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三中届10月高三化学上期月考试卷(文字版)

逍遥学能  2018-11-08 15:56

宿州三中届10月高三化学上期月考试卷(文字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1.以下食品化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

B.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

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D.葡萄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考点: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

专题: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分析:

A.食盐具有咸味,食盐腌制食品,以抑制细菌的滋生,常用作调味品和防腐剂;

B.维生素C加热烹调处理、浸水等,都会让蔬菜的维生素C大幅度减少,维生素C呈酸性,加热或在溶液中易氧化分解,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

C.纤维素在人体中不水解,不能被人体吸收;

D.苏打是碳酸钠,依据葡萄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

解:A.食盐腌制食品,食盐进入食品内液产生浓度差,形成细菌不易生长的环境,可作防腐剂,食盐具有咸味,所以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故A正确;

B.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受热时易被破坏,应采取凉拌生食、或不要煮过长时间,故B正确;

C.人体内不含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不能消化纤维素,因此纤维素不能被分解提供能量,故C错误;

D.苏打是碳酸钠,碳酸钠水解,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溶液呈碱性,依据葡萄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信息可知,如果是假红酒,就没有葡萄糖,就不显蓝色,所以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故D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活中的化学,依据相关的知识即可解答,平时注意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2.(3分)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

A.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属于物理变化

B.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1nm=10?9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C.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

D.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

考点:

胶体的重要性质..

专题:

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

A、鸡蛋清溶液是胶体分散系,是蛋白质的胶体,加入(NH4)2SO4等轻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产生白色沉淀;

B、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溶剂中,得到胶体,纳米材料本身不是胶体;

C、向Fe(OH)3胶体中加入少量稀硫酸,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产生沉淀,H2SO4过量时,发生酸碱中和,沉淀溶解;

D、烟是胶体,胶体微粒带有电荷,通高压电,使胶体聚沉,烟尘形成沉淀,从而净化空气

解答:

解:A、鸡蛋清溶液是胶体分散系,是蛋白质的胶体,加入(NH4)2SO4等轻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产生白色沉淀,故A正确;

B、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溶剂中,得到胶体,纳米材料本身不是胶体,故B不正确;

C、向Fe(OH)3胶体中加入少量稀硫酸,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产生沉淀,H2SO4过量时,发生酸碱中和,沉淀溶解,故C正确;

D、烟是胶体,胶体微粒带有电荷,通高压电,使胶体聚沉,烟尘形成沉淀,从而净化空气,故D正确;

本题考查了胶体性质的分析判断,掌握奇偶题本质特征和选择分析应用是关键,注意知识积累,题目较简单.

3.(3分)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钠钾合金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②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少量的钠可保存在有机溶剂CCl4中;

③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自燃,在氧气中燃烧更为剧烈;

④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

⑤氧化钠在某些呼吸面具中用于制备氧气;

⑥NaOH溶液能跟酸溶液反应,但不能跟盐溶液反应.

A. ①②③⑥ B. ②③④ C. ①⑥ D. ①

考点:

钠的重要化合物;钠的化学性质..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①根据钠钾合金熔点低,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②根据钠的密度小于有机溶剂CCl4;

③根据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但不自燃,在氧气中燃烧更为剧烈;

④由于钠比较活泼,钠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生成的碱再与盐反应;

⑤过氧化钠在某些呼吸面具中用于制备氧气;

⑥NaOH溶液也能跟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解答:

解:①钠钾合金熔点低,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故①正确;

②钠的密度小于有机溶剂CCl4,会浮在液面上,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②错误;

③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但不自燃,在氧气中燃烧更为剧烈,故③错误;

④钠比较活泼,钠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生成的碱再与盐反应,所以钠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故④错误;

⑤过氧化钠在某些呼吸面具中用于制备氧气,故⑥错误;

⑥NaOH溶液能跟酸溶液反应,也能跟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故⑥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完成

4.(3分)下列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物的有()

A.2?甲基丁烷B.2,2?二甲基丙烷C.2,2?二甲基丁烷D.2?甲基丙烷

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专题: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

分析:先确定烷烃的对称中心,即找出等效的氢原子,再根据先中心后外围的原则,将氯原子逐一去代替氢原子,有几种氢原子就有几种一氯代烃.

解答:解:A、2?甲基丁烷有4种氢原子,所以一氯代烃有4种,故A错误;

B、2,2?二甲基丙烷中的4个甲基相同,则有1种氢原子,所以一氯代烃有1种,故B正确;

C、2,2?二甲基丁烷有3种氢原子,所以一氯代烃有3种,故C错误;

D、2?甲基丙烷中的3个甲基相同,则有有2种氢原子,所以一氯代烃有2种,故D错误;

5.(3分)下列有关氯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氯水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

B.氯水中含有7种微粒,可与AgNO3、FeBr2等多种物质反应

C.蓝色石蕊试纸放入氯水中先变红后褪色

D.向氯水中加入碳酸钙粉末,能提高溶液中HClO的浓度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卤族元素.

分析:A.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B.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氢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含有水分子、氯气分子、次氯酸分子,根据分子和离子的性质来分析;

C.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色,次氯酸有漂白性;

D.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的酸性大于次氯酸.

解答:解: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氢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含有水分子、氯气分子、次氯酸分子,

A.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氢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所以其溶液导电,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氢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含有水分子、氯气分子、次氯酸分子,氯离子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氯气和氯化亚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铁,故B正确;

C.氯水中含有氢原子,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色,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有漂白性能使溶液褪色,故C正确;

D.氯水中含有盐酸,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的酸性大于次氯酸,抑制次氯酸电离,所以能提高HClO的浓度,故D正确;

6.已知KMnO4与浓HCl在常温下反应就能产生Cl2.若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A.只有①和②处B.只有②处C.只有②和③处D.只有②、③、④处

考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卤族元素.

分析:KMnO4与浓HCl在常温下反应产生Cl2,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氯气中含有HCl和水蒸气,应通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HCl,然后通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进行干燥,氯气与金属反应时,气体应通入到试管底部,并用双孔橡皮塞.

解答:解:①KMnO4与浓HCl在常温下反应产生Cl2,无需加热,盐酸易挥发,应盛装在分液漏斗中,固体放在圆底烧瓶中,故①正确;

②生成的氯气中含有HCl和水蒸气,应通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HCl,氯气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用于HCl的除杂,故②错误;

③通入洗气瓶的导管应长进短出,否则气体不能通过洗气瓶,故③错误;

④氯气与金属反应时,气体应通入到试管底部,并用双孔橡皮塞,否则会使试管内压强过大导致橡皮塞顶开,并有尾气处理装置,故④错误.

7.(3分)(上海)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一铑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V L氨气完全反应.并转移n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A. B. C. D.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反应为4NH3+5O2?4NO+6H2O,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氨气和电子转移之间的关系式计算.

解答:解: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氨气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为:

4NH3+5O2?4NO+6H2O 转移电子

4mol 20mol

8.(3分)钡和钠相似,也能形成含O22?离子的过氧化物,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氧化钡的化学式是Ba2O2

B.1mol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钡跟足量水反应都生成0.5mol氧气

C.过氧化钡是离子化合物

D.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钡都是强氧化剂

考点:钠的化学性质..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B、根据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钡跟足量水反应的方程式计算;

C、根据过氧化钡的组成元素来分析;

D、根据过氧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

解答:解:A、因为钡元素是+2价,即Ba 2+,O22?离子是?2价,所以过氧化钡中只能是BaO2,故A错误;

B、因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钡跟水反应:2H2O+2Na2O2=4NaOH+O2,2H2O+2BaO2=2Ba(OH)2+O2,都是1mol过氧化物跟足量水反应都生成0.5mol氧气,故B正确;

C、因过氧化钡是由活泼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

D、因过氧根离子中的氧为?1价,具有强氧化性,故D正确;

9.(3分)相同条件下,向1000mL,pH=2的硫酸、醋酸、盐酸中分别加入0.92g Na,产生H2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V3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钠和水、酸都反应生成氢气,所以生成氢气的量与酸的量无关,与钠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钠和水、酸都反应生成氢气,无论酸是否过量或不足,由2Na+2H+=2Na++H2、2Na+2H2O?2OH?+2Na++H2可知,Na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氢气相同,所以V1=V2=V3,故选B.

10.(3分)过碳酸钠是一种有多种用途的新型氧系固态漂白剂,化学式可表示为Na2CO33H2O2,它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过碳酸钠与下列物质均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失效,其中过碳酸钠只发生了氧化反应的是()

A.MnO2B.KMnO4溶液C.稀盐酸D.Na2SO3溶液

考点:过氧化氢..

专题:氧族元素.

分析:Na2CO33H2O2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过碳酸钠只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为还原性;

解答:解:A.在MnO2作用下,过氧化氢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还原性,故A不选;

B.KMnO4溶液与过碳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过碳酸钠表现出还原性,故B选;

C.盐酸和过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Na2SO3溶液与过碳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过碳酸钠表现出氧化性,故D不选.

11.(3分)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18g D2O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②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③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

④标准状况下22.4L H2O中的分子数为NA

⑤10.6g Na2CO3溶于水中所得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

⑥78g Na2O2中含阴、阳离子的总数为3NA

⑦7.1g Cl2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⑧1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A.②⑤⑦B.②⑥⑦C.③④⑧D.②⑤⑧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①D2O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18g重水的物质的量为0.9mol,含有0.9mol电子;

②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二者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含有1mol原子;

③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分子数相等,氩气为 单原子分子,二者含有的原子数不同;

④标准状况下H2O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

⑤10.6g Na2CO3溶于水后,碳酸根离子部分水解,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数目减小;

⑥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78g Na2O2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过氧化钠中含有2mol钠离子、1mol过氧根离子,总共含有3mol离子;

⑦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⑧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1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生成0.5mol氧气,转移了1mol电子.

解答:解:①18g D2O的物质的量为0.9mol,1mol重水中含有0.9mol电子,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故①错误;

②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的原子数为NA,故②正确;

③氩气为单原子分子,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分子数相等,但是含有的原子数不相等,故③错误;

④标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22.4L H2O的物质的量,故④错误;

⑤10.6g 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碳酸钠溶于水中,碳酸根离子部分水解,导致碳酸根离子数目减少,则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小于1:2,故⑤错误;

⑥78g Na2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mol钠离子、1mol过氧根离子,总共含有3mol离子,含阴、阳离子的总数为3NA,故⑥正确;

⑦7.1g 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了0.1mol导致,转移电子数为0.1NA,故⑦正确;

⑧1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生成0.5mol氧气,转移了1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 NA,故⑧错误;

12.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

B.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

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甲醇为CH3OH,1个分子甲醇中含有3个C?H键;

B、pH=13的NaOH溶液,c(OH?)=0.1mol/L,但体积未知,无法计算离子数目;

C、标准状况下,己烷为液体;

D、2Na2O2+2H2O=4NaOH+O2,每生成1molO2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2mol.

解答:解:A、甲醇为CH3OH,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3NA,故A错误;

B、pH=13的NaOH溶液,c(OH?)=0.1mol/L,n=cV,但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离子数目,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己烷为液体,无法计算,故C错误;

D、由2Na2O2+2H2O=4NaOH+O2,每生成1molO2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2mol,则生成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故D正确;

13.(3分)(2010江西)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b?2a)mol/LB.10(2a?b)mol/LC.10(b?a)mol/LD.10(b?2a)mol/L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压轴题;守恒法.

分析:由Ba2++SO42??BaSO4、Ag++Cl??AgCl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由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则确定原溶液中钡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再利用溶液不显电性来计算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解:取一份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则

Ba2++SO42??BaSO4

1 1

amol amol

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

Ag++Cl??AgCl

1 1

bmol bmol

由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则原溶液中钡离子的浓度为 =10amol/L,

氯离子的浓度为 =10bmol/L,

根据溶液不显电性,设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x,

则10amol/L2+x1=10bmol/L1,

14.(3分)在如图所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种溶液时,则灯光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B.醋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D.醋酸中逐滴加入氨水

考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灯泡由亮变暗,说明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降低,说明所加入物质能与溶液中电解质反应生成弱电解质或沉淀,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说明完全反应时溶液电荷浓度接近0,当另一溶液过量时,溶液中电荷浓度逐渐增大,又逐渐变亮,以此解答.

解答:解:A.食盐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溶液电荷浓度不为0,灯泡不可能熄灭,故A错误;

B.醋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醋酸钠,溶液电荷浓度不为0,灯泡不可能熄灭,故B错误;

C.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完全反应时生成碳酸钙和水,溶液电荷浓度接近0,灯泡熄灭,符合题目要求,故C正确;

D.醋酸中逐滴加入氨水,生成醋酸铵,溶液电荷浓度不为0,灯泡不可能熄灭,故D错误.

15.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

AFe3O4与稀硝酸反应:

2Fe3O4+18H+=6Fe3++H2+8H2O正确

B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

CO2?3+2H+=CO2+H2O错误,碳酸镁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C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Ba2++SO2?4=BaSO4正确

D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

2Fe2++2Br?+2Cl2=2Fe3++4Cl?+Br2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

A.AB.BC.CD.D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压轴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Fe3O4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一氧化氮;

B、碳酸镁是难溶物质;

C、铵根离子能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氨气或者是一水合氨;

D、氯气具有氧化性,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强于溴离子.

解答:解:A、Fe3O4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一氧化氮,不会产生氢气,故A错误;

B、碳酸镁是难溶物质,不应该写成离子形式,故B正确;

C、铵根离子能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氨气或者是一水合氨,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为:2NH4++Ba2++SO42?+2OH??BaSO4+2NH3H2O,故C错误;

D、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强于溴离子,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为,亚铁离子被完全氧化,溴离子被部分氧化:2Fe2++2Br?+2Cl2=2Fe3++4Cl?+Br2,评价为正确;若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则氯气需要过量,溴化亚铁全部反应,故D错误.

16.(3分)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2Fe3+?Cu2++2Fe2+

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Na2O2+H2O?2Na++2OH?+O2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H2O?2H++Cl?+ClO?

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2KMnO4+6H++5H2O2?2Mn2++5O2+8H2O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铁离子和铜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依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分析判断;

B、依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分析正误;

C、次氯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离子方程式中写分子式;

D、浓盐酸溶液中的氯离子也可以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解答:解: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铁离子和铜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故A正确;

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选项中原子不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故B错误;

C、次氯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C错误;

D、浓盐酸溶液中的氯离子也可以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不能证明过氧化氢被氧化,故D错误;

17.在下述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K+、Ba2+、I?、MnO4?

B.含有大量NO3?的水溶液中:NH4+、Fe2+、SO42?、H+

C.c(HCO3?)=0.1molL?1的溶液中:Na+、K+、CO32?、Br?

D.强碱性溶液中:ClO?、S2?、HSO3?、Na+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从I?离子的还原性和MnO4?离子的氧化性考虑能共存;

B、在酸性溶液中NO3?离子具有强氧化性与具有还原性的Fe2+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C、判断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水解、氧化等反应;

D、HSO3?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

解答:解:A、I?离子具有还原性与具有氧化性的MnO4?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在酸性溶液中NO3?离子具有强氧化性与具有还原性的Fe2+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在c(HCO3?)=0.1molL?1的溶液中,四种离子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HSO3?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18.(3分)下列反应中,产物有氧化铁的是()

A.加热蒸干FeCl2溶液,并将得到的固体灼烧

B.Fe在纯O2中燃烧

C.灼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

D.加热蒸干Fe2(SO4)3溶液

考点:铁的化学性质;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

分析:A、氯化亚铁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氯化氢,加热蒸干氯化氢挥发促进水解,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灼烧得到氧化铁;

B、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灼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D、加热蒸干Fe2(SO4)3溶液,硫酸铁水解生成硫酸和氢氧化铁,加热蒸干,硫酸是难挥发性酸,水挥发,得到硫酸铁固体;

解答:解:A、氯化亚铁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氯化氢,加热蒸干氯化氢挥发促进水解得到水解产物氢氧化亚铁,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灼烧得到氧化铁,产物由氧化铁,故A正确;

B、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能生成氧化铁,故B错误;

C、灼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不能生成氧化铁,故C错误;

D、加热蒸干Fe2(SO4)3溶液,硫酸铁水解生成硫酸和氢氧化铁,加热蒸干,硫酸是难挥发性酸,水挥发,得到硫酸铁固体,不能得到氧化铁,故D错误;

19.(3分)将一定质量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mL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通过电火花引燃,恰好完全反应,则混合物中Na、Na2O和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A.1:1:1B.1:1:2C.1:2:2D.4:3:2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方法1、Na、Na2O、Na2O2 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得到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将该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完全反应,说明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等于它们反应的计量数之比,由混合气体的体积可得出氢气、氧气的物质的量.氢气来源于钠和水的反应,通过氢气可求出钠的物质的量;氧气来源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通过氧气的物质的量可求出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乘以摩尔质量可分别求出钠、过氧化钠的质量,总重量减去钠、过氧化钠的质量就是氧化钠的质量,质量除以摩尔质量可得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用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即可;(针对计算题)

方法2、Na、Na2O、Na2O2 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得到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将该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完全反应,说明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等于它们反应的计量数之比,氢气来源于钠和水的反应,氧气来源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通过钠与水、过氧化钠与水、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找出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直接核对选项即可得答案.(针对选择题)

解答:解:Na、Na2O、Na2O2 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得到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将该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完全反应,说明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等于它们反应的计量数之比,氢气来源于钠和水的反应,氧气来源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通过钠与水、过氧化钠与水、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找出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直接核对选项即可得答案.(针对选择题),钠与水、过氧化钠与水、氢气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2Na+2H2O=2NaOH+H2,钠与氢气的关系式为2Na~H2

2Na2O2+2H2O=4NaOH+O2,过氧化钠与氧气的关系式为 2Na2O2~O2

2H2+O2 2H2O,氢气和氧气的关系式为2H2~O2,将该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完全反应,说明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等于它们反应的计量数之比,即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通过钠与氢气、过氧化钠与氧气、氢气与氧气的关系式可得钠与过氧化钠的关系式为:4Na~2H2~O2~2Na2O2,所以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

20.(3分)(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N2和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A.SO2、H2O、N2、NH3B.N2、SO2、H2O、NH3C.N2、SO2、NH3、H2OD.H2O、NH3、SO2、N2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方法一:(NH4)2SO4?NH3+N2+SO2+H2O,反应中:N:?30,化合价变化总数为6,S:+6+4,化合价变化数为2,根据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所以应在SO2前配3,N2前配1,根据原子守恒(NH4)2SO4前面配3,NH3前面配4,H2O前面配6,最后计算反应前后的O原子个数相等.

方法二:利用待定系数法,令(NH4)2SO4系数为1,根据原子守恒,依次配平SO2前配1,H2O前面配2,NH3前面配 ,N2前配 ,然后各物质系数同时扩大3倍.

解答:解:方法一:对于(NH4)2SO4NH3+N2+SO2+H2O,反应中:N:?30,化合价变化总数为6,S:+6+4,化合价变化数为2,根据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最小公倍数为6,所以应在SO2前配3,N2前配1,根据硫原子守恒(NH4)2SO4前面配3,根据氮原子守恒NH3前面配4,根据氢原子守恒H2O前面配6,最后计算反应前后的O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3(NH4)2SO4 4NH3+N2+3SO2+6H2O.

方法二:利用待定系数法,令(NH4)2SO4系数为1,根据硫原子原子守恒SO2前配1,根据氧原子守恒H2O前面配2,根据氢原子守恒NH3前面配 ,根据氮原子守恒N2前配 ,然后各物质系数同时扩大3倍,3(NH4)2SO4 4NH3+N2+3SO2+6H2O.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40分)

21.(10分)如图表示A~E五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为淡黄色粉末,C为单质,D为离子化合物.

(1)推断A为 Na2O2 ;B为 Na2CO3 ;C为 Na ; D为 NaCl (填化学式).

(2)写出相关方程式:

③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 ;⑧离子方程式 2Na+2H2O?2Na++2OH?+H2 .

(3)请写出过量的E和Ca(HCO3)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OH?+Ca2++2HCO3?=CaCO3+CO32?+2H2O .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

专题:推断题.

分析:A为淡黄色粉末,能和CO2、H2O反应,则A是Na2O2,B是Na2CO3、E是NaOH,C为单质,C能和水反应,且可以反应得到过氧化钠,则C是Na,C和氯气反应生成D是NaCl,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等反应可以得到氯化钠,据此解答.

解答:解:A为淡黄色粉末,能和CO2、H2O反应,则A是Na2O2,B是Na2CO3、E是NaOH,C为单质,C能和水反应,且可以反应得到过氧化钠,则C是Na,C和氯气反应生成D是NaCl,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等反应可以得到氯化钠,

(1)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Na2O2、B是Na2CO3、C是Na、D是NaCl,

故答案为:Na2O2;Na2CO3;Na;NaCl;

(2)反应③是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反应⑧是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H2O?2Na++2OH?+H2

(3)过量的NaOH溶液和碳酸氢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OH?+Ca2++2HCO3?=CaCO3+CO32?+2H2O,

22.(10分)实验室需要0.1mol/L NaOH溶液450mL和0.5mol/L硫酸溶液50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 ABC (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烧杯、玻璃棒 (填仪器的名称).

(2)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 BCEF (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F.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 2.0 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 小于 0.1mol/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所得溶液浓度 小于 0.1mol/L.

(4)根据计算得知,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13.6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 15 mL量筒最好.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 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实验题.

分析:(1)根据溶液的配制情况结合各仪器的作用选取仪器;

(2)有关容量瓶的构造和使用,容量瓶不能稀释浓溶液、不能用于溶解固体、储存溶液等;

(3)根据m=cVM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注意溶液的体积为500mL而不是400mL进行解答;根据c= 并结合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来进行误差分析;

(4)先根据C= 计算浓硫酸的浓度,再根据浓硫酸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根据浓硫酸的体积选取量筒规格,根据浓硫酸稀释时的正确操作解答.

解答:解:(1)用容量瓶配制溶液选E,用胶头滴管定容选D;溶解或稀释药品的烧杯、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搅拌或引流用的玻璃棒,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ABC,

故答案为:ABC;玻璃棒、烧杯;

(2)A.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体积的、浓度准确的溶液,故A正确;

B.容量瓶只能用来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溶液,不能用于贮存溶液,故B错误;

C.容量瓶不能配制或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故C错误;

D.容量瓶能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故D正确;

E.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故不能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故E错误;

F.容量瓶不能受热,故不能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故F错误;

故选BCEF;

(3)根据n=cV=0.1mol/L0.5L=0.05mol,m=nM,m=0.05mol40g/mol=2.0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使得所加水的体积偏大,所以则所得溶液浓度小于0.1mol/L;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则所得溶液浓度小于0.1mol/L,

故答案为:2.0;小于;小于;

(4)浓硫酸的浓度C= = mol/L=18.4mol/L,浓硫酸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所以18.4mol/LV=0.5/L0.5L,V=0.0136L=13.6mL,选取的量筒规格应该等于或大于量取溶液体积,故选15mL量筒,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溅出.

故答案为:13.6;15;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3.(10分)某钠盐溶液可能含有阴离子NO3?、CO32?、SO32?、SO42?、Cl?、Br?、I?.为了鉴别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所得溶液呈碱性;

②加HCl后,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

③加CCl4,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层未变色.

④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

⑤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的AgNO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1)分析上述实验①,写出这一实验鉴定离子的结论与理由. 含有CO32?、SO32?中的至少一种 .

(2)由以上5个实验分析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CO32?、SO42? .

(3)上述5个实验不能确定是否的离子是 Cl?、NO3? .

考点:常见阴离子的检验;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1)碳酸根河亚硫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

(2)根据实验现象和离子反应以及离子共存知识来确定存在的离子;

(3)根据实验现象、离子反应以及离子共存知识来确定存在的离子和不能确定的离子.

解答:解:(1)在这些离子中,只有碳酸根和亚硫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所以通过上述实验①,可以确定含有碳酸根和亚硫酸根离子中的至少一种,

故答案为:含有CO32?、SO32?中的至少一种;

(2)①所得溶液呈碱性,则含有CO32?、SO32?中的至少一种;

②加HCl后,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则一定不含亚硫酸根,一定含有碳酸根;

③加CCl4,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层未变色,则一定不含Br?、I?;

④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则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⑤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的AgNO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证明含有氯离子,但是前面加的试剂中已经引入氯离子,不能确定原来钠盐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故答案为:CO32?、SO42?.

(3)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的AgNO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证明含有氯离子,但是前面加的试剂中已经引入氯离子,不能确定原来钠盐中是否含有氯离子,也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硝酸根离子,故答案为:Cl?、NO3?.

24.(10分)实验室里可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 30% K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mL 8% 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 分液漏斗 (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 B (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 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

图2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 M (填写编号字母);冷却后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 过滤 (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 Cl2+2OH??ClO?+Cl?+H2O ,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 红 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 黄绿 色

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专题:实验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1)实验室制备氯气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反应,所用反应仪器为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可用饱和食盐水除杂;

(2)在加热条件下,氯气与浓KOH溶液反应生成氯酸钾,在常温以下,氯气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3)氯气在常温下与NaOH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成红色,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所以反应现象为先变红,后褪色,反应后如继续通入氯气,氯气微溶于水,则为氯气的溶液,溶液呈黄绿色.

解答:解:(1)实验室制备氯气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反应,所用反应仪器为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生成氯气混有HCl气体,根据氯气难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HCl易溶于水,可用饱和食盐水除杂,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B;

(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在加热条件下,氯气与浓KOH溶液反应生成氯酸钾,在常温以下,氯气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二者反应的浓度和温度都不相同,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说明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只有M符合,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常采用过滤的方法,

故答案为: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M;过滤;

(3)氯气在常温下与NaOH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二者在水中溶解且电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O?+Cl?+H2O,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成红色,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所以反应现象为先变红,后褪色,反应后如继续通入氯气,氯气微溶于水,则为氯气的溶液,溶液呈黄绿色.

故答案为为:Cl2+2OH??ClO?+Cl?+H2O;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

宿州三中届10月高三化学上期月考试卷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高考信息请关注化学网高考频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宿州三中届高三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下一篇: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宿州三中届10月高三化学上期月考试卷(文字版)】相关文章
【宿州三中届10月高三化学上期月考试卷(文字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