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逍遥学能  2014-06-08 12:28

试卷说明:

安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查高 二 历 史 试 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B.C.D.2.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它们按顺序分别代表的流派是A..C..3.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C.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D.推崇理学为官方统治哲学.王阳明在《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曾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B.思想博大精深但具有封闭性C.以追求天理为治学目标D.其治学方法是格物致知.“孔子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水火之心。故曰‘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有见于此,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此言论体现的核心思想是A.孟子的“民贵君轻”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守仁的“致良知”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谈到“切脉”方法:“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张仲景“切脉”强调A.辩证方法B.类比方法C.实验方法 D.假设方法A.. C..9. 有人这样评价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这部著作应是A.《》 B.《离骚》C.《逍遥游》 D.《诗经》西方史学家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的“很多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非常吸引读者”。这里所说的“读者”主要是指A.官僚阶层 B.知识分子C. D.11.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A.京剧是在徽、汉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B.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C.京剧深受人们喜爱而日渐流行 D.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13.苹果公司原总裁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因为苏格拉底认为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生而自由平等”C.“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D.“追求财富是上帝的恩赐”“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A.智者运动      B.C.文艺复兴 D.宗教改革“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总体特征并不是所有意大利人的特征,而主要是富裕的上层阶级所独有的,他们只占全部人口的一小部分。”这种评价A.否定了文艺复兴的重大作用B.较客观地指出了文艺复兴的局限性C.忽略了文艺复兴的阶级属性D.地夸大了文艺复兴的消极影响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下列观点,其中符合宗教改革的是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信徒皆为祭司用理性的武器扫荡一切权威 回到《圣经》来A. B.C. D.17.有人对启蒙运动时期的一本著作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在这本书里,这位法国贵族认为,仔细划分权力,可以防止任何一个部门变得过于强势和形成独裁。”“这本书”所倡导的最核心的政治主张是A.人民主权 B.社会契约C.君主立宪 D.分权制衡康德说:“Sapereaude!……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其中“Sapereaude!”的含义可能是A.“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B.“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C.“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D.“信仰上帝即可得救”A.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C.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意大利是当时世界最富有地区20.(他的研究成果)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使得自然科学的研究最终挣脱了宗教的枷锁,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 B.牛顿C.达尔文 D.爱因斯坦2004年,在联合国第58次大会上,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以纪念一个具有划时代物理学贡献诞生100周年,并盛赞是它“改变了传统物理学固执而绝对的不合理状态”。这个“划时代物理学贡献”A.改变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B.从运动角度论证了世界的相对性C.开启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大门D.从微观领域完善了经典力学体系A..C..23.“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利的利用成为可能”。下列叙述与“这一发现”相符的是A.B.C.D.24.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这一观点意在说明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的忠实代表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基本属于旧时代范畴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林则徐是清末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王韬说:“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从中可以看出他A.坚持“中体西用”观念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C.积极参加维新变法运动D.维护儒家纲常伦理道德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德育救国、立宪救国、革命救国等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兴起,这反映出民族危机的加剧 救国思想的成熟 民族意识的觉醒 共和观念的普及A.B.C. D.28.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认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全盘否定”A.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使知识分子普遍接受了一次民主科学洗礼D.为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提供了指导29.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材料二——(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 ——(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分)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分)(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的文化特征,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所反映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恩格斯材料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分)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分)归纳材料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同时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的局限性。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陈旭麓《论中体西用》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材料三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背景和根本目的。(4分)(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的哪些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4分)学优(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4分)安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题号1234567891安徽省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解析版】上海市松江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下一篇:广东省潮州市2013-201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文综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安徽省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相关文章
【安徽省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