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4-06-06 10:37
临近高考有一部分学生只顾低头拉车,很少抬头看路,见到题就做,疲于应付,劳心费力,其结果往往是功夫负了苦心人。这个时候做题一定要精选,避免做无用功。精选的是那些规范的能训练解题思路或弥补知识能力缺陷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如果再赋予研究意义,还可以对命题特点解题规律有所感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4年高中质量调查语文试题,准确体现《考纲》要求,又有一定的灵活性;重视 基础知识考查,又强调语文基本能力的综合运用;坚持对语文能力的全面检测,又突出了对语文学科的主体能力的考查。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强化选文的多样性和文化品位,贴近学生的语言实际和生活实际,既具备准确的检测效能,也具有较高的前瞻性。
以下从几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不相相同同的一组是A.琴弦弦炫炫耀船舷舷故弄玄玄虚头昏目眩眩B.纬纬度违违反芦苇苇讳讳莫如深韦韦编三绝C.馈赠赠曾曾经磨蹭蹭减员增增效爱憎憎分明D.瑰瑰伟鬼鬼蜮傀傀儡围魏魏救赵魅魅力无穷
题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没有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遐思粗犷世外桃源患难见真情
B.简练融汇莫衷一是言必信行必果
C.戌边教诲拭目以待有志者事竟成
D.朗诵寒喧励精图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题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世人--------霍金,不仅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是人生的斗士。
②人类基因的研究对认识生命自身,揭开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政协章程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同的行为,是各级政协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
A.推崇奥秘依据准则 B.尊崇奥秘准则依据
C.尊崇奥妙依据准则 D.推崇奥妙准则依据
语言知识部分考查的是常用字的读音和书写,常见标点的使用,常见病句的辨别等,是考查学生应知和必知的部分,所以选材突出常见性,选择的词语均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比如“爱憎分明”、“莫衷一是”、“拭目以待”、“推崇”和“尊崇”等。并且题目在考查方式上要求单项选择,基本上在对某个知识点做单项考查。而语言表达部分考点单一的题目较少,语言材料也更为复杂,题目也更开放了。比如24小题,要求学生仿写。本题先考查学生读的能力,即首先要准确分析出母句的内容和句式特点,然后考查学生的语言操作能力,句式方面限制严格,而内容设定又极为宽松,开放性与限制性高度统一,突出综合考查的特点。试卷第22题要求学生更兼顾句与句之间内容联系和形式照应两个方面,忽视任何一方面,都很难做出正确回答。解好这一题目,关键是处理好第⑤句,分析出其对上文两个方面的综合作用,也就是以“河流”说“历史”,上文必须出现这两个方面,第⑤句才可以作结。
这两部分是前90分的首和尾,一考语言知识本身,一考语言知识的运用。复习时对前者要讲求把握的信度,对后者强调将语言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考查的是语言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古诗鉴赏和古文阅读
古诗鉴赏题要求学生根据试题内容直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其思想内容。可见这一考点分为两个能力级:一是鉴赏,一是评价。本试题就是从这两个方面考查的。近几年的高考也很少考到对作家作品思想进步性的评价,就这一点而言本题有所突破。
本题给了三条注释,以解决学生背景知识不足的问题,给学生以一定的暗示。一部分学生不能充分使用注释,导致本题的第( 2)题得分率较低。其实我们应该把注释当做理科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来使用,解题的准确性就会有较大提高。
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同学们可以尝试从内容类角度入手,比如这首《昭君出塞图》是一首怀古诗,而怀古诗不外乎有三类,一是借古讽今的,二是借古抒发个人情感的,三是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本诗是评价历史事件的,由此解答可能便捷一些。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下面再举一首咏物诗为例。
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咏物诗通常使用的手法是托物言志,是以物自比。首先要准确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高大笔直、茂盛等,再考虑诗人借此表达的目的,由物及人,来推断作者所表现的人物的内在品格。
再说文言文阅读的问题。
相对而言,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能力测试是最稳定的,这表现为:阅读材料的难易度稳定———以叙事为主的浅易文言语段;考查点稳定———从实词、虚词理解到句子翻译和文意理解。这种稳定为我们复习提供了依据。
本试卷文言文部分体现的以下几个特点充分反映出高考命题的趋势。
注重词句语境意义的理解。第11题考查的不是古汉语实词的一词多义,不要求去硬记词条,而是强调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出推断和选择。比如本题中的“重”和“放”两个字的解释,在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很少见到,这里考查的就是对语境的把握力,也就是你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注重对阅读材料内容的分析归纳。本卷的13题和14题就属于这种题目。这两题的覆盖面大,几乎关涉到阅读材料的每句话的理解。学生还要对掌握的各个主要信息进行归纳,正确理解试题的角度和切入点。
注意与课本的联系。在辨别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的题目中,从课本选一些例句与选文中的例句组合。这就提醒我们:临考复习不能抛弃课本。
三、现代文阅读
选材上充分体现了两个阅读考查功能的不同。选文一是自然科学类作品,强调阅读活动中的理性思维,考查学生把握概念间关系,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文段内容的能力。选文二是文学作品,强调阅读中的形象思维,考查学生深入理解领会潜存于文字背后的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观点的能力。另外,我觉得选文二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没有选那些时下非常时髦的由景及情的文章,选的这首《巷》,由物及理,谈及自己的人生感悟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强烈观照。
拟题突出了从小处命题从大处设计答案的基本思路,不出整体性题目不等于不考整体,如果没有对文章总体上的正确理解,连一个词的含义也不能准确理解。18题考查的是检索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巷”本身的特点,这是理解文章深层内容的基础;19题考查的是解读句子隐含意义的能力,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的基本观点,要求学生从对比角度观照文章整体作答。20题和21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阅读一的拟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比如7题考的是对术语的理解,要求学生能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在具体的语境下进行甄别。
其实,两首阅读只是考查的能力点不同而各有侧重,根本上讲,都在考查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解题本身不是目的,关键要抓住文本这一中心,抓住“读”这一中心环节。所以学生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解读文本上。然后再考虑这一类型题的答案的设计方法。
四、作文
从命题形式方面讲,本卷的作文是话题作文,是关系型话题作文,题对立概念的关系型话题作文。基于这三个判断,我认为这个题目体现了将开放性与限制性高度结合的话题作文的命题趋势,既要学生有话可说,又引导其按照一定的约束去说,这就是“带着镣铐的跳舞”。这样的题目对审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卑微与伟大”不能与“平凡与伟大”,“平淡与伟大”等话题简单的画等号,学生在写作前一定要界定“卑微”的内容,然后再确立观点和选择内容。上面提到的两个话题与“卑微与伟大”相关,但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需要往特定的话题上引,做出必要的分析、说明。
从话题的写作范围来说,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自身的思想、行为、心理等到高中生应该关注的各种社会现象。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分清是非,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命题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应考策略,首先要关注自己周围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关心他们的痛苦与欢乐、探索与发展;其次要关注社会风尚、热点话题、民众情绪。同时要关注各种信息,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变化。让我们的思想脉搏与时代一起跳动。
在材料方面要学会灵活变通的应用材料,其实一则材料可以变换角度用于不同的立论中,还有课内的材料,完全可以灵活运用。比如《廉蔺列传》有许多的内容可以用到各种观点的论证方面来。学会灵活变通的驾驭材料的方法比临时背材料要有意义得多。
备考建议
离高考还有四十天,复习策略对复习效果至关重要。在这里提出几条建议,以供参考。
一、理清解题思路比知识上的补缺重要四十天均摊到六科,每科只有一周的时间。要考虑利用这一周做到什么收益会高一些。知识缺陷该补,但这要看哪部分哪些点,有些该舍就舍,要摸清知识底码,要抓住更为重要的东西,这就是要理清思路,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理清知识的整体的内在联系,把平时分散的知识串连起来。二是理清解题思路,见到一个题目,应该知道,这个题目考的能力点是什么,解决这个能力点的思路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要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靠的是训练。该怎样训练呢?
二、强化语境意识,向语境要答案即使一个双音节词,也有语境问题,两个字互相构成彼此存在的语境,这是语言问题的基本规律,要树立语境意识,在语境中寻求答案。
有的同学解题时往往只重视选项的比较,而不去仔细的研读原文,更不去观照命题点所在的上下文,这是不上路子的表现。增强语境意识,就是把问题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这才是解读问题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