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逍遥学能  2018-11-11 11:54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非智力因素的结构、阐明它与有效课堂教学、差生成因的关系,并就实践情况论述如何培养良好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中学数学,有效教学,非智力因素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而心理素质包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就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并无明显悬殊,而导致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与中学有效课堂教学关系十分密切,深入研究和挖掘非智力因素对提高课堂有效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人的心理活动一般分为两类: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认识活动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等等;意向活动主要包括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因为人的智力主要表现于人的认识活动之中,所以把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称之智力因素,而把意向活动中的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称为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心理素质的主体,在数学教育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与想象力,其中思维才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都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非智力因素也是数学素质教育同样重要的。说白了,一个学生不想学,就算有很好的智力也没用。

二、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非智力因素很多,它主要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

(一)情感因素

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心理学有研究证明,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同时对非智力因素的其他方面,如动机、兴趣、信念、内驱力等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情感可以影响和调节这些因素的发展,具有多种功能。在个性的发展中,情感起着一种侦察机构的功能和动力的功能,监视着信息流动,唤起主体对信念的内在条件。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方法,适当地引导,沟通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这对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十分有利的。

(二)动机因素

动机与兴趣、理想、信念等都是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动机是一个人与满足某种需要有关的,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内部动力,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内部需要和外部剌激诱因是动机产和的必要条件。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学习动机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来自对知识本身的向往,紧张学习后感到的乐趣,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如在教学中常用伏笔、历史上的数学故事等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和兴趣,增强学习的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来自社会和教育的需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起直接的、经常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应当客观公正,宜多表扬少批评。

(三)兴趣因素

兴趣是与人的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活动)倾向性。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需要的对象即兴趣的对象。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感情的体现,促使动机的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是学习动机最活跃的因素。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运用语言、兴例、实验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偶发性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借助教师的引导作用来保持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教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同一教材的不同的进行阶段根据要求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因而使得学生的认识活动十分活跃,不断增强兴趣,避免了由于活动的单调而降低学习兴趣的情况。最深刻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于自己参与智力活动,并从中不断品尝到智力劳动的成果中。

(四)意志因素

凡是表现在有自觉的行动和动机,有达到目的的决心,有战胜逆境、克服困难、冲破障碍的毅力,以及行动的组织性和刚毅品质上的有意识的有调节支配其行动的心理现象,都是人的意志和意志的具体表现。意志是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表现。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的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让他们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后才能解决。

总之,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情感、动机、兴趣以至于意志又是常常交织在一起,互补的,促进的,不仅是培养学生智力的手段,更是教学的一项目的,才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与影响

(一)非智力因素影响智力因素的发展,又作用于智力因素

赫尔巴特在教学论中指出:“教学的终极目的是陶治品性,直接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有意识地把握思维对象的内驱力。只有凭借真正的兴趣所掌握的知识,才能够影响学生的心灵,并会诸实施。”赫尔巴特还强调指出:“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

根据心理学理论,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有一类是关于学习积极性的,如注意、情感、情绪与意志等,这指的非智力因素。另一类是有关认识过程本身的,这指的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活动,但对认识活动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作用,具有明显的价值意识倾向性。非智力因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明显的层次结构性。它以整体的互相渗透来影响个体的认识活动。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业成绩就是它们相互作用的共同产物。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它们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心理层次递进性。

根据我对初三学生的调查,尤其是让学生们自己谈学习方法,听讲习惯等,从中了解到他们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大部分学生把学习看成一种沉重的负担、压力,苦恼笼罩着他们,使他们感到中学的生活没有意思。因而他们上课思想不集中,随随便便,做题不认真,得过且过,考试成绩不好,便埋怨自己的脑子不好,命运不佳,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很难得到发挥。在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便产生了不能客观对待现实。

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速度赶不上生理的发展,再加上缺少社会实践的锻炼,他们考虑问题往往脱离实际,好理想化。在学习中他们缺乏艰苦劳动的思想准备,遇到困难挫折就不知所措,甚至悲观、失望、苦恼。因此要使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就要在抓智力品质培养的同时,还要顾及非智力品质的教育,建立一个为他们健康成长的环境,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两者并行,才能塑造出新一代人。

综上所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要能够相辅相成地得到发展,必须确定一套合乎学生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1、从培养建立学习习惯入手,把学习过程变为学生动口、动笔、动脑的过程。把情感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由不自觉到自觉学习的转化。布鲁讷指出:“教学时,应使伴随探究的危险缩小到最低限度。教学要有效,那么处于指导之下的某种学习,就应当是一种个别学习,一种危险度低的学习。即不伤害身体,也不丧失面子,也不由于自卑而变得萎靡不振。应当尽量地减少这类损害身心的因素。”为了难使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我在提问时,总是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慎之又慎,使学生对问题能答出一部分,又不能全答对,既不造成回答者的窘态,又能启发其认真思考。在课堂上我尽量创设各类学生展示“才能”、发挥“特长”的机会,通过动笔,使学生把思考过程用书面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导入活动状态。通过动笔、动口,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参加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基础得到加强。促进了学生由不自觉学习到自觉学习的转化,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材安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使学生在适时地反馈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意识到自己在进步,受到激励,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浓烈和广泛,学习动机和态度趋于持久和稳定,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得到发展。经过若干阶段的努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总之,在起始阶段我采取宁可少些,但要好些,宁可慢些,但要扎实些的方式,稳步前进。

3、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不同的分数目标要求,利用分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实际,提出三类不同的分数目标要求。一类:总分75分,基本题对题率80%,中档题对题率50%;二类:总分60分,基本题对题率70%,中档题对题率40%;三类:总分40分,基本题对题率60%,中档题对题率10%综合题对学生不作要求。考试后根据分数目标做总结,只要达到目标就表扬,就是得50分也不例外。把超出档次突出进步的学生树立全班的榜样,鼓励他们稳定在较高的层次,对个别退步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查原因,补漏洞。分数目标以学生努力能达到为依据,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人人不甘落后,克服了后进生放弃学习的现象。

4、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采用“基础题看成绩,综合题找希望”的讲评方法,科学评价,客观公正,力争每次考试信息的反馈都能成为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的过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学生害怕考试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尤其到初三,他们害怕看到考试的分数,把每一次差的分数都看做一次打击。他们对待考试过分的紧张、焦虑,把面临的毕业考、中考视为灾难,可这些考试又都是回避不了的。帮助学生从这种错误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是我们教学的任务之一。心理学认为“考核的动机力量,更多的在于失败的威胁,而不是成功的希望”。在明确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变“失败威胁”为“学习动力”是一项重要策略。考试后我除了按分数目标进行表扬处,还采用“基础题看成绩,综合题找希望”的讲评方法,力争把每次考试信息反馈做树立学习信心的过程。

(三)非智力因素与学困生的关系

人的思维总是伴随着情感、意志、兴趣和动机等心理活动。我们对差生的成因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分析,最后认为:大多数的学困生的“差”与非智力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有缺陷,总结起来基本有以下几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考数学怎么复习 满分都是这样来的
下一篇:怎么秒杀数学选择题,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谈谈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相关文章
【谈谈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