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知识迁移,提高学生能力

逍遥学能  2014-06-08 10:18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通过提供社会热点实情或模拟情景,注重考查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质是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所以,明确知识和能力的联系,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本人认为,只有注重知识的迁移,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正确把握高考的方向和信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能力的前提

首先,要利用各种媒体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和高考信息。特别是要仔细研究《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等杂志,并积极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种教研活动,经常上网收集和整理地理信息,并用地理原理去分析,借鉴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方法,进行“复习过程”的设计。课后,发动学生观看电视新闻、阅读报刊杂志,关心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收集资料,经常和学生进行探讨、交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课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其次,要精选试题,进行专门能力训练。注重知识点的选择、注重从易到难、注重与政治、历史的联系、注重知识的迁移。特别是要研究历年的高考试卷、网上资料,有选择性的精选和设计试题,避免题海战术。同时,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讲的目的是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能力。让学生按时保质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能力的前提和保证。

二、建立完整的知识主干结构,是进行知识迁移、提高能力的基础

综合能力提高是在“双基”的基础上,在建立完整的知识主干结构前提下,作到“广积粮”,而不是“深挖洞”,才逐渐培养形成的。因此,不要重复学过的内容,应以每章或某一地理要素为专题,指导学生对照考纲,进行仔细分析;针对每一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记忆、巩固、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为此,我按照简明扼要、便于记忆、善于区别原则,把各章知识结构图发给学生。上课前,让学生对照结构图用8~9分钟左右时间来看课本。让学生养成:自己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自我学习的能力。上课时,用多媒体重点分析知识要点,明确指出对不同知识点如何识记、理解、掌握和常见错误。同时,让学生思考、回答:对这一知识点高考将会怎样考查?再联系实际,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比如,今年热点:禽流感、农民工、城乡区域发展、创新中国、和谐社会、测珠峰高程、节约能源等等关系环境、资源、能源、人口、城市化等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讲解。例如,关于经纬网这一知识点。首先,提问学生什么叫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是如何划分的?再讲解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及低、中、高纬度如何划分?再总结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线是半圆、等长,指示南北方向、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日期相同;纬线是圆圈,不等大,赤道最长,向两极递减,指示东西方向,同一条纬线上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相同,四季大致相同。然后,让学生回答,什么叫经纬网、有何作用,同时用地球仪演示,引导学生根据观察不同地点:极点、赤道、中纬度地区,用不同的投影方法,形成不同的经纬网的形状,并解释在航海、航空、气象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对经纬网这一知识点形成完整的主干知识结构,并能根据经纬网形状解决区时和日界线、球面间最短距离的计算、卫星的发射地选择、炮弹落点等实际问题。

三、注重知识迁移,以培养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技巧为中心,是提高能力的核心

建立了完整的主干知识结构,并不等于会答试题,而是通过分析知识迁移过程,把解题的步骤、解题的技巧、解题的策略、审题和检查的方法通过讲案例或习题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技巧。特别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技能,及图文互变、空间想象和推理演绎的能力,并用来分析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热点问题等,使书本知识得以活学活用,从而提高能力。

1.培养解题思路、步骤

是针对知识点进行常规训练。例如,经纬网这一知识点,高考主要考查经纬网的方向、形状及根据经纬网进行时区、日期、太阳高角、昼夜长短、球面距离的计算等,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习题1进行讲解。

【习题1】读图1回答1—4题

1.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

A.19日19时    B.20日5时    C.19日21时   D.20日21时

2.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A.2070千米    B.2270千米    C.2570千米    D.2670千米

3.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

A. 白昼时间长    B.自转速度慢    C.自转周期长    D.正午太阳高度大

4.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A.湄公河   B.莱茵河   C.亚马孙河     D.赞比西河

【分析】第1题,根据经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可以判断长城站位于西四区,与北京相差12个时区,当北京时间为11月20日19时,长城站的区时为19日21时。故C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中山站的纬度比较接近700S,与南极点的纬度差为200,地球表面纬度相差10其实际距离约为111KM,通过计算并与备选项比较,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B。

第3题,长城站的纬度比中山站低,其正午太阳高度总是比中山站大,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夏半年其白昼时间总比长城站长。故D正确。

第4题,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南半球是夏半年,北半球是冬半年,赞比西为汛期,湄公河为枯水期,莱茵河与亚马孙河分别流经温带海洋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没有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故A正确。

2.注重知识迁移,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巧

如2000年高考第34题(习题2)。

【习题2】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均降水量年变化图(图2),回答(12分)

(1)该地的纬度应为            ,          。

(2)在东半球范围内,该地可能位于       (国家)        地区、       (国家)       地区。

(3)这些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                      。

【分析】像这道题平常练习时,是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而不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和降水柱状图,同时上面有一个点的放大图。我们知道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是随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此题知识迁移并不大;但要是用公式H=90°-|φ-δ|计算,可以,但容易算错且麻烦。因此,关键是正确读出放大图的数据和意义,由图得知:①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说明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②总趋势6月份太阳高度角最大,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其正午太阳太阳高度角为88.5°,根据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推算出该点距离北回归线为90°-88.5°=1.5°,得知该地纬度为:23.5°-1.5°=22°。③根据降水柱状图得知:全年降水比较多,且大于是1000毫米,9月份又受台风影响,推出分布在大陆东岸。④再根据要填两个空格推判出:该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南北纬22°,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后填写(2)(3)问就迎刃而解。

【结论】这道题并不难,口算也能得出结论,关键是能够正确的读图,理解该题含义,灵活运用基本概念,进行严密推理。因而,具有一定技巧性,是对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力考查。

3.培养学生不断地转换思考问题角度,并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2000年高考第1~3题(习题3)。

【习题3】读华北某地地形图(图3),据图判断1~3题:

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A.日照较强,辐射收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若乙坡植被受到破坏为荒坡,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水稻     D.营造混交林

【分析】首先,吃透题目所给的条件,华北地区,暗示:其温度带、降水量、冬夏季风方向、农作物种类和分布、自然带、资源和能源、经济特征等,第二为是单项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第1题:考等高线运用,由于等高线愈密坡度愈徒,反之相反。正确答案C,容易题。

第2题:根据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地表蒸发强烈,为我国地表水缺乏地区,又由等高线得知:甲为阳坡,乙为阴坡,但实际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说明乙坡蒸发弱,土壤发育好。正确答案是B。属于难题。

第3题:乙坡植被破坏,只能恢复该自然带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答案为C。较难题。

【结论】这3道题是对同一地点,根据等高线原理,进行不同角度分析该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考查地理的思维能力,突出表现为理性的思维、严密的逻辑推理,是培养学生不断地转换思考问题角度,用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4.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整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如2002年高考第8~10题(习题4)

【习题4】读图4,回答8~10题:

8.M处的气压数值可能为

A.1020、1012.5    B.1017.5、1020
    C.1017.5、1015    D.1015、1012.5

9.N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A.南风    B.西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0.图示地区4月份因大陆气团与海洋气团交绥而降水较多的地方为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通过读图得知:这是一道等值线题,某时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范围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首先,肯定要判断海平面上海陆分布引用高、低气压中心变化;第二,会联系到气旋和反气旋及锋面气旋的知识;第三、通过时间(月份)会联系到锋面雨随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季节移动。这些基本知识和概念每位高三同学都作过大量训练,肯定会。而这道题是对这三个有联系的知识进行整合而设计的,虽然难度不大,但的较强的灵活性,主要考查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8题:读图得知:大陆内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为高压,海洋上阿留伸一带为低压,等压距为2。5hPa,模似恢复等压线原形,M处可能为高压即1017.5hPa,但又不可能高于大陆内部的1017.5hPa,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答案是C,本题逻辑推理性较强,属于较难题,主要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的影响。

第9题:属于考查基本功,N处因受气压梯度力作用: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图示),与等压线垂直;同时,又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偏画45°角,故N处的风向为西北风,故:正确答案是D,属于容易题。

第10题:由于4月份锋面雨带在我国华南一带停留,故:正确答案是D,属于容易题。

【结论】这三道通过等压线分布图,把气压状况、气流状况、锋面雨带移动等知识点联系在起,通过整合,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增加试题难度,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

所以,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首先是:正确把握高考的信息和方向,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重点是:掌握学科主干知识结构,关键是:通过分析知识迁移过程,结合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高考成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中国“煤变油”生产前景广阔
下一篇:2013年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灾害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注重知识迁移,提高学生能力】相关文章
【注重知识迁移,提高学生能力】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