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8-12-09 09:47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 第一部分(20分)
1.听《输赢的辩证法》朗读录音两遍,完成①—③题
①凡凡的优点是________ ,她的缺点是________ 。
②“我”对凡凡进行了怎样的“冷处理”?选写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短文最后说“凡凡更受孩子们喜欢了”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所示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豁(huò) 豁亮 豁口 豁达
B.什(shěng) 什么 什锦 家什
C.恶(wù) 厌恶 憎恶 深恶痛绝
D.菌(jūn) 细菌 菌体 菌子
3.修改下面的病句。(4分)
①参加这次竞赛的都是共青团员和中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班委会建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的班级管理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用原文填写(6分)
①《马说》中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点明报国之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③《醉花阴·薄雾浓云》中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
④《山坡羊·潼关怀古》体现词的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⑤《无题》中的千古名句是 。
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 。
5.三位读书人凑在一块聊读书。甲说:“读书好。”乙说“好读书。”丙说:“读好书。”请问他们各自说的意思是什么?(3分)
答: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50分)
(一)(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匀。公将鼓之。判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①小惠未 ( ) ②小信未孚( )
③小大之狱( ) ④公将鼓之( )
⑤公问其故( ) ⑥望其旗靡( )
7.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8.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①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 。
9.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3分)
10.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2分)
①爱国将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符号)(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选自(明)宋潦《送东阳马生序》)
(二)(12分) 枫叶如丹
袁 鹰
春天,绿的世界。
秋天,丹的世界。
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人们说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这是至理名言。
到夏季,绿得更浓,更深,更密。生命在丰富,在充实。生命,在蝉鸣蛙噪中翕动,在炽热和郁闷中成长,在雷鸣雨骤中经受考验。
于是,凉风起天末,秋天来了。
于是,万山红遍,枫叶如丹,落木萧萧,赤城霞起。
丹,是成熟的颜色,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者的颜色,于是孕育着新的生命的颜色。
单纯是色彩的变化、更替、转换以至循环吗?
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果。
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
天地万物;人间万事,无一不是贯穿这个共同的过程。而且,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今年五月,曾访问澳大利亚。五月在南半球,正是深秋。草木,是金黄色的;树木,是金黄色的。
有一天,在新南威尔士州的青山山谷一位陶瓷美术家R先生家作客。到他家时已是晚上,看不清周遭景色,仿佛是一座林中木屋。次日清晨起床,悄悄推门出来,一片宁谧,整个青山都还在静憩中。走到院里,迎面是一株枫树,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我回屋取了相机,把镜头试了又试,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若是画家,定会描出一幅绚烂的斑驳油画,可我又不是。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低头无语。
这时木屋门开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蹦了出来。这是R先生的外孙女莉贝卡,他们全家的宝贝疙瘩。小莉贝卡见我对着枫树发愣,就几步跳到树下,拾起两片红叶,来回跳跃,哼着只有她自己懂的曲调。
最初的一缕朝阳投进山谷,照到红艳艳的枫叶上,照到莉贝卡金色的秀发上。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揿了快门,留下一张自己十分满意、朋友们也都喜欢的照片。
后来有位澳大利亚朋友为那张照片起了个题目:秋之生命。
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枫叶如丹,也许正是由于有跳跃、欢乐的生命;或者,它本身也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
于是想到北京香山。红叶。香山的红叶是黄栌树,不是枫树,到秋天那一片艳艳的红光,一样能使人心旷神怡。
但是,倘若没有那满山流水般的游人,没有树林中鸣声上下的小鸟,也许又会使人有寂寞之感了。
有人喜欢它的宁静、庄严;也有人欣赏它的丰饶、浑厚。
于是,又想起20年前曾游南京栖霞山。栖霞红叶,也是金陵一景。去时虽为十月下旬,枫叶也密布枝头,但那红色却缺少光泽,显得有点黯淡。我不无扫兴地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京友人摇摇头,说再迟十天半月,打上一层霜,就自不同了。问怎么个不同法,他说经过风霜,红叶就显得有光泽,有精神。
不经风霜,红叶就没有光泽和精神,恐怕不只是从文学家的眼睛看,也还有点哲理韵
味在。难怪栖霞山下大殿里一副楹联有名云:“风霜红叶径,数江南四百八十寺,无此秋山。”这半副楹联,让我记到如今。
枫叶如丹,不正是它同风霜搏斗的战绩,不正是它的斑斑血痕吗?
“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愿丹的颜色,丹的真、善、美,长驻心头。
12.作者为什么由春天的绿写到秋天的丹呢?(2分)
答:
13.“我”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R先生家作客时,拍摄了《秋之生命》这幅作品。作者为什么详细地记叙了拍摄的过程和感受?这一部分中“枫叶如丹”的含义是什么? (4分)
答:
14.“我”为什么至今还记得南京栖霞山下大殿里的半幅盈联?这一部分中揭示“枫叶如丹”内涵的是哪一句?(4分)
答:
15.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答:
(三)(12分) 沙尘暴十袭京城
暮春时节,理应莺飞草长,风和日丽,却得知京城再遭风沙袭击。一则来自北京的消息是这样描述的:(25日)凌晨,一阵小雨夹着泥沙从天而降,泥浆附着在露天停放的车辆、嫩绿的树叶和草坪上,污迹斑斑。泥浆雨过后,大风呼呼,尘沙滚滚,整个北京城漫天昏黄……”这是北京第十次出现浮尘扬汐天气。
短短几个月里,类似的报道一再见诸报端,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十数年首的一则新闻所发出的“风沙紧逼北京城”的警报,那篇报道好像当时也很让大家警觉了一下,议论了一番.但是,渐渐地,这事便不再为公众关注了。
可以想见,北方各地居民在奋力与沙灾搏斗的同时,也一定会痛定思痛。与此同时,我更希望大家把视线南移。北方的“痛”决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它理应是大家共同的教训。北方沙灾固然与当地的地质水文特征不无关系,可是,长江水网地区同样难保无虞,因为沙灾在本质上与人对自然的“大不敬”相依相随,而同样的“大不敬”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似乎暂无荒漠化之忧的长江南北。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水资源的恣意糟蹋和野蛮汲采。
有一个道理,理解它完全不需要高深的知识:缺水会加剧旱情,干旱会使植被受损,而土壤裸露的必然结果就是荒漠化。可以说,对缺水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对水的消耗计划不周,客观上使北方土地荒漠化加剧。如今,类似问题正在长江南北重演。就在历来被
称为“水网”的长江三角洲,人们不爱护奔流不息的江河,污染了地表水,就从地下找水喝。十几年光景,不少地方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数十米之多,以致地面广泛沉降,建筑物倾斜、开裂,如此等等,正与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人至今仍对水资源“大不敬”,无非是觉得守着长江,何忧之有?殊不知,黄河两岸也曾有绿阴蔽日的年代,沧海桑田、人沙进退只在庭步之间。
据悉,水利部初步决定今后几年内将在西部修建微型集雨工程1 700万处,用以解决或改善人畜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这个决定让人看到一种希望——集雨之类的节约水、利用水的办法,不但适用于西部,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适用于东都。在雨水充沛之地集雨,产生的效益必定更为可观。去过悉尼奥运村的人一定会注意到,主运动场的顶部,特意安装了集雨设施,所集雨水足以浇灌场内草坪,既节水又省钱,可谓“双赢”。作为一个资源富国,其做法不无借鉴意义。在这方面,我们一向关注不多,研究不够,是该奋起直追了。
通过对沙尘暴与水、与植被之间关系的追踪,我们受到的触动应当是多方面的。比如,渐进的环境污染会带来人无立锥之地的恶果,计划不周的山水开发会给大地留下永难消失的伤疤,等等。在这些方面,警钟已经一敲再敲,但愿我们不要愚蠢行动在前,苦果难咽随后。事到如今,我们已经交不起如此昂贵的“学费”了!
(选自2000年4月27日《人民日报》)
16.文章开篇不直接写沙尘暴,却落笔于“莺飞草长,风和日丽”,这是为什么? (2分)
答:
17.文章标题为“沙尘暴十袭京城”,文章的中心内容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有无道理呢?为什么? (3分)
答:
18.作者如何举例说明我们受到的震动?(2分)
答:
19.文章说:“但愿我们不要愚蠢行动在前,苦果难咽随后。”请从文中找出“愚蠢”的“苦果”的例子。(2分)
答:
20.“我们已经交不起如此昂贵的‘学费’了!”“学费”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3分)
答:
(四)(11分)
精 神
尚德琪
①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②即使再穷,也得有点志气。低三下四,即便讨得一点,也全受人轻慢。午餐幸运地吃到一点“嗟来之食”,晚餐再去乞求,可能就要吃“闭门羹”了。人们敬重的,永远是那些自强不息、知道别人的脸色和自己的血色,知道别人的语调和自己的格调的人。
③即使再难,也得有点骨气。否则,这一次被人抬起,下一次瘫倒之后,就可能连同情的目光也得不到。今天的呻吟哀号,得到别人的抚慰,明天再呻吟哀号,就可能让人鄙夷和厌烦了。能够感动人的,永远是那些能够全力抵抗挫折,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奋力站起来的人。
④唉声叹气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乞求他人同情的可怜相.有时唤起的恰是一种冷漠:自己糟踏自己,别人又怎么抬举你?
⑤如果你想依靠别人让你保持站姿,别人就只好拴个绳子把你吊起来,但要知道,那种方式与让你上绞刑架的方式最接近;如果你想依靠另11人使你往前走,别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前面牵着或从后面推着,但要知道,那里面包含着一种把人不当人的味道。
⑥即使再累,也得有点毅力。把自己的耐力发挥到极限,咬住牙,沉住气,才能走过一段艰难的路。坚持,最能使生命美丽,最能使人感动。为了清闲而宁愿忍受屈辱的人,绝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清闲。
⑦人有精神,别人就不会以蔑视的目光注视你,就不会以一种飘忽的眼神对待你。即使你穿着一般,即使你干着粗重的体力活,即使你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⑧小人物也需要一种浩然之气。“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自己放弃了自己,自己对自己失望了,任何外来的关心,任何外来的照顾,都只是别人的一种态度,一种姿势,对于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形象都无济于事。
⑨别人可以给你一点钱,可以给你几句安慰的话,但没法给你一种力量,没法给你一种精神。缺乏脊梁骨的人,谁也没法让他抬起头。
21.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2.联系全文,概括出“精神”所包含的内容。(3分)
答:
23.文章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和 。(2分)
24.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精神”的意思应该理解为 (2分)
25.第⑤段中“那里面包含着一种把人不当人的味道”中的“那”指代的是
(2分)
第三部分(50分)
26.题目:真的爱你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朗读材料 “输赢”的辩证法
一天,孩子们正在下棋,我突然看见凡凡用力将手里的一个棋于摔到地上,并大声地嚷着:“赢了有什么了不起,我不跟你玩了。”
凡凡是一个很有灵气的小姑娘,人见人爱。在班里她能力很强,老师常让她在孩子们面前起带头和示范作用,所以她常以“第一”自居,十分自信。时间长了,逐渐养成了凡事输不起的毛病。如果这样下去,会成为她进步的障碍。
于是,我决定对凡凡进行一些冷处理。我谨慎地选择凡凡一两方面的弱点,在适当的时候向她提出来,使她的头脑冷静一些;同时,我也经常请别的孩子也采来做榜样和示范;平时,多给凡凡讲一些科学家怎样从挫折中走向成功的故事;并利用学习和生活情景,让凡凡去评议别人的优点,从中受到教育。
渐渐地,我发现凡凡更受孩子们喜欢了,因为她丢掉了那种盛气凌人的优越感,能更好地对待自己和别人了。我想,再下棋时,凡凡一定能反败为胜,成为一个真正的胜利者。1。①凡凡是一个很有灵气的小姑娘,在班里她能力很强 养成了凡事输不起的毛病 ②指出她的弱点、让别的孩子做榜样和示范、给凡凡讲科学家的故事、让凡凡评议别人的优点。 ③她丢掉了那种·盛气凌人的优越感,能更好地对待自己和别人了。2.C 3.①参加这次竞赛的都是共青团员,其中一部分是中学生。②建立并建全 4.①策之……通其意 ②欲为圣上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③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④兴,百姓苦,忘,百姓苦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甲:赞读书有益。乙:称喜欢读书。丙:读有意义的书。
二、(一)6.①同“遍”,遍及 ②为人所信服 ③案件 ④击鼓 原因 ⑥倒下 7.①请见 ②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8.①为下文写庄公张本(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9.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10.(略) 11.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二)12.由绿而丹,展示的是天地万物,人间万事的发展过程,而所讴歌的正是生命蓬勃的活力和它的丰富内涵,这样写为下文揭示作品的主旨作了很好的铺垫。 13.作者详写这一部分内容,是为了表现自己对枫叶——即对生命的感悟过程,也是更深刻地表现这样的一种认识:世上最美的是生命。 “枫叶如丹”的含义是:“枫叶如丹,也许正是由于有跳跃……那么真切。”14.那半幅盈联点出的“风霜红叶”让“我”感受到生命经历了顽强的搏斗,才能成熟,才更美。 枫叶如丹,不正是它同风霜搏斗的战绩,不正是它的斑斑血痕吗? 15.不经过风霜的枫叶不是最完美的枫叶,没有经过磨炼的生命是不完美的生命。
(三)16.理应如此,实际情况远非如此,造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以警示。 17.中心内容是写长江流域对水资源的恣意糟蹋和野蛮汲采。文章从沙尘暴十袭北京谈起,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把读者的思考引向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的标题只是一个“引子”,而不表示文章的中心。 18.渐进的环境污染会带来人无立锥之地的恶果,计划不周的山水开发会给大地留下永难消失的伤疤等这些例子说明了我们应受到的震动。 19.“愚蠢”的行动如:“在历来被称为‘水网’的长江三角洲,人们不爱护奔流不息的江河,污染了地表水,就从地下找水喝。”难咽的苦果如:“不少地方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数十米之多,以致地面广泛沉降,建筑物倾斜、开裂……” 20.“学费”指破坏环境所付出的代价。这句话以无限的忧虑警示着破坏水资源将会带来的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四)21.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22.志气 骨气 毅力(加上“浩然之气”也可以) 23.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24.人的意识、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 25.从前面牵着功从后面推着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