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9-01-10 15:42
初二语文辅导:现代文阅读训练精选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8题。
想起母亲
鲍山宏
七月的一天,天公作美,太阳好像也歇双休日去了,轻风拂来,垂钓者更是心旷神怡。
围塘而钓的四个人,不一会儿都有较满意的收获,其中胡局长钓得最多,林雄乐得一个劲地在心中祈祷:太阳不要露脸,满塘的鱼都贪嘴,只要让爷高兴就成。
林雄出道2019年,在本地的建筑行业已是首屈一指的人物。2019年前他从一个小泥水匠干起,挑砖、洗灰、砌墙,脏活累活啥都干过。后来老板看重他勤劳朴实,把他培养成一个土木工程师。再后来,林雄另起炉灶,办起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真是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
干技术活林雄在行,可与人打起生意场上的交道,林雄就尝尽了苦辣酸辛。接工程要跑,工程验收要跑,讨工程款还是要跑。有道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渐渐地,林雄也跑出了经验,跑出了道道。今天他特地到乡下包了一个鱼塘,专门请M局的胡局长一行来钓鱼,因为M局还欠着他15万元的工程款没有结。香不烧好,菩萨不开口,你拿不到钱也只有干瞪眼。
瞧他们钓得不亦乐乎,林雄心中此时泛起一层层喜悦的波纹。林雄正想着自己的心思,那边同来钓鱼的小车司机扯着嗓子叫了起来。
林雄赶忙跑过去:“司长,有什么指示尽管吩咐。”
小车司机说:“你看,哪来的老婆子,捣什么乱,还让人钓不钓鱼了?”
林雄这才发现,一个身躯佝偻的老太太正在塘边用一根竹竿打捞塘中的水草。林雄一愣,刚才光顾高兴,水塘边多出个人来他也没注意。林雄忙跑了过去。
“老人家,你最好换个地方,别人在钓鱼。你这么一搅和,鱼惊了,就不咬钩了。”
老太太抬起头,一双混浊的眼睛看着林雄说:“我每天都在这塘里打水草的,猪崽等着吃呢。”
那边小车司机又嚷开了;“还不快走,哪来的老家伙,这么讨厌!”
林雄看着老太太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老人家,这……”
小车司机又大声叫骂;“老家伙,还不快滚!”
林雄忽然鼻子一酸,猛然扭头冲着司机大骂道:“我操你祖宗!”
塘边的人都愣住了。林雄抹了把脸,伸手要过老太太手中的竹竿说:“老妈妈,你歇歇,我来给你捞!”
第二天,胡局长让人找来林雄。胡局长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填写好的15万元的支票。
胡局长说:“林老板,钱可以给你,可你要告诉我,你昨天为什么敢发那么大的火,万一事情弄砸了你就不后悔?”
林雄问:“胡局长,你是要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
胡局长说:“真话,当然是真话。”
“胡局长,那时我啥也没考虑,我只想起了我的母亲。”
胡局长听了拍拍林雄的肩膀说:“兄弟.我也是!”
两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选自《2002年度中国最佳小小说》
5.第三自然段中“林雄也跑出了经验,跑出了道道”一句,如何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生意场交道首先是一个“跑”字。②林雄认识到了并跑出关系,明白了生意之道,生意也做得顺利了。
6.作者写老太太“一双混浊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有何用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至今仍辛勤劳作的老母亲的形象。这个形象触动了林雄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下文情节、情感的发展做了铺垫。②用老母亲贫弱的形象与小司机的“横”形成反差,促使林雄情感爆发,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
7.文章结尾,林雄和胡局长都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但两人的心态显然不同,请加以分析。(5分)
①林雄的心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胡局长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林雄:这老母亲已经够可怜了,为什么还要伤害她?谁没有母亲,谁愿意自己的母亲受到伤害?不管有多大权势,谁也没有资格伤害一位母亲。②胡局长:能为一位老母亲不受伤害而不畏权势,这样的人是好样的。我也是母亲的儿子,也不应该做对不起母亲的事。
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答案:B、D
A.第二自然段中,林雄“在心中祈祷”的目的是让胡局长多钓一点鱼,只要局长一高兴,拖欠的工程款就可以结了。
B.由于林雄勤劳朴实,又是土木工程师,因此,他才出道十年,在本地的建筑行业已是首屈一指的人物。
C.由歪风写到正气,结尾充满人情味。
D.胡局长从林雄身上看到人格的力量,悔意顿生,终于结了工程款。
E.老太太的出现使文章出现逆转,伴随着小车司机的“说”、“嚷”和“叫骂”,文章迅速进入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