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4-06-27 08:45
8.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上有棵小松树,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学会本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文。
2.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时间:
两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观察松树的特征。
2.教师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时 3月15日 总第36时
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学会本5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文。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1.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物。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
“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评价:真聪明,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2.今天老师请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3.让我们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评价:你心中的小松树真小,你心中的大松树真大!)
(设计意图: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学在初始阶段就充分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猜谜语,调动好奇心,求知欲。对学习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谜语创设浓厚的学习情境是个巧招。)
二、对比朗读,巧揭题。
1.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得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就是第八。板书:8 小松树和大松树,读读题。“松”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生字,怎么记住它?看老师把松字送回田字格,认真观察。
2.指导书写。我们在写“松”的时候,“木”字旁写得小一些,捺要变成点,不和右边打架。右边写得宽一点,左窄右宽,“松”字才漂亮。
过渡: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呢?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视听觉的效果,进一步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学习。)
三、初读文,检查自学。
1.打开文46页,自由读文。注意听好老师的要求: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次,把字音读准,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看,生字宝宝自己从文中跑出了,还认识吗?动脑筋记住它。开火车读。
幻灯片出示生字和词语。
一棵 松树 回答惭愧 很多 伯伯 爷爷 孩子 摸着 低头 你呢
(1)谁读第一行?(注意平翘舌音)
(2)谁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什么?
拼读生字,拼读词语,去掉拼音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师:“松”是平舌后鼻音要读好它。“爷爷”是轻声音节。“呢”是轻声词。
3.你们已经和生字新词交上朋友了,长句子会读吗?想挑战一下吗?出示长句子-----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爷爷把你托起的呀!”
师指导朗读,指名读。这句话很长,我们要注意停顿才能读好它,看这些斜线就是吸气符号,要稍稍停顿。(件长句子加斜线表示停顿)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爷爷/把你托起的呀!”
师:再试一试,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一教就会,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明确的要求,对一年级学生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通过自由读文,指导学生读好长句,为下文打下一定的情感基础,便于学生很好地进入文营造的情景。)
四、精读文,体会感情。
1.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的生字读得那么棒,文也读得那么熟练,你一定知道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里?师画,指名贴图。
(1)自由读第一小节。(师在黑板上画一座高)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两棵松树生长的地方。)(弄清小松树与大松树的位置)
(2)出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图片:它们长在哪儿呢?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请一学生到台前,把小松树贴在顶上,大松树贴在脚下。)
上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下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突出“小”、“大”)什么地方有一棵小松树?什么地方有一棵大松树?(突出“上”、“下”)
3)用“(什么)长在(什么地方)”句式说话。
(3)让我们一起读第一小节。
过渡:
(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大家看,小松树站在顶上,每天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慢慢地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
如果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想?(自由交流)
1)自由读,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2)交流,从一节读懂了什么?(两棵松树生长的地方。)上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下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突出“小”、“大”)什么地方有一棵小松树?什么地方有一棵大松树?(突出“上”、“下”)
3)用“(什么)长在(什么地方)”句式说话。
4) 齐读第一自然段,背诵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它俩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把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标出.
(1)自读,再看看图,说说这两棵松树长得怎么样?
用上“(什么)长在(什么地方),(长得怎么样)”的句式说话。
(2)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小松树是这样看自己的吗?
(3)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导读懂小松树的话。
第一句话。
A.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的?
B.比较句子,朗读体会。
我长得高。
我长得多高啊!
你看我长得多高啊!
(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
C.比较词语,练习朗读:
很远的地方
很远很远的地方
(小松树认为自己看得远。)
D.除了看出他很骄傲外,你还看出他怎么样?从哪儿看出的?
( 没礼貌,瞧不起别人)
a.指导读“喂,朋友”。
小松树跟谁说话呢?
b.理解“你呢”?
再读读小松树的话,他想接着说什么?
(你有我长得高吗?有我看得远吗?表示看不起大松树。)
E.指导朗读。
小松树这时是什么样儿?你能想象出吗?带上恰当的语气自由练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齐读,背诵。
(4)学习最后一句:
A.听了小松树的话,看图说说大松树生气了吗?(没有,还在微笑呢)
B.大松树为什么不回答,他在笑什么?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5)背诵第二自然段。
(6)一二自然段分角色表演读。
听了这棵小松树的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小松树很骄傲)那你能不能扮演一个骄傲的小松树读一读这句话呢?谁还有什么想说的?(小松树很得意)得意的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生读。还有吗?(爱炫耀)生读。
(3)指导读好“喂,朋友”全体同学加上动作读。
接着,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指导读出“很远很远”指名读。齐读。小松树不光说他长得高,而且还看得远呢。板书:“高”“远” ,让我们一起扮演这棵小松树向大松树炫耀一下吧!生齐读这段话。
(4)那小松树认为大松树看得远不远呢?(不远)大松树回答了吗?(没有回答)板书“没有回答”那么,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它在想些什么呢?指名回答。(大松树觉得小松树太骄傲了,大松树知道它能看的远是因为打上爷爷把它托起的,大松树很谦虚……)
3.第三自然段
(1)大松树虽然没有回答,但是他的话被谁听到了呢?风伯伯又是怎样对它说的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出示风伯伯的话:孩子,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爷爷把你托起的呀!
你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呢?
(2)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点:比、高多了)。指导读好这一句话:孩子,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朋友一起看看图,比较一下。
A(看大屏幕演示,比较两棵松树的大小)
B 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3)你还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加点:看得远、托起。)
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动作理解“托”。(“托”是从下往上的。)所以我们说――出示: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因为(大爷爷把他托起的。)
出示动画,指导朗读。
(4)看大屏幕: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还摸着小松树的头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
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
同学们先自己练习读一读。――谁做风伯伯?(指名读)
多亲切,多和蔼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我们大家一起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
(5)如果你是小松树,你听了风伯伯的话感觉怎么样?(不好意思,难为情,不高兴)这就叫“惭愧”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之后怎么样了呢?小松树就惭愧地低下了头。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学生做动作。那现在我们就再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难为情。
(6)惭愧的小松树,这个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如果你就是小松树,你最想说对大松树说什么?有没有想对大爷爷说的呢?相信小松树一定会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老师想送给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一起跟着老师读一读。――老师做简单的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色彩鲜明的小松树图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以情传声,以声带情”,运用声音的艺术,将学生带入文中的意境,进入艺术的天地,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使学生既了解了文大意,又悟得了朗读的技巧。)
五、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左窄右宽,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
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
呢:与“泥”比较记忆。
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人下面不能丢了一横。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设计意图:把生字正确、规范地写在田字格里。)
第二时 3月16日 总第37时
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学会本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文。
2.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一、导入新:
1.上节,我们学习了一篇有趣的故事,叫------(指读、齐读题)
2.讲了什么还记得吗?不急,谁读?
出示:
小松树 大松树 风伯伯
摸着 托起 低下了头
多高哇 你呢
3.第一行,故事讲的就是……;第二行都是在讲动作,谁做做动作?能不能边读边加上动作?第三行指的是人说话时的语气。读好这些字,就能更好地读好这些词。齐读词语。
4.接下,就让我们赶快读读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从复习巩固入手,说说对文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自觉地引入到题中去,从而激起学生的能动性。通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精读文,朗读感悟:
A.学习第一段。
1.自读,找找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哪儿?
2.出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图片:它们长在哪儿呢?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点红)简笔画。让生上前摆一摆,说说原因。看你读懂了这句话。谁再读读?齐读。
3. 大家看,小松树站在高高的顶上,它每天都看到了很多美景。猜猜看,它可能会看到什么?(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慢慢地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
B.学习第二段。
过渡:是呀,小松树每天都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回头一看,看到了脚下有一棵大松树。小松树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1.谁读读文的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看看第一句话里,这是什么?(“ ”这是引号,说的话要用引号引起。)
2.谁读读小松树说的话。数一数,有几句?(!?也表示一句。)
(1)出示句子,谁读第一句?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读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说一句话,你就会明白“喂”应该怎样读?
师对着学生说: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用!你愿意借铅笔给我用吗?(不愿意)
师:那小松树这样对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小松树对大松树没有礼貌。)
a.再读读这句话,你还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的?(多高哇!)
b.比较句子,朗读体会。
我长得高。
我长得多高啊!
你看我长得多高啊!
(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很骄傲。)
c.再读读,你还注意到什么?(!)
是的,这个感叹号,也能感受到小松树很骄傲,很得意。
(2)接下第二句,谁读?你又知道了什么?
a.比较词语,它有什么不同?
很远的地方
很远很远的地方
(可以听出,小松树认为自己看得远。)
b.是的,如果把“很远”叠起,会让我们觉得小松树能看得更远!读好“很远很远”这个词。把它送入句子中,谁会读?那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小松树看得还不够远,你能让小松树看得再远些吗?
c. 除了看出它很骄傲外,你还看出他怎么样?从哪儿看出的?理解“你呢”?
再读读小松树的话,他想接着说什么?
(你有我长得高吗?有我看得远吗?表示看不起大松树。)
(这句话,除了看出它很骄傲外,还看出它很没礼貌,瞧不起别人。)
d.范读。要想把句子读好,老师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自己想成“小松树”,还要注意显红的地方,就会读得更好。带上恰当的语气自由练读这两句话。试读、指读、齐读。
(2)学习最后一句:
a.面对没有礼貌的小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看图说说,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大松树生气了吗?(没有,还在微笑呢!)真了不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b.大松树为什么不回答,他在笑什么?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C.学习第三段。
1.大松树没有回答,但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怎么说?出示风伯伯说的话,自读、指读。数数有几句话?
2. 出示句子,谁读第一句?知道了什么?
a.是的,文第一自然段就告诉我们,---(引读S1)
b. 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点:比、高多了)。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朋友一起看看图,比较一下。(看大屏幕演示,比较两棵松树的大小)指导读好这一句话:孩子,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谁读好第一句?
3. 出示句子,谁读第二句?你还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加点:看得远、托起。)
a.大爷爷是怎样把小松树托起的?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动作理解“托”。(“托”是从下往上的。)所以我们说――出示: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因为(大爷爷把他托起的。)(肩上,小松树在上。)板:托
b. 看大屏幕: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还摸着小松树的头呢,理解:摸着。在生活中谁摸过你的头?(妈妈)妈妈摸着你的头是什么感觉?(舒服)请你舒舒服服地读这句话。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
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就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刚才老师教小朋友怎样才能读好一句话,就是把自己想象成风伯伯,小朋友们自己先试着加上动作练习读一读。――谁做风伯伯?(指名读)
多亲切,多和蔼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我们大家一起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
4.用刚才的方法读好S2、3。(分角色朗读)
D.学习第四段。
1.风伯伯的话,小松树听明白了吗?你从哪儿看出的?(惭愧)如果你是小松树,你听了风伯伯的话,感觉怎么样?(不好意思,难为情,不高兴)这就叫“惭愧”。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之后,小松树就惭愧地低下了头。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学生做动作。那现在我们就再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难为情。
2.惭愧的小松树,这个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如果你就是小松树,你最想说对大松树说什么?有没有想对大爷爷说的呢?选择一个和同桌说一说。交流。你能把原因说一说吗?
3.看,小松树真的明白了,它能看得远,是因为它站得高,是大爷爷把它托起的。那大松树知道原因吗?所以“大松树没有回答。” 相信小松树从此以后改正了缺点,再也不骄傲了,变成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同学们你愿意和它成为朋友吗?(愿意)老师想送给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一起跟着老师读一读。――老师做简单的解释。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为感情朗读奠定基础。“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感悟。)
三、教学生字,布置作业。
小松树明白道理,小朋友明白了吗?小松树很高兴,给小朋友送了一些生字宝宝,还认识它们吗?
1.出示生字:松 答 伯
(1)齐读生字。组词。说结构,看看有什么相同的?
(2)你能认识这三个偏旁吗?
(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也可以说字谜。(学生自由说,如:
(老公公栽树。(松)一人咬一口竹子。(答)白胡子老爷爷。(伯)……老公公栽树。(松)一人咬一口竹子。
2.范写,说笔顺。
3.描红,写《习字册》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字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开发学生右脑,让学生更加喜爱汉字。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然后教授字的笔顺,再按照字的笔顺规则进行写字。)
板书设计:
8 小松树和大松树
大松树贴图 顶小松树贴图
得意
惭愧
大松树 大贴图
教后反思:
在这节上,我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低年级孩子善于模仿,老师的范读在教学中处在重要的地位。一遍又一遍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孩子听说能力,朗读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学得很认真。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讲体验,抒发感受。尊重朗读中,孩子的个人体验不同。同样的对话,却有不同的感受。多种体验,让朗读走向生活,走进孩子心灵,触动对文的理解与品悟,使语文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