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8-12-21 21:16
河南省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2019-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每小题1分,21〜35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坏境成分的是
A.O2、S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0
C.纤维蛋白原、Ca2+、膜上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2.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坏境,只有这个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中的蛋白质大量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
B.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C.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均是在内环境中合成的
D.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3.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直接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B.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4.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后,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而凝血酶的产生又能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下列哪项调节过程的机制与此最为相似
A.寒冷时,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
B.湖泊受到污染,导致鱼死亡使鱼类数量减少,鱼的死亡会是不怕污染加重
C.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
D.生态系统中,捕食者数量增长,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
5.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色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关系为①→②→③→④
B.若③为肝细胞,饭后1h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C.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 而CO2的浓度相反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
6.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代谢产物都通过途径②排出体外
B.甲中所有的成分都通过途径①补充
C.当甲中乳酸增多时,主要通过缓存物资调节,④过程一定加强
D.当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③过程一定加强
7.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到突触后膜外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8.在坐骨神经(一种运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被释放出来之后,会造成骨骼肌收缩,但是乙酰胆碱在血管中的作用却是使血管平滑肌放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骨骼肌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与坐骨神经一起构成效应器
B.骨骼肌和血管平滑肌上与乙酰胆碱结合的特异性受体的种类相同,但数量不同
C.骨骼肌和血管平滑肌上与乙酰胆碱结合的特异性受体的种类不相同
D.乙酰胆碱造成血管平滑肌放松的效应与骨骼肌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有关
9.下列有关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B.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C.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原因是Na+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转运入膜内
D.乙酰胆碱造成血管平滑肌放松的效应与骨骼肌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有关
10.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1、2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C.Ⅱ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D.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
11.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为30毫伏
B.左图装置测得的电位对应于右图中的B点的电位
C.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再次恢复到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1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直接参与靶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B.大面积烧伤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
C.病毒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D.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13.如图为某健康的学生血糖变化情况,他在13时前仅吃了早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二者共同调节血糖浓度
B.图中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此时内环境稳态失调
C.图中C点时,为维持血糖水平,肝糖原分解
D.图中所示过程主要通过神经调节来实现
14.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5.下列有关激素调节及应用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可避免减产
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蝌蚪发育会受影响,成年人耗氧量会增加
C.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激素都会减少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和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
16.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Y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
B.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②结构位于大脑皮层
C.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D.靶细胞“受体”的物质基础是脂质,此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17.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④表示抗利尿激素
B.激素②既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又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
C.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D.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18.免疫细胞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免疫细胞的分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 B 细胞、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B.淋巴细胞仅存在于淋巴液、血液中
C.效应 T 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清除靶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D.效应 T 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19.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机能,机体通过免疫可以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下列关于免疫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的作用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并释放淋巴因子
B.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B细胞
C.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与淋巴因子的作用相似
D.二次免疫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0.小华和小明均被流感病毒型感染并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小华注射过流感疫苗而小明没有,下列关于二者的症状及体内发生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华的感冒症状较小明轻,但他们内环境的稳态均已遭到破坏
B.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在体内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C.小华体内的抗体是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释放的,而小明体内的抗体是记忆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释放的
D.小华和小明体内都可能发生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1.CAV—16病毒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CAN-16侵入人体后,刺激B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形成沉淀
B.T细胞经CAV-16刺激后增强、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C.患儿感染CAV-16后,需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消除
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22.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患乙肝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接种
2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的侧芽
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C.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24.下列与植物激素调节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通过细胞分裂素的作用,能转变成与母本相同的基因型
B.田间喷洒萘乙酸可杀死杂草,这说明生长素在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C.植物的向光性受到生长素的调节,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较快
D.成熟的梨能催熟未成熟的柿子是由于赤霉素和脱落酸共同作用的结果
25.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 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26.植物体内存在着调节生长发育的多种植物激素,研究人员进行了各种激素对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比较曲线2和4可获得结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比较曲线1和3可知细胞分裂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C.比较曲线3和5可知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种类的植物激素
D.根据图中曲线可知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均可促进侧芽的生长
27.如图为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①—⑥不含 IAA,下列对实验结果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琼脂块①②中都有IAA,①>②
B.琼脂块③④中都有IAA,③≈④
C.琼脂块⑤⑥中都有 IAA,⑤≈⑥
D.琼脂块③④中含有的IAA 分别与⑤⑥中的相等
28.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
C.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29.雪后有些同学在草地上打雪仗。他们把雪团放在手里,过了一会,发现手比未放雪之前要热乎一些,有关此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整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C.此过程中,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代谢增强
D.握雪后,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使其产生冷觉
30.机体内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其中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它的存在保证了机体反射活动的精细和协调.在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a接受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为内负外正
B.神经元c通过突触释放递质使神经元b兴奋
C.神经元c可以接受神经元a和神经元b发出的信号
D.神经元c对a的负反馈调节可及时终止神经元a的兴奋
31.下面是正常人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段引起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B.AB段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内分泌系统
C.BC段皮肤血管血流量基本不变,机体的散热速率等于产热速率
D.D点以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32.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液中③的浓度过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促进作用减弱
B.激素②是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的主要激素
C.含量甚微的①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③的分泌
D.③几乎作用于全身的靶细胞,促进其细胞代谢
33.如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中的细胞A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细胞B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
B.移植的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①②⑥⑦有关
C.HIV通过攻击细胞C,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失,引发艾滋病
D.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⑦或⑧的过程,进而产生G或E,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
34.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遗传学研究表明赤霉素对矮生玉米的作用效果明显,而对正常株高玉米的作用效果不明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图中字母a表示促进作用,b表示抑制做作用
B.控制玉米茎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赤霉素的合成代谢有关
C.图中字母c可表示促进作用,也可表示抑制作用
D.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无法完成生长素的合成
35.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 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 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 照射根部(如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测定指标
处理方式 外源生长素(mg/L) NPA(μmol/L)
0 0.001 0.01 0.1 3
弯曲角度α(度) 37 40 31 22 16
生长速率(mm/天) 15 17 13 11 8
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6.(每空1分,共10分)如图为伸腿和屈腿运动示意图,甲、乙记录电极分别插入支配股直肌和半膜肌的神经元胞体内,以记录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1)甲、乙记录的是 (填“传入神经元”或“传出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2)检测结果显示甲、乙两个电位变化不同,可以推测相应神经元的突触小泡释放的 是不同的物质。
(3)乙电极显示的电位比该神经元在静息时的电位更低,分析表明该变化与 Cl-的 (填“内流”或“外流”)有关, 另外还有可能与细胞膜上的 Na+通道的 (填 “开放”或“关闭”)或 K 通道的 (填“开放”或“关闭”)有关。
(4)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伸腿和屈腿运动,这说明 。
(5)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 引起肾上腺素分泌的增加, 它的分泌 (填“受”或“不受”)神经直接支配。
(6)内分泌腺 (填“有”或“无”)导管,分泌的激素 ,因此, 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37.(除标记外每空1分,共10分)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从图甲可知,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 ,图示中该激素的受体细胞是 。
(2)若相关腺体为甲状腺,寒冷条件下,该腺体分泌激素明显增加的意义是 ;该条件下,与其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
(3)若相关腺体为性腺,则其分泌的激素对受体细胞的作用如图乙所示,该激素能影响靶细 胞遗传信息表达的原因是 。
(4)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 分泌的。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对“过量使用生 长激素可降低胰岛 B 细胞的敏感度”进行验证。实验材料及用具:健康小鼠若干只、生长 激素溶液、胰岛素溶液、生理盐水、血糖含量检测仪、葡萄糖溶液、注射器等。实验前对小 鼠饲喂等量大量的葡萄糖溶液。
①实验的自变量为 ,实验中需监测 。
②实验时还需进一步对实验组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继续监测其血糖含量的变化情况, 其目的是 。(2分)
38.(除标记外每空1分,共10分)如图表示病原体A(抗原A)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机制的模式图。图中a—b表示过程,甲、乙、丙表示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的是 。
(2)图中d过程能阻止病原体A 。(2分)若该抗体同时会攻击肌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的受体,将会使 (2分)的信号转换过程受阻,可能出现重症肌无力现象。
(3)图中a过程显示细胞甲(B淋巴细胞)只能接受抗原A的刺激,而不能接受抗原B的刺激。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某种抗原只刺激特定的B淋巴细胞,而不作用其他的B淋巴细胞。(提示:如果体内的某种B淋巴细胞消失或丧失其功能,就不能与某种抗原结合并发生免疫反应。)
实验材料:多只健康小白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定向杀死细胞)标记的甲种抗原,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乙种抗原等。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结果
① 给小白鼠注射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 不发生免疫反应
② 再给小白鼠注射低剂量 。 。
③ 再给该小白鼠注射 。 。
39.(每空2分,共10分)将休眠状态的枫树种子与湿沙混合后放在 0~5℃的低温下 1~2 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 下图表示枫树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 况,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 关系 。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 。
(2)马铃薯块茎收获后也存在类似的休眠现象,要破除休眠使之提前萌发可以使用图中的 处理。 (3)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气 ,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这种现象与图中 激素密切相关,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豫南九校2019—2018学年上期第一次联考高二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DCABD 6—10DDCDB 11—15CBACC 16—20CDBAC 21—25CDACD
26—30BBBDD 31—35BACDC
1.解析: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膜上载体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
答案:D
2.解析:血浆中的蛋白质大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使血浆中的水过多地扩散到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水肿。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都会进入内环境,但它们均是在细胞内合成的。
答案:C
3.解析: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就是个体,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A正确;尿液不属于内环境,膀胱上皮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B错误;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内环境是细胞外液,C错误;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也会遭到破坏,D错误。
答案:A
4.解析:据题意,凝血过程为正反馈调节,选项中只有B项为正反馈调节,A、C、D三项为负反馈调节。
答案:选B
5.解析:若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关系为:,A错误;饭后一小时血糖浓度上升,通过调节,血液流经肝细胞,更多血糖进入肝细胞合成糖原,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B错误;若③为脑细胞,通过组织液从血浆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到血浆,因此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C错误;饭后半小时血糖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加,血液流经胰岛B细胞,胰岛素进入血液,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D正确。
答案:D
6.解析:细胞代谢的产物除了通过途径②泌尿系统之外,部分水和无机盐通过皮肤排汗而排出体外,部分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出,A错误;甲为循环系统,甲中的气体通过呼吸系统交换,B错误;乳酸增多时,通过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进行调节,维持pH的相对稳定,④过程不一定加强,C错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由下丘脑产生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D正确。
答案:D
7.解析: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因此突触后膜内的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因此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答案:D
8.解析:选项A,骨骼肌结构的基本单位是肌细胞。选项B和C,同一种神经递质在不同的肌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是因为不同肌肉上分布的与乙酰胆碱结合的特异性受体的种类不同。选项D,血管平滑肌放松的效应与骨骼肌上乙酰胆碱的受体无关。
答案:C
9.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依靠K+外流;兴奋的产生是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造成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D
10.解析:根据神经节及突触的结构可知,e是感受器,d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D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在机体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正确。Ⅱ是突触后膜,刺激1处,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A错误。Ⅱ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钠离子大量内流,此时,钠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C错误。
答案:B
11.解析:本题考查兴奋传导过程中的电位变化过程。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为-60毫伏,A项错误。左图装置测得的电位为静息电位,对应于右图中的A点的电位,B项错误。神经纤维受刺激后,会出现动作电位,对应C点,通过0电位一次,然后恢复到静息状态的-60毫伏,又经过一次0电位,C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
答案:C
12.解析:激素只能对靶细胞的生命活动起到调节作用,不能直接参与靶细胞的生命活动,A项错误;皮肤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大面积烧伤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B项正确;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C项错误;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在大脑皮层,D项错误。
答案:B
13.解析:图中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但此时内环境稳态没有失调,B错误;图中C点时血糖偏高,不需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C错误;血糖平衡调节主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D错误。
答案:A
14.解析:由题干信息获知,该肾上腺素的靶器官包括心脏,其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心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而反射弧是反射的基本结构基础。
答案:C
15.解析:油菜收获的是种子,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会导致无法产生种子,故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不能避免减产;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成年人耗氧量会减少;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垂体还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因此当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会减少;激素间相互作用有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和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
答案:C
16.解析: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高血糖素分泌的主要刺激为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升高抑制其活动应该是血糖浓度升高,A错误;通过反射导致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过程受脊髓控制,属于神经调节.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接受刺激,①就是传入神经,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②当然是下丘脑.B错误;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C正确;靶细胞“受体”的物质基础是是糖蛋白,D错误。
答案:C
17.解析:激素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不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B错误;寒冷环境中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量均增加,水分通过皮肤蒸发散失减少,尿量增加,④是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C错误;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如图中的①②,也有反馈调节,如图中的③,D正确。
答案:D
18.解析:选项A,体液免疫中,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即B细胞的分化程度低于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受同种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即记忆细胞的分化程度小于浆细胞。选项B,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等处。选项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效应T细胞清除的过程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B
19.解析:选项A,T细胞可以特异性地识别抗原,在体液免疫中释放的淋巴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选项B,T细胞增殖分化的结果是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选项C,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具有消灭抗原的作用,而淋巴因子则无该功能。选项D,二次免疫的特点是比初次免疫反应快,也比初次免疫反应强烈,过敏反应的特点才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答案:A
20.解析:小华因注射过流感疫苗,体内含有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再次感染流感后免疫系统作用强烈,因此流感症状较轻;二者均患病表明病毒感染人体破坏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小华感染病毒后体内的抗体主要是由记忆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释放的,另外,他体内B细胞受病毒刺激后也会分化成浆细胞释放抗体,小明体内的抗体是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释放的;一旦病毒侵入人体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发挥作用。
答案:C
21.解析:CAV16侵入人体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可以发挥作用,A错误;浆细胞由B细胞增殖分化,B错误;感染病毒后,通常需体液免疫阻止病毒的扩散,若进入细胞后,需通过细胞免疫起作用,C正确;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抗体由浆细胞产生,D错误。
答案:C
22.解析:当一个人患乙肝时,乙肝病毒已经侵入人体,从图中可知,如果采用方法②(注射抗原),体内产生的抗体少,不利于清除体内的乙肝病毒,而采用方法①(注射抗体),能使体内很快获得大量的抗体;抗体在体内存活的时间短,而注射疫苗后体内会产生记忆细胞,当乙肝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故方法②即注射疫苗能使人体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也是医学上常用的免疫预防方法;注射抗原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体液免疫。
答案:D
23.解析: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运输到侧芽,A错误;在人们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时,发现引起植物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B正确;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和果实发育,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长高,二者是协同关系,C正确;生长素的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加就会出现抑制生长的现象,D正确。
答案:A
24.解析: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但不能改变细胞的基因型,A错误;田间喷洒萘乙酸可杀死杂草是因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与竞争作用无关,B错误;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刺激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较快所致,C正确;成熟的梨能催熟未成熟的柿子是由于乙烯具有催熟作用,D错误。
答案:C
25.解析:图a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故a直立生长;图b中生长素能透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使b向光弯曲生长;图c中由于胚芽鞘没有尖端,对光不产生反应,左侧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c向右侧弯曲生长;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右弯曲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
答案:D
26.解析:比较曲线2、4可知,顶芽可通过产生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起抑制作用,A错误;比较曲线1、3可知,有顶芽时,侧芽不生长,涂抹细胞分裂素则生长,故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B正确;曲线3和5两组有两个自变量,一是顶芽的有无,二是涂抹的植物激素种类不同,C错误;据图中曲线可知,生长素能抑制侧芽的生长,D错误。[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答案:B
27.解析:左图中间有云母片,阻碍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生长素浓度①=②,A错误;中间图缺少了感光部位的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且生长素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③≈④,B正确;右图生长素不能由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则⑤⑥都无生长素,C错误;琼脂块③④中含有IAA,而⑤⑥中不含有IAA,D错误。
答案:B
28.解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产生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正确。无论在什么样的温度条件下,为维持体温恒定,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与30 ℃相比,处于0 ℃环境中的人散热量和产热量均较多,即b1>b2,B错误。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通过促进细胞代谢来增加产热;在低温环境中,通过皮肤排水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C正确。低温下起鸡皮疙瘩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答案:B[来源:Z|xx|k.Com]
29.解析:握雪后,手部的冷觉感受器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以维持体温恒定;兴奋进一步传至大脑皮层,在该处产生冷觉,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不能产生冷觉,D错误。
30.解析:神经元a接受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A错误;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神经元b抑制,B错误;神经元c可以接受神经元a发出的信号,但不能接受神经元b发出的信号,C错误;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可以使神经元a处于抑制状态,D正确。
31.解析:选B 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导致的,受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引起肾上腺素分泌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皮肤血管血流量基本不变,说明机体的体温相对恒定,机体的散热速率等于产热速率;CD段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D点以后汗腺的分泌活动增强,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答案:B
32.解析:甲状腺激素浓度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减弱,A错误;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可以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正确;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表示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通过垂体,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C正确;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因此该激素的靶细胞为全身细胞,D正确。
答案:A
33.解析:细胞A是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细胞B是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A正确;移植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正确;HIV通过攻击细胞B,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失引发艾滋病,C错误;⑦⑧过程是记忆细胞分化过程,在二次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使免疫能力更强大,D正确。
答案:C
34.解析: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从图中分析,a过程应该表示促进,而b过程表示抑制,从而使生长素含量增加,促进细胞伸长,A正确;基因可能通过控制赤霉素的合成,来影响生长素的合成量,进而影响细胞伸长,控制植株长高,B正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故图中字母c可表示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也可表示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C正确;据图分析,赤霉素是促进生长素的合成,从而促进生长的,并不是缺乏赤霉素的植物体就无法完成生长素的合成,D错误。
答案:D
35.解析:水平右侧光照,根向左弯曲生长,说明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A正确;随外源生长素浓度变化,根的弯曲角度发生变化,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小于外源生长素为0的组,说明生长素对水稻根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B正确;图中没有关于生长素的合成方面的信息,因此无法判断,C错误;由表格可知,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抑制剂NPA处理根,光照作用下根的弯曲角度减弱,说明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D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6.解析:(1)由图中甲、乙电极插入支配股直肌和半膜肌的神经元胞体内,可知记录的是传出神经元的电位变化。(2)两个电极所处的神经元接受同一个传入神经元传来的兴奋,但电位变化不同,可以推测这是由相应神经元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导致的。(3)神经元在静息时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乙电极显示的电位比静息时更低,这可能是由于Cl-内流,膜内负电荷增多导致的;也可能是Na+通道关闭,Na+不能内流,不能形成动作电位,或者与K+通道开放,K+持续外流有关。(4)人的意识在大脑皮层形成,大脑皮层属于高级神经中枢,而控制伸腿和屈腿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脊髓属于低级神经中枢,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伸腿和屈腿,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控制作用。(5)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引起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这是神经调节的结果。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抵御病菌侵害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6)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的激素可直接进入血液,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
答案:
(1)传出神经元
(2)神经递质
(3)内流 关闭 开放
(4)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控制作用
(5)受 非特异性
(6)无 直接进入血液(或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37.解析:(1)下丘脑神经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又能传导兴奋。图示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受体细胞为垂体细胞。(2)寒冷条件下,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量。(3)从图乙可以看出,该激素和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促进相关基因转录出mRNA。(4)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注射过量的生长激素;根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实验过程中需监测血糖含量,观察小鼠血糖含量的变化。实验组血糖含量较高,而对照组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现象的发生是由胰岛B细胞的敏感度降低引起的,需对实验组注射适量胰岛素,若小鼠血糖浓度下降,就验证了实验目的。
答案:
(1)下丘脑 垂体细胞
(2)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量 肾上腺素
(3)促进相关基因转录出mRNA
(4)垂体细胞
①是否注射过量的生长激素 小鼠的血糖含量
②验证过量生长激素造成血糖高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B细胞的敏感度降低)(2分)
38.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乙分泌抗体为浆细胞,细胞丙为记忆B细胞;a表示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b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c表示浆细胞产生抗体;d表示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1)图中细胞甲、乙、丙分别为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体液免疫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和物质是B细胞、记忆B细胞和抗体。(2)d表示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该过程可以阻止病原体的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受到攻击后会导致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肌肉不能收缩而出现重症肌无力现象。(3)体内的某种B淋巴细胞在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的作用下,会消失或丧失其功能,就不能与某种抗原结合并发生免疫反应。再次注射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时,也不会发生免疫反应。因为小白鼠体内还有其他种的B细胞存在,所以注射乙种抗原时,会发生免疫反应。
答案:(1)细胞甲、细胞丙、抗体(2分)
(2)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2分) 化学信号→电信号(2分)
(3)②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 不发生免疫反应 ③乙种抗原 发生免疫反应
39.解析:(1)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而脱落酸抑制种子的萌发,赤霉素和脱落酸之间是拮抗关系。种子的萌发等生命活动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2)要使马铃薯块茎提前萌发,也可采用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处理块茎。(3)本题为教材后拓展题的变式,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或被破坏),解除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水分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
答案:(1)拮抗 植物的生命活动不是只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的
(2)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
(3)脱落酸 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或被破坏),解除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