我当翻译。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我回答说干不了。但他坚持说我干得了,并给了我很多鼓励。于是我进行了详细的准备,拟定了一些情景对话。如:一到海关,可能问什么,怎么回答,参观时可能会有什么问题,怎么翻译等等,并且把准备好的稿子对着录音机念,再放出来给自己听,看像不像。尽管进行了这样准备,一到国外,实际对话时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不是听不懂就是说不了,困难极了。当时我手里随时拿着一个本子,有听不懂的,说不了的就立即记下来,晚上回到旅馆,再累也要查词典,看会话手册,一定要把白天不明白的地方搞懂了以后才休息。这件事情对我是一个转折,大大地增加了我的自信心,确信自己是能学会英语的。能承担口译任务以后我仍然一点也不放松自学,每天仍坚持学习英语,以做到“曲不离口”、“常学常新”。有时别人间我:“你已经会说会听了,就行了,为什么还花这么多时间学英语?”我只有回答说:“我喜欢英语”。这也是真的,比方说春节的时候,家里别的人看春节电视节目一直到半夜一两点,我就一直学习英语到半夜一两点。
与学其他知识一样,自学英语必须要有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碰到问题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只要搞不懂就一直要挂在心上,一有机会就要学要问。对于学到的东西决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而要深入钻研,把边边角角的有关知识都搞清楚,只有这样才会如同小学生学语文一样,每天都能学到新的词,掌握的英语知识才会越来越多,水平才会越来越高。下面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一次听到了Khmer Rouge,其中Rouge一词听不懂。两年后一次听一篇有关美国妇女化妆的文章,其中提到rouge(口红),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红色高棉”,存在两年左右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Condition一词与医学有关的解释一般只作“条件和状态”讲,但在形容人有心脏病时用 heart condition,觉得解释成“心脏条件和状态”都不太通顺。后来从一本新出版的Longman词典中,才知道这个词可以直接作“病”解。
听有关菲律宾反对党领袖阿基诺被刺的消息时,不断地听到tar mac一词,根据发音找不着,后来请教一美国工程师,才知道是“柏油碎石路”,是从tar macadam一词简化而来的。又如一次录下The peace talks between lran and lraq went into square one这样一句话,根据上下文推测出是两伊和谈没有取得什么进展的意思,但是手头的词典上没有square one这个词组,无法确切得知是否听写对了,因此见人就问。后来拿着录音给一个从加拿大回来的博士听,他肯定了我听写的是对的。我并没有到此为止,到处找词典,最后终于在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English ldioms上找到了如下有关back to square one的解释:
Back to square one back to the very beginning of some task or enterprise as a result of a setback. The allusion is to the game of Ludo when a player is sent to square one if he lands on the wrong square.这样,对于这个词的来历就知道了。知道了就有用,China Daily l990年7月7日有一个标题是这样写的:Back to square one on talks over Northern lreland. 又如一次从慢速英语有关经济消息的节目中听写出derivatives一词,查词典,其解释为“衍生的,派生的;导数”,找不到与经济有关的解释,不知道指的是什么。直到后来英国巴林银行的职员利森案发后,各种新闻媒介上有关derivatives的报导增多,才知道该词的汉语译名为“衍生金融商品”,专指由利率或债券、外汇或汇率以及股票或股价指数等现货市场衍生出来的金融商品,主要有期货futures、期权option trading和掉期swap种类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细谈英语学习的三大诀窍
下一篇:Indulging in a New Language Like a Native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钟道隆教授和他的逆向英语学习法】相关文章
【钟道隆教授和他的逆向英语学习法】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