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4-07-05 06:33
社会上人们普遍认为,当今教育存在着两大危机:一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带来的道德难题;二是全球教育所面临的商业化的影响。在现行的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教师普遍比较注重科学素质的培养,重视科学过程的探究。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使学生形成科学技术至上的思想,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唯一办法,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并由此造成生命伦理观念教育的真空。学生对生命伦理问题缺乏深遂的思考,出现了诸如日常行为的失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心态,甚至出现自杀、吸毒等现象。如去年初某大学一位学子伤熊事件就是一例。因此,中学生物学教学,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的优势,利用生命科学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生命伦理观的教育。
1 生命科学与生命伦理学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生物技术迅猛发展,解决了许多问题,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在中学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简单地认为:只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会有人类文明的进步,甚至直接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认为科学技术几乎具有无限的社会和文化功能,相信唯有科学才是解决所有科学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唯一良药。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生物资源的锐减,温室效应,生物武器的制造,克隆技术的滥用等问题接踵而至。而这些正需要我们从另一角度,即用生命伦理学的观念来进行思考,并以此来规范人类的行为。
生命伦理学一词来源于两个希腊词bois(生命)和ethike(伦理学)。美国科学家波特首次提出了“生命伦理学”,并认为:生命伦理学是利用生命科学以改善人们生命质量的事业,同时有助于我们确定目标,更好地理解人和世界的本质,因此它是生存科学,有助于人们对幸福和创造性的生命开处方。莱克在其主编的《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中指出:生命伦理学是对“生命科学和卫生保健领域中人类行为的系统研究,用道德价值和原则检验此范围内人的行为。”由此我们看到,生命科学与生命伦理学紧密相联,但生命科学是解决“能够”或“不能够”,而生命伦理学是解决“应该”或“不应该”的问题。如人类的人工授精,生命科学解决与之相关的生物技术的问题,而生命伦理学所解决的是人工授精应不应该满足某些人(如不孕症患者)的要求,包括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伦理问题:如血缘关系(社会学、生物学父母、生物遗传与社会赡养的亲子观),未婚女子人工授精,孩子及供精者的权力等。
2 在生物学教学中构建生命伦理观
2.1 透视生命、理解生命──对生命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理解、分析生命现象,透视生命的本质。如同样是我国的腹蛇,但南方的腹蛇与蛇岛的腹蛇有着明显不同的生活习性。透过这一生命现象,我们可以真正认识生物的适应性及其生命力。又如人体内血糖的调节这一生理过程,一方面它遵循着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定律,但又有生命本质的特征:一是需要酶的作用;二是能量利用率高。另一方面,从神经与体液的反馈调节,可以看到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的本质。并可以就糖尿病问题展开“健康与生活”的讨论。
2.2 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对生命价值的评判 生命价值的判断,是生命伦理问题的核心。所谓生命价值的判断,是指人们依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个人心理活动,群体意识倾向和社会舆论,对与生命目的和意义相关的社会行为进行衡量,从质上判断其对社会是否具有积极意义,从量上判断其积极意义的大小,从而表明对这一行为的肯定或否定、赞扬或鄙弃的态度,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行为。不同的个人具有不同的价值意识和价值尺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导致了价值评价的难度和复杂性。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看见一条鱼,德国人会问“它属于什么科、什么名,结构生理有何特点?”日本人会问“它是产于何处,我们国家是否可以引种?”而中国人则会问“它是什么味道?是清蒸好还是红烧好?”。
任何生物技术的诞生和运用,都会产生伦理学争议。如最佳基因、缺陷基因、“完美的基因组”、独特基因型”的问题,能否允许利用改变基因组的办法来改变人类自身,控制生育进程?是否应为某人或某机构的利益去对一个人进行遗传学检查?等等。为此,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伦理观教育时,应该把握好以下原则: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人的生命及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做到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尊重生命的价值;有利无伤害的原则,即一个行为的动机和结果均应对人(包括病人)有利,而且应避免对其造成伤害;尊重与自主原则,在对人和其他生命尊重的基础上,人对其行为具有选择的权利;公正与公益原则,保证对社会、对大多数有益,做到无偏见、不歧视。如关于动物实验的问题,应采取生命平等、尽可能不伤害和尊重的原则。这点已经在国家最近出台的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中有所体现。
2.3 善待人类与自身生命──规范人类自身的行为 学生对生命现象和本质的认识,也有助于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人们如何定位“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是否比其他生命更高等?人是在其生活环境的食物链之中、还是在食物链之外?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疾病似乎在增多,人的生命质量在不断提高还是在降低?生命伦理学的本质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开处方。一方面,它是生存哲学、生物的各种生存对策对人有很大的启示。(如弱肉强食的观点和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观点,已成为一部分人的人生哲学)。另一方面,是利用生命科学改善人们生命质量的事业,如艾滋病与性伦理的问题。因此,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观念,培养健康的心态,学会相处,不仅要学会与其他人相处,还要学会与其他物种的生命相处。“天人合一”的思想,包含着丰富的生命科学和生命伦理学的内涵。我们既要保留其积极的一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科学伦理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又要剔除其消极的一面──“无为”的思想,积极进取。一句活,在对待人的问题上,永远要讲“人道”二字。人道的原则,即要做到一是尊重人的价值;二是要做一个完整的人,做到生理、心理、社会三者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