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孩子的“痴迷”家长四步走

逍遥学能  2010-03-19 18:31

现实生活中,最令父母担心与着急的事,恐怕就是孩子喜欢上了学习以外的事情。尤其是当这种喜欢达到了茶不思、饭不想,以至痴迷程度之时。对此,天津市社科院副研究员王小波认为,对待孩子“着迷”,家长要从四方面加以引导。

现实中,确实有些孩子不喜欢上学,不喜欢做作业,而着迷于动漫卡通、着迷于网络聊天、着迷于听歌追星、着迷于广告时尚……每当这种时候,父母会经常被请到学校,听老师告状,为孩子的行为羞愧难当,无言以对,然后强压着怒火,回到家后则往往不由分说,对孩子大打出手,但是孩子却总是屡教不改,甚至毫无反悔之意。

王小波说,“着迷”是少年儿童时期一种普遍规律,很多孩子通过“着迷”寻找自我、肯定自我。当然,各种着迷行为对孩子的成长也有许多不利影响,既消耗了孩子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王小波认为,对待孩子“着迷”,家长应从四方面加以引导。

一是父母对“着迷”现象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阶段,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一概制止。父母应当正确分析孩子喜欢动画、听歌等是否是出于与同学交流的需要或者为了减轻学习压力等。

二是与孩子一同着迷。只有了解孩子才能理解孩子、帮助孩子。如果家长根本不懂、不知道孩子做些什么,或者根本不去探究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反而只会一味地谴责,不从孩子的角度进行评价,这种教育只能得到孩子的反感,而不会打动孩子,更不能转变孩子的态度,说服孩子,使孩子心悦诚服。所以,最好是父母和孩子一同“着迷”,然后再提醒孩子适当投入精力,这样或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是引导孩子发展多种兴趣。当孩子只有一种爱好时可能会投入很多,那么孩子若是有了多种爱好是不是会更加花费精力呢?事实未必如此,让孩子走出书房,开阔视野,了解外面广阔的世界,反而能使孩子摆脱狭隘的小天地,甚至从一种“着迷”中解脱出来。

四是将孩子的“着迷”行为引申、升华。帮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着迷”对象,深入研究着迷事物,而不是单单停留于表面,这种对孩子的着迷行为加以鼓励与引导的做法,或许可以使着迷“由坏事变好事”,使孩子从中获益更多。例如,如果孩子喜欢追星,就给他买一些名人传记,使他懂得荣耀的背后是艰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艰苦的付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国外网络教育:为孩子安全上网
下一篇:一个高尚的孩子是这样养成的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对待孩子的“痴迷”家长四步走】相关文章
【对待孩子的“痴迷”家长四步走】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