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莱蒙托夫

逍遥学能  2014-08-02 17:56

  【—初三语文总结之莱蒙托夫】,莱蒙托夫鲜有直接意义上的政治抒情诗;社会政治课题通常融入到他的哲学和精神思考体系中。莱蒙托夫创作了第一首成熟的独具特色的长诗

  1830年3月,根据枢密院令,莫斯科寄宿学校改为普通中学。1830年,莱蒙托夫“请求”退学,在莫斯科郊外斯托雷平家族的谢列德尼科沃庄园避暑消夏,同年考取莫斯科大学思想政治系。莱蒙托夫的初恋发生在这段时期,他深深迷恋上 了E·A·苏什科娃(1812—1868年)。他是在友人A·M·韦列夏金娜的家中结识苏什科娃的。因为她,诗人于1830年开始了自己的抒情诗创作期(《致苏什科娃》、《乞丐》、《十四行诗》、《夜》)。

  不久以后,莱蒙托夫又疯狂地爱上了剧作家Ф·Ф·伊万诺夫的 女儿H·Ф ·伊万诺娃(1813—1875年),尽管这只是一段短暂的恋情。

  这在莱蒙托夫19世纪30年代初创作的诗歌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莫斯科大学哲学和政治氛围浓厚,学校成立了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И·B·斯坦克维奇、A·И·赫尔岑和B· Г·别林斯基都组建过社团)。没有资料显示莱蒙托夫与这些团体有何关联,但他有可能赞同它们在政治上特有的反对派精神,甚至参加过学生活动(将M· Я·马洛夫教授赶出教室)。这些思想早在《土耳其人的哀怨》(1829年)和献给1830—1831年欧洲革命(《1830年7月30日》巴黎、《1830年7月10日》)、法国大革命(《来自安德烈·申尼耶》,1830一1831年)及普加乔夫起义(《预言》,1830年)的组诗中就有体现。莱蒙托夫这个时期开始构思展现1774—1775年农民起义全景的小说《瓦季姆》,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写小说。

  他这一阶段诗歌的抒情对象是巴赫梅捷夫的妻子、莱蒙托夫大学同窗的妹妹 B·A·洛普希娜(1815一1851年)。他对她的感情最为热烈,也最持久。洛普希娜既是他早期诗歌(《K.莱蒙托夫1831年、《她不是骄傲的美人……》1832年等),又是晚期作品(《瓦列里克》,《恶魔》第六次印本的题词)的抒情对象或主人公原型;她的形象走进了诗歌《不,我没有如此强烈地爱着你》和《利托夫斯卡娅公爵夫人》(维拉)。1830—1831 年,诗人早期的抒情诗创作达到颠峰,之后开始走下坡路。

  总结:莱蒙托夫还没有进入到与普希金关系最亲密的圈子里.与普希金也并不认识。然而,他在获悉普希金去世的消息后立刻写就的《诗人之死》却引发了轰动。《囚徒》是他辉煌的“狱中诗” 创作周期的开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地平线
下一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比拟效果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莱蒙托夫】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莱蒙托夫】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