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意最高——谈谈的立意

逍遥学能  2010-03-15 23:04

一、让文学宝典靓丽作文的形象
某种程度上说来,作文也属于又学的一个范畴。只不过我们写出来的作文还没有像作家创造的作品发表出来,让更多的读者阅读罢了。事实上,尽管作文不像作家创造那样调动大量的素材和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面,但是在写作过程中,所体现的思维特征还是颇为类似的。文学是靠文学形象和复杂的叙事以及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来完成的,作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它所调动的思维广度与深度还是非常大的。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这里我不想就写作和作文的区别作过多的探讨,只想就作文怎样调动或征用一些文学的表现形式来谈一谈作文内容及品相的改进问题。
一般情况下,作文不大可能像文学创造那样去“经营”。但是这不等于作文与文学创造之间的渊源就可以割裂开来。实际上,我们从小学到中学所学过的大量的课文,其中就不乏优美的文学篇章。而我们学习这些篇章的一个直接而显性的目的,不外乎就是想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来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当然更直接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从中领悟一些写作章法和技巧,以促进我们作文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这样看来,影响我们作文质量的众多因素中,有两点与文学有关。一是我们该如何借助一些属于作家创造层面上的一些技巧来改进我们的作文面貌;二是该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借用一些“现成”的文学材料来装扮我们的作文。
就第一种情况来说,诗歌、小说、戏剧等难度较高的文学样式,也在作文的视域之内。比如去年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谭嗣同》,就是用古典诗歌形式来写的。然而由于诗歌在评判过程中本身诸多难以一时解决的“技术”问题,使得诗歌在历年的高考作文中,仍然被一些地方排除在外。这就直接导致了诗歌在高考乃至整个中学生作文“生涯”中的冷清与孤独的境地。而小说的特殊格式,更是考作文乃至平时作文所难以驾驭的。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近年高考作文采用的宽泛的话题形式,使得作文的自由度大大拓展了。而最适合高考的体裁样式,不外乎要落实到散文之上。而散文“形散神聚”的写作特点,使得考生的思维开放程度以及对题材与素材的取舍与整合都大大拓宽了。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对文学素材的征用就显得非常切实与必要。因为一篇800字的文章,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予以适当的“着墨”与“润色”,只是~味地进行自我“感性”经历叙说,极容易显得粗朴有余而文才不扬,而评价一篇文章优劣的标准不外乎是看它是否得到了文质兼美的高度。就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所呈现的特征来看,散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尽管说理性的文体也属于散文之列,但是由于说理所需要的较强的抽象思辨色彩,使得不少考生对以纯粹的论辩性质的表现形式敬而远之。这就直接导致了考生对显示以文化色彩为重要表现形式的自由开放程度比较高的“散文”样式的青睐有加。而这类作文所呈现的对一些文学“成品”的“拿来”现象,已经越来越明显。也许正是高考作文散文化的趋势比较突出,其它文学样式如诗歌、小说和戏剧的表现形式,更显得宝贵。因为它们的难写,所以更能显示其新意,因为其独特,更能够达到一枝独秀的效果。写作是阅读之后的智力生发,各类经典性的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均在优秀考场作文中频繁出场,为提升写作有不俗的表现。总而言之,正是物以稀为贵的因素,才值得我们去关注。毕竟能够让自己的作文在阅卷教师眼前一亮,是每个考生的共同诉求。
二、让作文动荡着现实生活气息
现实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它为作文提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舞台。某种程度上,作文就是对这些新近涌现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文字再现。因为层出不穷的现实生活乃是一切艺术形式的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灵感宝库。这些新鲜出炉的人物和事件,由于反映了当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大和热门的现象或问题,其存在本身就有着巨大的开掘价值和评判意义。古往今来,文学创造对现实生活的足够关注已成为作家们遵循的不二的创造准则。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创作主张一直为人们所称道。文学,实际上是引导人们去分辨、评判现实生活出现的众多现象,从而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审美的水平和能力。
高考作文一向提倡考生写出真实情感的作文,反对无病呻吟,矫揉做作的“风花雪月”小“我”之作。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乃是一切艺术作品存在的本质追求。也是作文内容提升走向广远宏阔的不二法门。那些新近发生的事件、现象,新近涌现的新词、新物,给考场作文凭添一种现实的力量感,给阅卷老师以新鲜、生动感。那些具有无限生命活力的新生事物,那些随着潮流而出现的新鲜事件,那些不断改变与反映着人们生活变化的新词新语,无不彰显着时代发展的每一个烙印。而这些新鲜的材料,无疑为同学的作文注进了新的血液。由于这些材料所体现的浓郁的生活气息,往往更能够赢得读者的眼球。那些活泼的身影,那些崭新的事件,那些鲜活的词语,那些时新的表达,无不使我们的作文动荡着一股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
三、让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
文学离不开想象。设若李白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类瑰丽而神.奇的想象,李白诗歌的魅力就要大打折扣。“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平铺直叙的作文,如果只是一味地“写实”,就难免一副“凡夫俗子”的品相。从古往今,好文章无不具备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作者能够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在尺幅之内涌起波峰浪谷。在高考作文800字有限的篇幅内,谁能够让作文容纳的疆域广袤无垠,谁的作文就能够拥有更多的名胜佳境,谁的作文就因此而变得摇曳多姿,顾盼生辉,谁的作文也就会因此而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
想象力固然与每个人的禀赋有关,但是更多是靠后天的培养。一般而言,我们写作文时,往往局促于个人自我狭小的视野范围,没有“上、下、左、右”勾连的意识。看到山就是山,看到水就是水,没有一种展开联想的习惯。这种囿于个人感性认识的作文方式,直接导致我们的想象力萎缩与枯竭。让思维发散开来,在异中求同,在同中求异,在比较中寻教“似”点,是培养想象力的一个重要原则。比如李白看到那庐山瀑布的壮阔景象,他的思维就在发散,就在发散中寻找比况点,这壮阔的瀑布像什么呢?有什么能够比譬这景象呢?哎,李白想到了银河。还有像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是由眼前闪亮的星星,想到人间的街市。这样天上人间一对接,就偶成了一幅绝妙的景象。
我们不必拘板于想象有多少多少种方式,只要记住一点,那就是在作文构思时,想一想历史,想一想珊实,想一想自然,想一想社会,尽量把选材的界面打开打开再打开。把这些“打开”的东西罗列起来,从中进行一番筛选,剔出最有价值的予以归纳、整理、修饰并进而生发开来。想象重提是对文学本质的尊重和提倡,是对幼学时代自编故事的重提,是对童话家和寓言家的呼唤,更是对当下魔幻风气的正面呼应。凡童话、寓言、故事新编,甚至魔幻小说形式,都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内容和表现质量与品质。
故事新编虽然属于另类的写法,但是无疑是对我们幼学时代的自编故事的重提与温故。历史上丰富的人物故事为我们“新编”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资源。像那篇著名的《赤兔之死》,也可以说是这种方法的运用。使用这种新编的方法,关键要找到与话题相契合的原装故事。 2006年重庆卷话题“走与停”,一位考生开始对历史上纷纭的事件进行搜索,最终他找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事例。孔子奔走于列国之间,目的何在?那么又怎样切合话题“停”呢?作者将目光对准了那些颠沛流离的老百姓。于是一篇上好的立意就出来了:孔子用不停的“走”,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目的是想得到诸侯王的信任,从而实现他的以德化人的政治理想,使人民免遭流离之苦。这样一篇《孔子困于陈蔡》的故事新编大致就浮出水面了。
四、让个体滋味在作文中“出入”
文贵情真。这是历来文章所应遵奉的不二法则。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也把“感情真实”作为评价作文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所谓感情真实,不外乎是情有所“指”指者,有所凭依也。常言道,言为心声。就是说笔下所流动的情感须是作者自己曾经的经历。尽管文章允许适当的虚构和想象发挥,但是这种发挥必须动荡着“我”走动的身影,浸润着“我”的感同身受,充溢着“我”的内心起伏。换句话说,“我”在行文的过程中,必须让自己的行为细节真切地“站”出来,给读者以可“触摸”的感觉。否则,只是一味地假借一些看起来漂亮的“风花雪月”的唯美语句来“装填”,就容易给人造成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华而不实,向来是为文之大忌。而这种无“我”的表达情态,所形成的矫情病症,常常使文章的主题处于悬隔状态。这种病态文字所呈现的感情失真,在高考作文中一直备受阅卷者非议,就是因为它违背了文章应该遵循的根本准则。因此,强调“我”的充分介入与进入,强调“我”对过往生活的注目与瞩目。强调“我”对内心情感的至切走近与走进,是改变文章“失我”而造成的情感虚假与虚浮的唯一途径,也是让作文具备攀越“发展等级”的可靠条件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4509422@qq.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写时不可缺少的唤醒
下一篇:优秀写作技巧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千古文章意最高——谈谈的立意】相关文章
【千古文章意最高——谈谈的立意】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