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论“仁”

逍遥学能  2018-11-10 12:17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是一种道德观念。在《论语》中,孔子对“仁”的解释尽管有许多不同,但“仁”的基本内容还是很明确的,这就是“爱人”。孔子极力鼓励人们“为仁”。

孔子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又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可见为仁并不难。但孔子从来没有以仁赞许当时的任何人,就算是他本人,也从不敢以仁自居,“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可见仁又不容易做到。

说仁不容易做到,是把“仁”作为一种完美的道德境界来理解,这种境界完美地体现“仁”的观念,达到这一境界的人,他的思想行为就都能完美地体现出“仁”;说为仁不难,是把“仁”看做向作为道德境界的“仁”前进的具体进程,或者说是实践活动,尽管“仁”的境界很难达到,但向着这个境界有所前进,则并不是难事,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人们不能因为“仁”的境界难以达到而不敢向这一境界努力,不能因为某些具体的努力容易为而不屑为,也不能将向“仁”这一境界前进中达到的某些阶段错当成“仁”的境界而停止前进。

人们都应该不断地向“仁”这一境界努力,《里仁》云:“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达到这一境界固然难,坚持下去也不容易。孔门弟子之中,颜回也只能“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孔子本人,虽然没有以仁自许,但坚持不断地为仁,则是他平生自负之处“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而已矣。”因此,为仁贵在坚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资料:病句与古诗词鉴赏
下一篇:语文写作指导:思辨力 述文中的钙质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论语》论“仁”】相关文章
【《论语》论“仁”】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