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9-01-04 12:56
2019—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五次双周练生物试卷
1CItwE
考试时间:2019年12月07日
一、单项选择题(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细胞质不是静止的,一般呈环形流动。在用显微镜观察黑藻细胞时,视野中一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如图所示,实际上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 )
A.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B.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上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上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D.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下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2.如图为真核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真核生物都具有图中g结构
B.图中c是指细胞膜,e是指细胞质
C.图中b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D.图中h具有4层磷脂分子层
3.下列关于“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健那绿染液是一种活细胞染料,几乎不损伤细胞
B.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
C.健那绿染液可将细胞质染成蓝绿色
D.藓类叶片可直接做成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
4.实验表明,对离体的蛙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心肌细胞对K+ C6H12O6的吸收量却不受影
响,但对Ca2+吸收量却明显减少。试分析,这种毒素可能的作用机理是( )
A.改变了心肌细胞膜的结构,使膜的流动性加快,对物质的吸收加快
B.抑制心肌细胞膜上Ca2+载体蛋白的活动,使细胞吸收Ca2+的速率减慢
C.抑制了心肌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细胞的有氧呼吸降低,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
D.改变了心肌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使细胞主动吸收Ca2+的速率降低
5.下列有关酶的一系列叙述中 , 不正确的是( )
A.过酸、过碱不影响酶的活性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D.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6.下列有关人体中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 B.酶和激素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
C.酶和激素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 D.酶和激素都要释放到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
7.ATP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其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
A.A-P~P~P B.A-P-P-P C.A-P~P D.A-P-P-P
8.如图表示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 )
A.pH=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人的淀粉酶活性比植物淀粉酶活性高
C.pH由低到高时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
D.不同物种淀粉酶的最适pH有差异
9.下列对生物体内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B.在线粒体中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C.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D.细胞内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可以ATP为中心环节
10.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
A.图甲中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和Tb对酶活性的影响有区别
C.图乙中温度超过Tb时,酶的活性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可能对应图甲中的温度为T0
11.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
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 mL浆糊,再各加入2 mL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 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 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用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 )
①实验步骤不正确 ②温度设置不合理 ③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①和②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
12.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会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乙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会使丙酮酸增加
C.若丁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会使O2的消耗减少
D.若丙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会使ADP的消耗增加
13.下列生物中,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
A.水螅 B.变形虫 C.蛔虫 D.草履虫
14.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 )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CO2
16.稻田长期浸水,会导致水稻幼根变黑腐烂。测得水稻幼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时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阶段幼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和无氧呼吸速率皆降低
B.Ⅱ阶段幼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和无氧呼吸速率皆升高
C.Ⅲ阶段幼根因无氧呼吸的特有产物丙酮酸积累过多而变黑腐烂
D.从理论上讲,为避免幼根变黑腐烂,稻田宜在Ⅱ阶段前适时排水
17.宙空间站内绿色植物积累240mol氧气,这些氧气可供宇航员血液中多少血糖分解,大约使多少能量储存在ATP中?( )
A.40mol,28 675kJ B.240mol,28 657kJ
C.40mol,46 440kJ D.240mol,46 440kJ
18.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或④
B.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
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真核细胞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19.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CO2释放量 10 8 6 7
O2吸收量 0 3 4 7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20.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甲、乙中各加等量的经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并加等量的酵母菌,乙内用液体石蜡隔绝空气。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不能以有无CO2的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
B.将葡萄糖溶液煮沸可以防止杂菌污染,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C.乙和甲比较,说明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呼吸作用类 型
D.乙为甲的空白对照实验,以排除无关因素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
21.某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
是( )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22.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新鲜果肉分别置于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结果如下表:
变化量\O2浓度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8
CO2释放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0.8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O2浓度为0~3%和5%~25%时,细胞分别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贮藏苹果时,应该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
C.氧气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的ATP越多
D.苹果果肉细胞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23.下图表示某陆生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过程中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mo1)之
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下列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
A.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最低
B.在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之比为3:1
C.在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D.在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约为1:3
24.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
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25.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26.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不产生CO2的试管为 ( )
A.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 B.葡萄糖+线粒体
C.丙酮酸+线粒体 D.丙酮酸+细胞质基质并隔绝空气
27.食品罐头的铁盖上印有“若安全钮鼓起,压有响声,请勿购买”,铁盖安全钮鼓起的最可能原因是 ( )
A.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B.微生物呼吸,产生CO2和C2H5OH
C.乳酸菌呼吸,产生CO2和C3H6O3 D.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28.经常松土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
B.促进硝化细菌将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C.有利于微生物分解农家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D.促进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29.物细胞的呼吸强度一般随植物种类和组织类型不同而不同,下列哪一项一般是不正确的( )
A.水生植物比旱生植物呼吸强度高
B.阳生植物比阴生植物呼吸强度高
C.老器官的呼吸强度比幼嫩器官的低
D.花的呼吸强度一般低于叶、根
30.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的阶段是( )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
C.丙酮酸→乳酸 D.丙酮酸→酒精或乳酸
31.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H]和ATP最多的阶段分别是( )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D.第三阶段和第三阶段
32.下列关于人体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完成全过程的第二、第三阶段
B.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中被分解,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中间产物
C.人体细胞内酶的种类和分布决定反应的产物和场所,高等植物细胞中酶的种类与人的完全不同
D.人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同质量的葡萄糖,能量转化效率不同
33.在自然条件下,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H2O
B.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少量ATP
C.CO2既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也是无氧呼吸的产物
D.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
34.有一瓶混合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9mol 12.5mol 15mol 30mol
产生酒精的量 9mol 6.5mol 6mol 0mol
A.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mol B.a值应当为0
C.氧浓度为c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D.d浓度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35.右图是探究酵母菌进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底物为葡萄糖),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A.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假设装置一、二中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
36.从内地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很多人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pH略有下降
B.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
C.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强,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
D.由于氧气缺乏,导致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了第二、三阶段的进行
37.2008年4月30日《科学时报》报道,据最新的《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报道,一项针对2500多种药物和自然物品对线粒体影响的分析项目已经启动,有望给从事糖尿病、神经退化性疾病甚至老年症研究的科学家提供无价之宝,也有助于阐明线粒体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下面对人体线粒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人体呼出CO2产生的最终场所
B.线粒体能将有机物中化学能都转变为ATP中化学能
C.线粒体既能消耗水,又能产生水
D.线粒体是人体唯一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
38.下列与叶绿体和线粒体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与线粒体相同
B.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同一个细胞内的叶绿体利用至少需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C.叶绿体产生的O2除供自身利用外,还可被线粒体利用
D.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酶都分布在基质中
39.下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制作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锥形瓶中装有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实验过程中,刻度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会向右移动。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液滴右移的距离(单位:cm)。请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时间(min)
温度(℃) 1 2 3 4 5
4 0 0 0.1 0.2 0.3
10 0.2 1.0 1.9 3.1 4.0
20 0.4 1.3 2.2 3.3 4.5
35 0.7 1.4 2.8 4.4 5.0
A.实验开始前应对葡萄糖溶液作煮沸处理,以除去氧气和灭菌
B.表中数据可以表示酵母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CO2的量
C.在4~3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强度越来越大
D.35℃最有利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随着实验的进行,液滴右移的速率将越来越大
40.人体红细胞产生ATP的部位、所需ATP的来源、主要呼吸类型分别是( )
A.线粒体;葡萄糖;有氧呼吸
B.细胞质基质;葡萄糖;无氧呼吸
C.线粒体;乳酸;有氧呼吸
D.细胞质基质;乳酸;无氧呼吸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8分)如图中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甲图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达到的平衡状态)。
(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图中①和②处溶液浓度的大小:①________②(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丙图中⑦为________,其在渗透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甲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4)甲图和丙图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相比其本质的区别是细胞膜作为生物膜具有________性,细胞膜的这一特性与其膜上________的作用有关。
(5)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2.(14分)研究证实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请分析回答:
(1)人体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 (生理过程),其分子结构简式是 。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 。
(2)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3个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 。(填名称)
(3)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时,
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如下图所示:
实验组编号 X物质的浓
(mg/ml) 细胞内ATP的浓度
(mol/ml) 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A 0 80 1
B 2 70 3
C 4 50 10
D 8 20 25
E 16 5 70
F 32 1 95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
②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的因变量之间有何联系? 。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mg/mL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 。
43.(18分)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 。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 ,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 ,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 。
(3)该实验中设置的4号试管起 作用;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 。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加入斐林试剂后,如果要产生颜色变化,还需 ,1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 。
44.(10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实验。当测定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提供的U型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 等量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型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 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BDCBA 6—10 BADBC 11—15 DCCCD 16—20 DCDDD 21—25 DBDDA
26—30 BBDDA 31—35 CCACD 36—40 DBBDB
41、(1)具有半透膜 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小于 (3)原生质层 ③
(4)选择透过 载体蛋白 (5)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42、
43、
44、(1)有无氧气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1CIt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