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8-11-15 15:42
作者:张梅
一行人抱着去吉林看红叶的理想上了飞机。因为这段时间太忙,去之前也没好好酝酿一下,做做功课。
对看红叶的焦虑早已存在。十几年前去日本时,就想在日本看红叶,结果去早了,遇到了雨季。2006年在哈尔滨和成浩拍《功勋》,趁着十一去了趟长白山,沿途在路上看了些花花黄黄的叶子,偶然几片红叶也让一车的游客激动万分。
去敦化之前,在长春时去了静月潭,没有想到静月潭是如此的美。红叶倒是没有了,当地的人说,因为前几天刚下了一场暴雨,把红叶都打落了。我们看到的是满地的落叶。落叶自有落叶之美,在地上铺了金黄的一层。但湖边还是有成片的树林不畏风雨,虽然红叶已成黄叶,但也是美得令人心碎。没有想到深秋的美是令人心碎的。树林的金黄色仿佛使天地也安静了下来。四处无声,只有秋天的细语在你耳边回响。在南方看不到深秋的美,于是我们自然也缺少了那种心碎之感。
偶然有一两根枯枝浮在湖上,一动不动,好像在向你诉说着生命凋谢的无奈。静静的湖水托浮着枯枝,使深秋的湖畔像有几首不同旋律的诗歌在交响,在回荡。东北的深秋,太阳早早下山,下午四点的时光,夕阳已经斜照在白桦林的树梢上,为白桦的树干涂抹上浅浅的黄。深黄、浅黄、金黄,一时间,你的四周布满了油画的色彩。在湖的那一边,月亮已升上了天空,在黄昏时刻的浅蓝色的天空上隐隐约约的,现出淡淡的白。黄昏时刻的月亮是淡白色的,和湖对岸的胭脂红的落日交相辉映。这种时候,你居然说不出是淡白的美还是胭脂红的美。天地间被无限的美笼罩着,令人窒息。
树林中的羊肠小道铺着干枯的落叶,脚踩上去,发出细碎的声音。如此细碎,像某段爵士乐的开段,又轻又重。在落叶细碎的指引下,你心中会响起熟悉的某段音乐,必定是悠长的、绵绵不绝,停不住的音乐一直在你心中回响。这时你是多爱你心中的这段音乐啊。它其实不是你听过的某段音乐,而是在这个寂静的黄昏,心中自然涌出来的美感。像泉水那样涌出,像泉水那样流动,一直涌出你的眼睛,漫延到你的嘴唇。
在音乐的笼罩之下,你觉得似乎是走不出这片金黄色的树林了。于是你靠在一棵白桦树下,身体慢慢停止,透过白桦树的末梢你看到通红的落日,照在你脸上的阳光却是那么温柔。深秋的阳光是温柔的,你深切地感受到了。在湖边,有人在散步,有人在拍照,有人在细语,但都如幻象。在这深秋的金黄中,一切的行为都在幻象中进行,金黄是一幅巨大的天幕,树林、湖水、夕阳以及淡白的月亮都是它的布景。我们在无意之中,走到了大自然美不胜收的布景当中。
因为湖水的强大,在如此干燥的空气中,我们并没有闻到一丝丝的尘埃。来自羊肠小道上的音乐,是否把一切尘埃荡漾?
层层叠叠的黄和层层叠叠的白互相呼应,像一支萨克斯管和一支小号在喃喃细语,令我想起了在广州听的来自加拿大的爵士组合演奏的《沂蒙小调》,那么轻柔。这支来自革命老区的小调被演奏得如此风情万种和柔情蜜语。在这个深秋的黄昏,我的内心响起的竟是《沂蒙小调》。一遍遍地回响。当然,加拿大是枫叶的故乡,难怪来自他们的组合的演奏带有深秋的心声。
难怪我第一眼看到静月潭时会如此惊奇,有某些异国情调蔓延。我想起了那湾出现在沙漠中的月牙泉,如此细腻,像一块精心涂好了色彩的油画布,铺在了白桦林和湖的呼应中。而敦化的红叶谷,则守在静月潭的金黄后面……
(选自《羊城晚报》)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写“看红叶的焦虑”,意在欲扬先抑,突出静月潭风景给作者以心灵的沉醉之感。
B.作者去静月潭,没赏到红叶,却醉情于那满地的落叶,可见人多么容易见异思迁。
C.作者大量使用色彩词进行描写,生动地再现了深秋时节夕阳中的白桦林色彩绚烂。
D.作者借助“没有闻到一丝丝的尘埃”的感受,侧面表现东北气候湿润,空气纯净。
E.本文通过对“静月潭”秋景的描写,赞美大自然的美丽,表现出作者的乐观情怀。
2.作者为何说“对看红叶的焦虑早已存在”?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3.作者笔下的静月潭之景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
4.作者看到静月潭为何会有“异国情调”之感?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