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4-09-13 08:22
浙江海洋学院创建于1958年,1998年由原浙江水产学院和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此后舟山卫生学校、浙江水产学校、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石化学校、舟山商业学校等学校(单位)相继并(进)入。半个世纪以来,学校数易校址、历经变迁,积淀形成了“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权资格,以海洋为特色,理学、农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
学校本部位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在杭州建有萧山校区。总占地面积2000余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各类藏书140余万册。下设海洋科学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举办独立学院——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4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30余人;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
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全面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创业精神以及海洋科技文化素养的应用型人才。现有本科专业42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优势(重点建设)专业13个。近年来先后通过了浙江省高校文明校园评估、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交通运输部航海类专业办学条件验收,一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学生课外科技和文体竞赛多次获得一等奖殊荣,社会实践系列调查报告集《蓝色报告》得到现任国家副主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来信肯定,涌现出“浙江骄傲人物”刘凌云等一批优秀学生代表,“海洋文化”被评为浙江省高校首批校园文化品牌。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当年就业率在95%以上。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科学研究为支撑,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全面提升科研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现有省“重中之重”学科、省级重点学科7个,设有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3个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7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和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国家水产品头足类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中心、省海洋增养殖重点实验室、省海洋养殖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省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工程实验室、省海洋生物医用制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省船舶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开设浙江省远洋渔业培训中心、中国石化销售公司舟山培训中心等20余个科研组织和培训机构。历史上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二等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6项;提出了东海伏季休渔的建议案并被国家采用。近年来主持了一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专项、国家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近600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励40余项;与浙江沿海企业单位、政府部门以及国内外大院名校组建了40余个科技创新服务载体,连续参与中国海洋文化节相关活动,主办中国海洋文化论坛、国际海洋科技论坛等各种学术会议,为区域海洋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先后有1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1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1人列入“钱江人才计划”,15人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74人入选舟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新世纪111人才工程,58人入选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拥有一批省级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和省级教学名师。著名物理海洋学和环境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士?为学校名誉院长;聘请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等专家在校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著名海洋腐蚀与防护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著名海洋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等受聘为学校客座教授。
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式的办学道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建有国家科技部海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共建),与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白俄罗斯、挪威等国(境)外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日本东京海洋大学等一批高校开展了学生互换交流项目,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等若干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每年均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赴国(境)外相关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海洋,科教先行。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明确提出,要在舟山“建设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浙江海洋学院”。当前,学校正借势海洋强国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机遇,坚持立足舟山、服务浙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夯实基础、提升内涵为重点,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争取到2020年,建成办学特色明显并国内一流、部分学科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海洋大学,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人才培养基地,海洋科技创新基地,海洋高新技术孵化基地,海洋科技引才引智载体,海洋经济、管理和文化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