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4-10-20 17:52
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
(一)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1)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
(2)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英国(1)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2)侵略目的: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1)中国在正当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贸易顺利)P3△2
(2)英国走私鸦片,用以扭转贸易逆差P3△3
(3)民族英雄林则徐1839年6月在(广州)虎门销烟,禁烟运动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P4△2?1?3?5
3.英国发动侵路中国的鸦片战争
(1)时间:1840年~1842年P5△2
(2)过程:1840年6月英舰进犯广东,战争开始--林则徐防范充分,英军北上--琦善赴广东妥协谈判--1841年1月英军占领广东香港岛--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4.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1)《南京条约》的内容P6△1
【1】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丧失领土权)
【2】赔款2100万银元(赔款)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侵犯贸易主权)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丧事关税主权)
(2)附件的内容P7△1
第二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英国从中获得了【1】领事裁判权
【2】片面最惠国待遇
【3】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5.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国社会性质P8△3
主权因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开始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因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而逐步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最主要
(3)革命任务(P8△4△):由单纯的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历史阶段:(P8△3?6):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新思潮的萌发: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6.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英法发动战争的直接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P10△1?4
(2)《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P12△2△3)
【1】公使进京
【2】增开商埠(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航行
【4】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5】赔款:英法军费200万两,英商损失200万两
(3)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P12?3?5、6)
(4)中国同英法签订的《北京条约》(P13△1△2)内容:
【1】《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给英国
【4】准许华工出国
【5】增赔英、法军费
7.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会)P20△5目的:推翻清朝统治
(2)金田起义(P21?2?1)1851年秋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转战中洪秀全称天王
(3)定都天京P21?1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8.《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1)主要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实行绝对平均分配的政策。实行圣库制度,实行绝对平均的产品分配制度。
(2)评价:性质(P22△2?1)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革命性(P22△2?1、2)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局限性(P23△1)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9.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北伐、西征、东征(P23△3)【1】北伐目的:推翻清朝统治。
【2】西征目的:巩固天京革命的大本营。
【3】东征目的: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经济力量。
(2)进入(军事)全盛时期的标志(P24?1?3)西征、东征的胜利--军事全盛时期(1853-1856)
10.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
(1)失败的标志:(P27?2)标志:天京的陷落
(2)失败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P27?1)启示P28△1
【1】主观方面(农民阶级局限性)
①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不明确革命目的。
②定都天京后,领导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
③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
【2】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绞杀。
【3】启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3)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P28△2)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①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P28△3△4△5△6)②它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
③在反封建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④思想上、组织上较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筹,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⑤领导人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⑥同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5)时代新特点:(P28△4△6)①在反封建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②领导人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1.新思想的萌发和《资政新篇》
(1)新思潮萌发的目的:寻求强国御侮之道P29△3?2、3
(2)倡导者(林则徐、魏源)(P29△4?5)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3)魏源的《海国图志》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P30△1?1~5)
魏源《海国图志》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4)《资政新篇》的性质与评价(P31△1?1)
【1】性质: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2】评价:①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②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③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愿望和要求,所以《资政新篇》没能实施。
(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洋务派与顽固派
(1)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相同点: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2)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P36△1?4)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2.洋务运动的兴起、发展
(1)概述:(P36△2?3、4)从十九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现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2)前期运动的口号与内容(P36?1)【1】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2】旗号:“自强”
【3】内容:创办军事工业
(3)后期运动的口号与内容:(P37?1P38?1P39△1)
【1】时间:19世纪70--90年代
【2】旗号:“求富”
【3】原因: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困难
【4】内容:创办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举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3.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自强、求富。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的措施,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它开启了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第一步。
但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洋务派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灭,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4.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和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的条件P40△1△2
【1】外资的入侵分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这是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客观条件。
【2】外商在华企业利润刺激了官僚、地主、商人的投资热情
【3】洋务派的倡导作用
(2)中国无产阶级产生的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地点:外商的企业(P41?2)
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的爆发和战争的经过
(1)爆发:朝鲜丰岛海战(P49?1)1894年7月日海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战争爆发。
(2)平壤之战(左宝贵)P50△3)平壤战役:回族将领左宝贵抗日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走。
(3)黄海之战(邓世昌、林永升)与结果(P50△4?2、4)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抗日牺牲。双方互有胜负,北洋舰队主力尚存。李鸿章下令保船,使日海军取得了黄海海域制海权。
(4)旅顺大屠杀(P50?1?3)在旅顺,日军对当地的和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5)威海卫之战与结果(P51△1?5)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6.《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马关条约》的内容:(P52△2)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面受内地税
(2)影响:(P52△3~8)
【1】《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2】领土方面:台湾等大片土地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3】赔款方面:巨额赔款,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4】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利深入到中国内地
【5】经济方面: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着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7.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的两大条件(P61△2)
【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为扩大财源,解决财政困难,迫使清政府减轻和放松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限制
8.康、梁的维新变法思想及其传播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代表作(P62△2?3~5)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和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代表作,它有利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利,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9.维新派同顽固派的论战
论战的内容与历史地位:(P64△1?4~7)
论战的内容:【1】要不要维新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
【3】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历史地位:这场维新与守旧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性质)。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10.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P64?1?3P65△1)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了《应诏统筹全局折》,请求光绪帝确定维新变法政策。这个奏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11.百日维新(1898年)P65△3?1、4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从6月11日到9月21日,新政共推行了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12.戊戌变法的失败、历史意义和教训
(1)变法的失败--戊戌政变P67△2?1、7
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同时下令逮捕维新派人士。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废除。
(2)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P67△3、4、5)
【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2】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这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3】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3)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P67△6
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身上;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他们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因此,维新运动如同昙花一现,很快归于失败。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13.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1)“扶清灭洋”口号的革命性与局限性P69△2
“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势力。但也有很大局限性。“扶清”有利争取军官,却易使义和团放松对清朝封建统治的警觉。“灭洋”虽然能够广泛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是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2)失败(P71△1)
8月初,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北京陷落。慈禧西逃,下令铲除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钉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1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15.《辛丑条约》(1901年)的签订及其影响
(1)条约的主要内容(P72△2?3、4、5、6、7)
【1】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5】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前。
【6】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对中国的危害(P73△4、5、7)
【1】巨额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了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2】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3】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4】该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5】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1.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P80△1?4、5、7、8
(1)同盟会成立: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
(2)政治纲领: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施政纲领
(3)同盟会成立的意义(P80△2)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三民主义”(P80△3△4△5)“民族”、“民权”、“民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
“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
“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2.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P81△3)
同盟会成立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极力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论战基本上是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的。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行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3.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和保路运动
P81?1P82△1?1资产阶级革命派把武装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为奋斗目标,同盟会成立以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
义,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1)萍浏醴起义的特点:
时间:1906.12
领导人:刘道一
地点:萍浏醴起义
特点: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武装起义
(2)黄花岗起义P82△21911年4月,黄兴率领革命志士120余人,猛攻两广总督衙门和督练公所,与清军展开激烈的巷战,终因寡
不敌众而起义失败。在战斗中牺牲和被捕后就义的革命志士,合葬于广州郊外的黄花岗,这次起义被称为“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起义,影响巨大,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3)保路运动的起因与四川保路运动P84△3P84?1
起因:【1】经过20世纪初收回权利的斗争,清政府已被迫将粤汉、川汉铁路改归商办。广东、湖南、湖北、四川四省人民已争得修路权利,并筹集了大量资金
【2】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收回已允许商办的铁路干线,将铁路筑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在全国掀起了群众性的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四川的保路运动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成立了保路同志会;提出“路存与存,路亡与亡”的口号;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向聚集在总督衙门请愿的群众开枪射击,制造了“成都血案”。四川人民发动反清起义,在同盟会会员吴永珊等领导下,宣布荣县独立,建立了革命政府。这是同盟会会员建立的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同盟会会员龙鸣剑等组织保路同志军,在各地农民军的配合下,一度包围成都。四川保路运动震动全国,加速人民群众与清政府矛盾的激化,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给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4.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1911年)
(1)武昌起义的成功的原因P85△3【1】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2】由于各种近代学堂的设立,湖北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群,他们成为革命党骨干
【3】武汉是帝国主义较早入侵的地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势力的压榨,使人民群众的反抗思潮不
断高涨,而成为武昌起义的群众基础
【4】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比较长期的起义准备
(2)武昌起义(P85?1?1、5、6、7P86△1)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熊秉坤等打死反动军官,率领士兵
起义,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3)湖北军政府(P85△2)武昌起义成功以后,成立湖北军政府,以黎元洪为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国号为“中华
民国”
5.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性质P88△2△3
成立: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受到热烈欢迎。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会议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接着成立了临时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诞生了。
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孙中山说:“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实际上,政府里也混入了一些立宪派和旧官僚。
(2)《临时约法》的制定颁布、内容、性质P91△1?1~7、11、12
制定颁布: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约法规定:【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3】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4】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5】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编的权力,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6】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会议的多数党产生。
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6.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P91?2?2、3
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以后,加紧逼迫清帝退位。他指使段祺瑞等北洋军将领40多人联名发出通电,要求清政府立即采用共和政体。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
(2)袁世凯就任临时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P92△1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样,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
7.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性质、功绩、教训P92△2△3~6△7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1】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反对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辛亥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3】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3)教训: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改变。这次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四)北洋军阀的统治
1.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
(1)北洋军阀政权建立的标志、实质P95△1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以后,建立起北洋军阀政权。他表面赞成共和,实际加紧专制统治。
(2)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P95△2·1△3·1
【1】在政治上,袁世凯破坏《中国民国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2】在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2.二次革命
(1)国民党的建立P96△1·1
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宋教仁任代理理事长。
(2)“宋教仁案”P96△2
为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1913年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刺杀了宋教仁,史称“宋教仁案”
(3)二次革命的失败P97△2
孙中山、黄兴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掀起了“二月革命”。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但是,国民党力量涣散,北洋军力量强大,二次革命很快失败了。袁世凯的势力更加巩固。
3.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
(1)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步骤P97△3△4
【1】1913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是大总统
【2】下令解散国民党
【3】1914年,下令解散国会
【4】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6】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
(2)“二十一条”P97△5
在袁世凯准备复辟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紧侵略,企图独占中国。1914年秋日本派兵侵入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接着,又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除第五号部分内容以后再议外,袁世凯其余各条全部接受。这就是“五九国耻”。
(3)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P98△1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举国反对。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的问题者》一文,也反对袁世凯称帝。
(4)蔡锷等领导护国军P99△1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人在云南通电讨袁,宣布云南独立。他们组织了护国军,向川、贵和两广进发。北洋军阀节节败退,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春取消了帝制,但还想继续当大总统。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不久,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
4.帝国主义加紧侵路中国
(1)北洋军阀政府的对外政策P104△1·2
北洋军阀政府屈服于列强的压力,实行卖国政策,中国外交连遭失败,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
(2)俄国策动外蒙古独立P105△1·1,1:3
辛亥革命前夕,清朝政府的统治发生危机,俄国趁机加紧策略外蒙古独立。外蒙古实际上成了俄国变相的殖民地。
(3)英国侵略西藏“麦克马洪线”P106△3
英国策动西藏独立未遂,又于1913年在中印东段边界,制造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把我国西藏东部9万多平方公理领土,划到这条线以南。英国妄图将此附图塞入《西姆拉条约》中,造成既成事实。然而当时和以后的历届中国政府,也一直没有承认这条非法的边界线。
(4)日本侵略山东P107△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趁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企图独占中国。1914年秋日本派兵侵入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1951年初,又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5.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1)历史背景P108—109,
【1】辛亥革命对封建制度的冲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
【2】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交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3】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概况(P109△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3)两大思潮和著名实业家P110△1
在这一时期对民族工业做出贡献的实业家有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当时社会的两大思潮是“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这些实业家是“实业救国”的代表。
(4)特点P110—11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特点: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在资金、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
【2】在整个工业中,外国资本占主导地位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同封建自然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5)影响P111:1
【1】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在一些企业和地区,不断发生工人罢工。
【2】无产阶级的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