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4-07-07 10:30
【编者按】解答高中政治选择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概念、原理模糊不清,答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审题,而审题,最主要的是要做好“三审”,即审题干、审题肢、审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内在联系,三审之间密切联系,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思路性错误、知识性错误、理解性错误或逻辑性错误,都会给解题带来巨大的障碍;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逻辑思维能力,任何一道选择题,题干和题肢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没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辨不清答题的方向。
总结长期高中政治的教学经验,学生在解答政治选择题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为此,本人提出相应的忠告,希望广大考生在答题时少犯此类错误:
一、思路与命题立意相背离
例如:有人认为:在我国,因为每个国有企业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生产资料和商品分属各个企业所有,所以,国有企业之间也是商品货币关系。这段话的观点
(1)认为国有企业的生产资料和产品也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肯定国有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3)赞同国有企业之间在转让商品时要实行等价交换 (4)主张各个国有企业应有自己不同的经济利益
A、(1)(2)(3) B、(1)(2)(4) C、(1)(3)(4) D、(1)(2)(3)(4)
答案(C) 选择(2)选项就是没有正确领会命题者的意图。题干中“每个国有企业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生产资料和商品分属各个企业所有”是错误的表述,正确的表述应为题肢(2)中的“国有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显然,这段话的观点并未包括(2)选项,选择此项有违命题者的立意。
忠告:答题时不但要审清题干和题肢,还要注意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二、基础知识不扎实。
例如:某村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上级多次给钱给物,但该村的面貌总是改变不大。后来,在上级的帮助下,建立起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连续苦干几年,面貌大变。村民感慨地说,给钱给物,不如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1)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2)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3)理论来自实践,又能指导实践 (4)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1)(2)(3) B、(1)(2)(4) C、(1)(3) D、(2)(4)
答案(B) 选择(3)项就是对“理论”这个概念认识模糊,只有把理性认识系统化,并按一定逻辑结构组成一定体系,才称得上理论。显然,题干中村民的这种认识还远称不上“理论”。
忠告:夯实基础,准确理解每个概念、原理。
三、忽视题干的特定要求,未能正确地把握题干和题肢的逻辑关系。
例如: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因此
A、宗教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C、宗教是反科学的 D、宗教否认物质决定意识,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答案(C) 选择B项或D项就是没有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的联结词“因此”,犯了逻辑推理错误。B项认为“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本来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而D项认为“宗教否认物质决定意识,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是我们认定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原因,而不是由宗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推导出的一个结果。
忠告: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的联结词;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四、在逻辑推理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例如: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地区因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出现的一种全球气候异常现象。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使它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快,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近几年,厄尔尼诺又在全球肆虐,引起海啸、暴雨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1)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2)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4)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A、(1)(2)(3) B、(1)(2)(4) C、(1)(3)(4) D、(2)(3)(4)
答案(D) 选择(1)项属于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题干的材料只涉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而没有提及利用规律的问题。因此,选项(1)扩大了题干的外延,选择此项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忠告:明确题干和题肢的内涵和外延,如果题干的外延大于题肢的外延,可选;反之,则不能 选。
五、不能抓住题干的中心意思。
例如:基因是指生物性状遗传的基本粒子。近年来,转基因科学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已生产出转基因大豆等食品,科学家还在进行将人类基因转入某种动物基因的试验,以便为人类器官移植提供来源。这表明
A、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事物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普遍的联系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C) 仔细分析题干不难发现:题干的中心意思是讲基因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题中所列举的“转基因大豆等食品、科学家将人类基因转入某种动物基因的实验”,不过是证实转基因科学对人类的影响而已。“转基因科学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已生产出转基因大豆等食品,科学家还在进行将人类基因转入某种动物基因的试验”只是表明了认识的发展,而没有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此D项不能选。
忠告:对一时不能确定答案的选择题,要将题目多读几遍,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然后作答。
六、误将“二级延伸”当作“一级延伸”。
例如: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包括
(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4)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A、(1)(2) B、(2)(3) C、(1)(3) D、(2)(4)
答案(D) 所谓“一级延伸”,是指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联系,不需要任何中介就能成立。所谓“二级延伸”是指题干和题肢之间的联系,需要借助一个或多个中介条件才能成立。显然,本题的材料是说明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钟声的原因,既然还没有认识,谈何“认识的发展”、“认识的检验”问题?因此,选项(1)和选项(3)只有在对某一事物作出了认识的条件下才能成立。
忠告:在解答选择题时,必须注意考虑题干和题肢之间的联系,是属于一级延伸还是属于二级延伸。搞不清它们的归属,是难于作出正确的选择的。
“四步”破解辨析题
辨析题是自1994年来一直采用的一种稳定的高考题,它要求考生对试题提供的观点和材料进行全面、科学地辨别与分析。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而且可以考查学生辩证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如何才能正确解答这类题型?一般的步骤是什么?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结合经典考题谈一谈粗浅看法。
一、审明辨点
所谓辨点,就是来源于辨题能部分或全部转述辨题的观点或命题。它是从原命题中分割出来的一个完整句子,一般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单句,如果是复句,则此辨点重在辨析单句间的逻辑联系,其包含的单句应独列为一个辨点进行辨析。每个辨点都是得分点,漏掉了辨点必然导致失分,因此,通过认真审题弄清命题是单辨点还是多辨点辨题,有几个辨点,是答好题的前提或关键。
二、找准类型
辨点有四种常见的类型:(1)正确型:辨点本身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客观事实或是已公认的真理。(2)错误型:辨点与客观规律或事实完全背道而驰。(3)讨论型:辨点由于过于笼统、缺乏条件而具有或然性:在一定条件下正确,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能错误。要进行科学的辨析,就必须创设条件进行讨论。(4)遗漏型:辨点所述观点有合理的一面,但由于遗漏了一些方面而使得对观点或现象阐释得不够全面或充分。
判定辨点类型的过程是一个运用书本知识,结合现实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没有牢固、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没有事事关心,日积月累的现实材料,不经过一番严密的逻辑推理,是无法正确区分辨点类型的。
具体分析不同类型的辨点,其答题要领各不相同。对于正确型、错误型的辨点,直接表明立场并充分说明理由即可;对于讨论型的辨点,需要创设条件,穷尽一切可能的情况进行全面讨论、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条件分别进行判定,对于遗漏型辨点,需要先指出其合理的一面,并说明理由,然后补充遗漏的方面,解释其原因。
三、辨点贯通
原命题是一个整体,当把它分割成一个一个辨点具体分析后,还必须着眼于全局,注意辨点间的贯通或联系。例如,辨析:共产党员既要宣传无神论,又要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对辨点(1)“共产党员要宣传无神论”的辨点(2)“共产党员要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分别进行辨析后,还需把二辨点贯通联系起来说明共产党员“宣传无神论”与“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矛盾,可以统一起来。
四、答案整合
为使答案逻辑严密、浑然一体,又言简意赅,还需对答案要点进行最后的整合:调整要点的前后位置,把联系紧密的观点整合到一块;对共有观点进行合并;用一些总结性的语句对原命题进行概括,使答案有放有收……另外,在整合答案时还要注意把握好详略,进行适当的增添删减。一般说来,教材的重点、难点、社会实际的热点应详,常识性的一般问题应略;对正误混杂型的辨题,错误的辨点应详,正确的辨点稍略;在多辨点辨题中,讨论型、遗漏型辨点应详,正确、错误型辨点应稍略……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