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8-11-29 14:18
【原题呈现】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日前,有学者撰文称:四大名著不适合儿童阅读一一《水浒传》讲打家劫舍,《三国演义》充斥阴谋诡计,《西游记》宣扬虚无主义,《红楼梦》大讲色空幻灭。这个观点引起了激烈讨论,有人撰文反驳:学者所指的负面内容并非四大名著的主旨,在整体上,四大名著何其大雅,负面影响何其微小;相比之下,社会复杂,人心难测,现实环境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远胜四大名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水作】
养人先养心
李清
有学者认为,四大名著不适合儿童阅读;有人反驳,四大名著的负面影响微小,现实环境的消极影响更大。可我认为如何引导孩子的过程才是关键。
【解析】简单概括材料之后提出观点。
孩子成长是必然的,独立生活也是必须的,这过程中阅读名著、接触现实生活更是必要的;但如何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判断美丑、培养习惯、滋养心性很关键。
【解析】三个单句排比循序渐进,触及到阅读与成长的本质:如何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判断美丑、培养习惯、滋养心性?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四大名著均为时为事而作,恰也是生成于现实土壤。“打家劫舍”“阴谋诡计”“虚无主义”“色空幻灭”,这些都是成人世界中一种思想层面的代表,在儿童世界里这些依然相对纯净。至于有这些思想行为的人最终有何下场,这些人物形象为何有此行为,小说中都有合情合理的情节过程。这些负面影响固然可能影响儿童,但,那里面的忠肝义胆、侠骨柔情、舍生取义等正能量影响力不是更大吗?何况,儿童的阅读体验是需要大人的引导的;在引导的同时进一步与孩子交流分享,将孩子带入另一个纯净的晴空、真善美的世界。成年人有个怎样的精神世界,儿童自然就会有个怎样的世界。莲出淤泥不染,梅香苦寒中溢出,全因自己内心的纯净芬芳。如若大人的世界是功利的、浮躁的、丑恶的,那么儿童的世界里估计都是巫婆妖怪,王子公主般的梦想终将成为泡影。
【解析】要想孩子拥有洁净的精神世界,大人的引导至关重要,这是从理论层面的阐释。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中的美丑世界、善恶人物终究是存于字里行间,而成长如蜕,出门远行是生活所需。孩子会用书中的知识践行着自己的想法,在现实的世界中评判验证着书中的知识。社会复杂,人心难测,生活本是百味杂陈,孩子要想获得成长,要有他自己的体验。当然,这需要成年人的相伴相行,疏导指引,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如何辨别是非善恶,再让孩子自己的眼睛去过滤现实的世界。
【解析】孩子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需要自己的体验,这需要大人的疏导指引,这是从实践的方面阐释。
现实会因被批判而美丽,现实也会因赞美而更美好,这些都会关乎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审美标准,我们的思考空间。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心性、品性,带动孩子阅读人生更多的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学习弥香千里的传统文化,融入多姿多彩的现代生活。若要泛舟书海需要品为舟,若要沉浮现实世界需要守住心灵的干净。
【解析】将说理推向文化层面,说理意味深长。
现实的世界,纷呈的书籍,构筑多彩的生活。纯美干净的儿童心灵,折射着真善美的光辉。他们的成长需要成年人的陪伴,如此的世界,更需要拯救的是大人们的精神世界。
【解析】再次强调成人精神世界洁净的重要性。
【总评】本文开篇即反弹琵琶,以“大人如何引导孩子的过程是关键”为观点切入,令人耳目一新。接着提出孩子成长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判断美丑、培养习惯、滋养心性,确定文章的方向。然后扣住材料,就名著的不足与优点分别作了阐释,指出影响孩子的不是名著或社会不阳光而是大人的引导方式,承接前文观点。再就孩子的成长无论是阅读还是现实社会需要大人的疏导与指引指出大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最后两段指出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心性、品性,并以此为根基守住心灵的洁净。孩子是晶莹剔透的水滴,可映照太阳的光辉,若想要孩子拥有纯美干净的心灵,需要拯救成人的精神世界,振聋发聩。【解析:宁德实验学校李家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