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5-02-06 15:16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专题隶属于高中生物新课程选修3模块。《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对这个专题的要求有三条:“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举例说出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和“讨论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1]。希望通过这个专题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生物科技既能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在应用生物科学技术作出相关决策时抱有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尝试作出决策,具有社会责任感,是我们的课程贯彻始终的教育目标,这也正是本模块教学的较高要求,应该是统率各课堂具体教学内容的灵魂[2]。
1 关于本专题的教学实施情况调查
在新课程的培训过程中,笔者常听一线老师谈起,大家对这个专题不重视。为了了解本专题的教学实施情况,笔者以网络访谈和电话访谈的方式做了调查,访谈了包括辽宁、北京、广东、山东、安徽、河南等省市的十余所重点学校的一线老师和部分省市的教研员。对于本专题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实施情况如下。
?“区里建议,将这个专题的内容分散到其他不同的专题,比如关于转基因引发的伦理问题,分散到基因工程这个专题。老师们都灵活处理,本专题占不了多少课时,也就两个课时左右吧。”
?“如果是新课,我们在某些内容上互动一下,比如一起辩论和探讨克隆人的问题、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等等;如果是复习课,则主要是教师归纳学生背知识点。”
?多数教师表示,“在课堂上简单地讲讲,有时也让学生说几句,一课时完成”。
?还有很多老师表示,刚进行新课改的第一年讲了,后来几届压根就都不上了。
至于不上这个专题的原因,老师们都表示是因为“考纲没有明确的要求”,有老师还说,“涉及的这些内容在通用技术、政治课上都讲,所以我们生物课就不讲了,节约课时。”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校和老师没有认真落实“课标”的这条要求。但也有一位老师说,他按照课标和教材的要求让学生辩论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这个学期我开始带高三复习班,又在复习班进行了这个专题的辩论课,效果同样很好”。但同时他也表示,“我所知道的其他学校,这部分内容都不上”。
2 实施本专题的重要性
实施本专题的教学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教育意义。
“课标”在前言部分这样写道:“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还强调,本模块的教学以专题讲座和学生讨论为主。在实施建议部分的“教学建议”中更是用大量篇幅强调了要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关注和参加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1]。
人教版选修3模块的教材,紧密结合着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不仅能较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应用中正负两方面影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不仅是生物科学技术的热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三大工程教学内容之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教学,更是直指科学技术的社会责任问题。因此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与前几个专题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是对前面内容的升华。
社会责任感是一切有理智、有能力的人对自身在社会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以及对在履行责任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3]。研究表明,当今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总体情况良好,符合社会主流价值需求,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淡薄。由此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素质教育的第一个重点,有着深刻的意义。虽然造成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原因有很多,但作为学校,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任,而且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能起到主导作用。新课程不仅强调德育课程的建设,更明确要求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这就使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体现在德育课中,还要蕴涵在各科课程中。在生物学科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很多,选修3的这个专题更是如此。
(1)为什么要讨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通过讨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可以向学生乃至公众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从而造就正确的伦理舆论导向。生活在不同社会中的人类群体,其价值观取向存在差异,对同一个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经过讨论,能够引导出正确的社会舆论,而正确的社会舆论将引导出正确的措施、法规、政策和社会效果,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再者,经过讨论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会更加全面。比如社会上对于代孕母亲、精子库、安乐死等问题的讨论能够碰撞出许多不同的火花,能使相关的法律法规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加符合某一个历史阶段民众普遍的伦理道德。例如,当试管婴儿在三十几年前诞生的时候,曾遭遇来自教会、政府、新闻媒体,甚至是科学届的强烈抵制;但是今天,试管婴儿已经被社会普遍接受了,而且“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也荣获了2010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都制定了相关规定来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比如我国卫生部制定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规范》。但是,近些年来,又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这可能与目前民众普遍的伦理道德是不一致的,更需要大家讨论。
(2)中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有什么用?
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存在很多与知识相关的热点问题,加上媒体的报道,学生会产生各种认识,而这些认识可能是模糊不清的,需要予以明确。让中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最终目的,是要能理性地看待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将来能运用包括这些知识在内的科学背景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采用讨论方式,还要告诉学生,他们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他们利用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判断问题的正确与否,养成质疑的习惯和意识,不信谣、传谣,同时培养学生分担社会责任的意识。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明确,许多社会问题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解,从而培养他们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复杂的社会问题。而且,在学习过程中锻炼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更有意义。
3 关于本专题的教学实施建议
教师在执教这部分内容时,常有以下几种方案[4]。(1)学生自学。因为知识内容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学,但这会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没有任何提升。(2)教师讲授。经过查找资料,设计好教学方案,由教师讲授。这样处理会有一定的效果,但学生的印象不深,难以形成自己的观点。(3)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几个小组查找资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同时会逐渐理解相关知识,并能产生自己的想法,但不能培养参与社会问题讨论的意识。(4)学生辩论,这是笔者极力建议的一种方案。美国的教育家杜威认为,道德教育内容要融合于学校生活和各科教育中,在方法上要以探究、商量和讨论为主,他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参与是学生进行体验的前提。只有让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的事物才能刻进学生的心里,才牢固,才长久,而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他们接触得到的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自主讨论。对学生的访谈也印证了这一点,“我发现每次老师举出些社会上的例子时,都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并积极的参与讨论。”[5]
有老师认为,本专题所涉及的内容在政治、社会、通用技术课上都有,所以在生物课上就不用讲了。调查研究表明,“历史、社会课老师也会讲,不过不是重点内容,时间更多地花在其他知识点上。”[5]政治课上侧重的是伦理冲突本身,或者是涉及的伦理道德常识等,而生物教科书关注的是为什么生物科学技术会对社会伦理道德产生影响,也就是产生伦理冲突的原因,这涉及生物科学技术的原理。再者,如果政治课老师或其他科目老师也抱有类似的观点,那么“课标”的这条要求就会没法落实。
在教学时,教材中安排的论坛和热点问题讨论不需要一一进行,但须挑一个论坛和热点问题让学生讨论。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再从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展开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在理解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提出自己经过选择、鉴别、整理而形成的观点和依据。在讨论或辩论中,让这些信息得以运用和共享。可以按照教材的进度,集中安排时间进行讨论。如果不能集中完成,可以将热点问题分散到其他的相关专题,并在平时在教学中,结合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给学生渗透。讨论的热点问题,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是进行教学时社会上最热点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把社会的热点问题纳入到课堂中来,例如,可以将2004年关于“强制性婚检”被取消的事件纳入到遗传病那块;在学植物激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讨论“爆炸西瓜”“绝育黄瓜”等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让学生知道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多方面差别及其作用;在讲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这些核心概念时,可以分别讨论“瘦肉精”的危害、超级细菌和抗生素滥用等……
孩子们在课堂上学的内容,到最后绝大多数都淡忘了,剩下的,应该是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有用的,或者是能力方面的,或者是情感方面的。他不一定记得浆细胞、单克隆抗体、RNA聚合酶,但当回忆起生物课时,他可能记得起他与同学激情辩论的情景,这就够了。而且,社会责任感不是虚的,当我们给孩子们机会、让他们参与讨论以后,当他们碰到类似问题时,采取的态度就会不一样。例如,关于“强制性婚检”的问题,如果经过讨论,孩子们会知道原来为什么我国会实施强制性婚检,为什么强制性婚检会被取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国际舆论的压力),取消以后又出现了哪些问题(婚检率急剧下降,随之而来的是新生婴儿缺陷率的升高,这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负担),那么当他以后到达婚育年龄时,采取的行动可能就会不一样,这就是社会责任感的问题。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正威,赵占良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师教学用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吴停风. 关于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问题的反思[J]. 当代教育论坛,2006(20):51-53
[4]刘本举. 连续两节辩论课成功!http://blog.edu11.net/space-4251-do-blog-id-302810.html
[5]陈少玲. 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以深圳文汇中学为例[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