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4-06-25 18:29
高中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把握时间,认真学习,为将来的路奠定基础,为学子整理了“中国历史人物简介:徐向前”一文:
中国历史人物简介:徐向前
徐向前(1901-1990),1901年11月8日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
原名象谦,字子敬。早年读过私塾,上过高小,1917年因贫困失学,当过杂货店学徒。1919年春,考入太原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速成班。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参加学生运动。1921年春毕业后,在阳曲县太原第四小学、五台县河边村川至中学附属小学当教员。均因向学生宣传爱国主义和反封建思想,被校方辞退。
1924年5月,他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编在学生第一队。9月,孙中山由广州到韶关督师北伐时,徐向前随第一队学生担任孙中山的警卫工作。10月,返校继续学习,黄埔一期毕业后,留校担任第三期入伍生队排长。1925年2月,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在黄埔军校期间,参加了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革命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活动。同年夏,被派到驻河南安阳的国民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工作,先后担任教导营教官、旅司令部参谋、第二团少校团副等职。1926年4、5月间,第二团在河北保定、蔚州、灵丘平原等地同北洋奉系军阀作战时溃散,徐向前经北平、上海,于11月间到达武汉任湖南学兵团指导员。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立后,任学生总队政治大队第一队少校队长。在大革命的急风暴雨中,他经过观察、比较和思考,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革命的政党,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率学生队参加平定夏斗寅叛变和讨伐四川军阀杨森的战斗。6月,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当上尉参谋。7月底,张发奎在九江“分共”,迫使共产党员离开部队。徐向前离开九江,经武汉到达上海。1927年8月,在上海与党组织取得联系。9月,被派往广州担任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队长,秘密进行广州起义的组织和军事训练。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后,率第六联队同国民党反动军队苦战三个昼夜,后转往海陆丰地区,先后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党代表、第四师参谋长、第四师师长等职,与彭湃等共同领导开展东江地区武装斗争。1929年1月,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指示,徐向前将坚持海陆丰武装斗争的最后一批人员撤离海陆丰地区,经惠州、深圳、九龙转移到上海。
1929年6月,被中共中央军委派到鄂豫边根据地工作,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副师长,在师长吴光浩刚牺牲的情况下,指挥弱小的红军挫败国民党军队发动的三次“会剿”,歼灭大批地主武装,扩大了鄂豫边区武装割据地区。11月,在中共鄂豫边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被选为鄂豫边特委委员。在这次会上,徐向前和戴克敏共同起草了《军事问题决议案》,系统总结了鄂豫边区初创时期武装斗争和游击战争的经验,规定了红军的四项主要任务,提出领导边区武装斗争的方针,运用集中作战与分散游击、尽量号召群众参加红军作战、敌进我退和敌退我进、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敌情不明不与作战、敌人如有坚固防御工事不与作战等著名的红军游击战的七条原则,使鄂豫边红军的建设和游击战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2月,在鄂豫边区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被选为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0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鄂豫皖特委,对鄂豫边、豫东南和皖西三块革命根据地实行统一领导。同时,鄂豫皖特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决定将这三块革命根据地的三支红军(即鄂豫边的红军第三十一师、豫东南的红军第三十二师、皖西的红军第三十三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全军共2100余人,许继慎任军长,徐向前任副军长兼第一师(由红三十一师改编而成)师长,乘军阀在中原地区混战之机,率部转战于平汉铁路南端,先后进行了奇袭杨家寨车站、杨平口伏击战和袭击花园镇之敌的战斗,三战三捷,徐向前的威名开始传扬。
1931年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商南长竹园会师后合编为红四军,徐向前任军参谋长,协助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曾中生、军长许继慎及旷继勋等指挥部队,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采取避强击弱、声东击西、灵活多变的战法,连续挫败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一、二次“围剿”。
在双桥镇一战,歼灭国民党军第三十四师,俘师长岳维峻以下5000余人,缴枪6000余支,取得空前大捷,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取得全歼国民党军一个整师的大胜利。红四军也发展到15万余人。7月,红四军军长,与政治委员曾中生率部2万余人南下,在一个月内,连克英山、罗田、浠水、广济四城。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成立,辖第四、第二十五军,共3万余人。徐向前任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并当选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从1931年11月至1932年6月,徐向前等指挥红四方面军,采取围点打援、诱敌深入、击敌一路、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先后发动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和潢(川)光(山)四大战役,共歼敌正规部队近40个团6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使鄂豫皖根据地的总面积达到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50多万,建立了26个县的革命政权,红四方面军总兵力达到45万人。
1932年8月,由于敌人的强大和张国焘战略指导的错误,红四方面军和根据地的人民群众虽经艰苦奋战,但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大规模“围剿”。10月12日,根据鄂豫皖中央分局的决定,除留红二十五军一部和地方武装继续坚持根据地斗争外,红四方面军主力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七十三师及少共国际团共2万余人,撤出鄂豫皖苏区,越过平汉路,向西转移。在向西转移中,徐向前坚决反对张国焘提出的化整为零、分散游击的错误主张,果断指挥部队集中突围,翻秦岭、涉汉水,越过大巴山,经过两个月艰苦转战,连续行程1500余公里,粉碎国民党军10余万人的围追堵截,胜利进入陕南川北地区。12月25日,解放四川通江、南江和巴中地区,开辟了以通南巴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边地区后,组成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红军和地方武装。张国焘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兼红四方面军总指挥。1933年2月至6月,组织指挥红四方面军采取逐步收紧阵地为特点的运动战法,粉碎了川军田颂尧的“三路围攻”,歼敌24万余人,缴枪8000余支,使川陕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7月,红四方面军由4个师扩编为4个军,全军总人数由入川时的14万人增加到45万余人。8月至10月,又先后指挥仪(陇)南(部)战役,营(山)渠(县)战役和宣(汉)达(县)战役,共歼敌近两万人,缴枪12万余支。
宣达战役后,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至此,红四方面军发展到5个军、15个师、45个团,共8万余人。川陕根据地面积达到42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余万,据有通江、南江、巴中、仪陇、营山、宣汉、万源、达县等8个县城,建立了24个县市革命政权,川陕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1933年11月至1934年9月,国民党军集中20多万人向川陕苏区发动“六路围攻”,徐向前和红四方面军其他领导人一起,采取收紧阵地、节节抗击、待机反攻、重点突破的积极防御作战方针,组织指挥了反“六路围攻”作战。在历时10个月的反“六路围攻”作战中,红四方面军取得了歼敌8万余人、缴枪3万余支的重大胜利。1934年2月,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徐向前在创建红军、开展武装斗争和开辟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表现出非凡的组织领导和军事指挥才能,为党建立一支主力红军作出了贡献。
1935年1月,在指挥部队经过广昭、陕南、嘉陵江等战役后,和张国焘、陈昌浩等一起,率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6月,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7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改为红一、红四方面军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任总指挥。8月,参加中共中央在毛儿盖召开的政治局会议,积极拥护中共中央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会议期间,被增补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并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的金质红星奖章。会后,根据会议决定,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左路军(辖第五、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北上;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率右路军(辖第一、第三、第四、第三十军)北上,徐向前为红军右路军总指挥。8月29日至31日,指挥右路军的第四军和第三十军发起包座战斗,歼敌第四十九师4000余人,为红军北进打开了通道。同年9月,与毛泽东、周恩来、陈昌浩等联名电促张国焘率左路军北进。在中共中央和第一、第三军北上后,徐向前积极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和红4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积极支持朱德、刘伯承等反对张国焘分裂红军活动的斗争,表现了坚强的党性,为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作出了特殊贡献,从而推动部队第二次北上与党中央会师。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与任弼时、贺龙、王震等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在四川甘孜会师后,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成立了中共中央西北局,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8月,再次率军北上,指挥了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10月8日,指挥部队到达陕北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胜利结束长征。
会宁会师后,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率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五、第九、第三十军,于11月25日至30日从靖远附近西渡黄河,准备进取宁夏。11月,中央军委决定放弃宁夏战役计划,并令西渡黄河的部队改称为西路军。奉中革军委命令,徐向前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率部继续西进,计划在河西走廊创建根据地,待机打开到新疆的通路。此后,西路军在河西走廊浴血奋战4个多月,歼敌约2万余人,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但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而失败。1937年3月14日,根据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会议的决定,徐向前与陈昌浩离开部队到延安向党中央汇报。4月30日,徐向前在途中历尽艰险后,只身回到镇原县红军援西军指挥部。6月到达延安。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并被选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一军及陕北红军一部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9月,随周恩来到太原等地同阎锡山谈判,促使其在山西境内与八路军合作抗战,为八路军挺进山西、深入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作准备。随后,参与指挥广阳、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和晋东南粉碎日军“九路围攻”作战。
这些战斗的胜利,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38年4月,奉命率第一二九师和第一一五师各一部组成的路东纵队(平汉路以东)由辽县进军冀南地区,开展敌后平原游击战争,积极组织和发动群众,扩大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建立统一战线和抗日民主政权,采取正确的政策,收编和改造各色旧式武装,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挑动的武装磨擦,创建了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1月,参与组织和指挥冀南春季反“扫荡”。同年6月,奉命离开冀南到山东工作,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8月,八路军第一纵队和山东军政委员会成立,任第一纵队司令员和山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统一领导山东、苏北和皖北八路军部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与此同时,坚持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积极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大力组织各种群众性的抗日救亡团体,并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1940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离开山东去延安,参加了高级研究组的学习。1941年10月,与叶剑英等发起成立延安黄埔同学会,并当选为理事。1942年5月,党中央决定统一晋西北和陕甘宁两个地区的军事指挥,在延安设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3年3月,调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代校长,为党培养了一大批抗日军政人才。1944年7月以后,因病住院。
1945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称为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7年6月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率主力部队挺进大别山后,他负责主持军区工作,领导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担负消灭阎锡山军队、解放山西的任务,并于1947年底和1948年3月先后组织指挥了运城战役和临汾战役。毛泽东赞扬徐向前指挥临汾作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大胜利”,使解放军取得了城市攻坚战的经验。194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华北军区,徐向前任第一副司令员并兼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6月至7月,指挥第一兵团发起晋中战役,共歼敌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使太原陷于孤立。在此期间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成立第一兵团前敌委员会,徐向前任书记,统一指挥第一兵团、晋西北第七纵队、晋中军区部队和华北炮兵第一旅,准备进攻太原。10月4日,指挥所部发起太原战役。1949年3月,华北军区第一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仍任司令员兼政委。同时,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成立了太原前线司令部,任太原前线司令员兼政委和太原前线总前委书记。统一指挥第十八兵团等三个兵团及晋中军区部队、第一野战军第七军、第四野战军炮兵第一师等部队,总兵力共25万人,参加太原战役。4月24日,攻克太原,共歼敌138万余人,结束了山西军阀阎锡山对山西38年的反动统治。太原解放后,任太原市军管会主任。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选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并被任命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但因严重病痛的折磨,其总参谋长一职由副总参谋长聂荣臻代理。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分管空军和国土防空工作。1954年9月,中共中央成立军事委员会,徐向前为委员,对军队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建议。1954年9月,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1959年4月,参加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并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9月,任中央军委常委,同刘伯承一起分管战略问题的研究。1964年,任中央军委战略委员会领导小组副组长,主管民兵工作。8月,被任命为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他为巩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和建设民兵预备役力量呕呕沥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65年1月,在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并被继续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同年12月,参加中央上海会议,被增补为中央军委副主席。
1966年8月,参加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被增补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在“文化大革命”中,和叶剑英、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同林彪、江青反党乱军的罪恶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被诬蔑为“二月逆流”成员受到打击和迫害。1969年2月至9月,中共中央指定陈毅、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组成“国际形势研究组”,研究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国防战略,为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战略性的意见和建议。1973年3月,参加党的十大当选为中央委员。1975年1月,参加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77年8月,参加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副主席。1978年2月,参加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1980年8月,在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辞去国务院副总理和国防部长职务。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副主席。1983年6月,在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84年6月,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后,被推选为会长。1987年10月,在党的十三大和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因年事已高,主动请求辞去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等党内外职务。
1990年9月20日,徐向前在北京病逝,终年89岁。著有《历史的回顾》、《徐向前军事文选》等。
中国历史人物简介:徐向前由整理提供,愿考生学业有成。更多关于高中历史考试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