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例题解析

逍遥学能  2014-06-02 17:24

神经调节不仅对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还协调身体的运动、语言等功能,有些地方还是高考出题的热门部分,现就神经调节中出现的重难点梳理如下,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反射和反射弧的组成

 

例1.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C.②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此反应即是反射

 

例2.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如下表:

 

刺激部位

反            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解析:①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只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称为反射。反射弧由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组成。②根据实验过程与结果可知,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收缩;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能收缩。说明所破坏的是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所以:答案例1是D;例2是C。

 

归纳提升:

 

兴奋传导

反射弧结构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感受器

由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既无感应也无效应

传入神经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既无感应也无效应

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

既无感应也无效应

传出神经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只有感应无效应

效应器

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活动

只有感应无效应

 

 

变式训练1: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则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二、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关系

 

例3、如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且速度都是一样的,关键就是看刺激点到两电极的距离,又分为两种情况:①刺激点在两电极的外侧,一定发生两次相反的偏转。②在两电极内部:当处于中点时,到两电极的时间相等,不偏转;不在中点发生两次相反偏转。答案为B。

 

例4、下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D.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解析: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两类即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图中有两个突触,B受刺激,C兴奋说明B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AB同时受刺激,C的表现就是两种递质共同作用的结果:①如两种为同型递质,则C表现和递质类型相同;②如两种为异型递质,则相互抵消,C不会兴奋,所以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在突出部位兴奋地传递为单向,刺激C点,电流计只发生1次偏转。

 

归纳提升:

 

1、判断原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双向传导且各处速度相同;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的,速度明显慢于在纤维上的传导。

 

2、实例分析:下图中ab=bc=cd=de=ef=fg=gh,按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分类如下:

 

  

指针偏转次数

接线柱的位置

刺激位点

原因分析

0

bd两点

c点

bd与c点距离相等,则bd两点同时兴奋,无电位差

bd两点

g点

兴奋在突触中单向传递,bd两点不兴奋

1

eg两点

f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递,g点兴奋,在突触中单向传递,e点不兴奋

2

bd两点

a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d两点先后兴奋

ad两点

b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ad两点先后兴奋

df两点

e点

神经纤维上电信号传导速度快于突触间神经递质的传递速度,df两点先后兴奋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

 

 

 A.不动     B.向左摆

 

 C.向右摆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变式训练3、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给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三、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电位图

 

例5、(2010海南卷)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下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

 

 

解析:将电极均置于膜外,当兴奋传至左电极接触点时,其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右电极接触点电位未变化,表现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右电极流向左电极;当兴奋传至右电极接触点时,其也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左电极接触点已恢复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左电极流向右电极。当两电极接触点发生电位变化时,两极之间电位差的绝对值会先增大再减小,表现为波形曲线,而兴奋先后通过两电极接触点时,电流方向相反,反映两极电位变化相对值的波形曲线则分布在横轴上下两侧,故答案选D。

 

归纳提升:

 

原理:将两个引导电极置于正常完整的神经纤维表面(即记录和反映两个电极下电位变化的相对值),当神经纤维一端受刺激兴奋后,兴奋会向未兴奋处传导,先后通过两个引导电极时,便可记录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偏转波形。
 刺激神经纤维的左端,由于两个引导电极的距离不同,左边电极接触位点和右电极接触位点会先后出现动作电位,记录到的双向动作电位的图形会有三种情况:

 

⑴左边电极接触位点复极化刚结束,而动作电位刚好传到右电极接触位点。这时坐标横轴上下波形连续,且幅值相等。2010年海南理综第9题属于这种情况。
   ⑵左边电极接触位点复极化结束后,而动作电位尚未到达右电极接触位点(即两极之间距离过大)。这时坐标横轴上下波形不连续,并出现一段水平线(两极之间电位差为零)。  2009年上海生物第28题属于这种情况。
   ⑶左边电极接触位点复极化尚未结束,而动作电位已到达右电极接触位点。这时坐标横轴上下波形连续,但坐标横轴上部波形的幅值要大于下部波形的幅值。

 

变式训练4、(2009?山东卷?8)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四、突触类型及多突触连接

 

例6、右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发生兴奋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解析:这是由多突触连接形成的环形回路。兴奋在突触部位传递有两个主要特点:单向性和突触延搁。突触越多,延搁越长。当刺激a点时,兴奋就会在环形回路中一直传递下去,从而引起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会发生电位变化,A正确。刺激b处,只有c处发生电位变化;刺激c处只有b处发生电位变化;由于c比b多一个突触,所以c产生的兴奋或抑制慢于b处。答案为A。

 

例7、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模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箭头为兴奋传递方向),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5个突触

 

B.中间神经元可能传递来自高级中枢的信号

 

C.图中最可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

 

D.④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必然引起①的兴奋

    

解析: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内可能存在上行传导束和下行传导束,传递高级中枢的信号,B正确;突触部位传递方向只能从前膜传递到后膜,C处的箭头标反了;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①处神经元的兴奋与否,取决于虚线内神经中枢多个突触,特别是一个神经元胞体上有两个突触的释放的神经递质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答案为D。

 

归纳提升:

 

突触这部分内容是考查较多的知识点,经常考查的知识点为:

 

⑴突触的类型常见的有两种:即(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路径就显而易见了;也有不常见的轴突-轴突型;还有类似突触的如神经-肌肉节点等。

 

⑵神经递质的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在多突触连接部位,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还要看递质的类型及相互作用。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⑶突触小泡的形成体现的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的是生物膜的流动性;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突触小泡的释放是胞吐,神经递质在间隙的移动是自由扩散。

 

⑷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去向有三种:迅速的被酶分解、重吸收到突触小泡、扩散离开突触间隙。有一些药物作用的部位就在突触间隙如一些止痛药、有机磷农药等。

 

⑸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处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⑹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本质为糖蛋白。

 

变式训练5、神经冲动在生物体内的传递途径是(  )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    B、 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    D、 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

 

变式训练6、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突触结构,下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突触简图。下列对突触简图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神经兴奋传导从A→B    ②神经兴奋传导从B→A

 

③神经兴奋传导从B→C    ④神经兴奋传导从C→B

 

⑤突触小泡中包含着神经递质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五、有关计算

 

例8、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在a、b两处分别给予电刺激,M开始反应的时间情况如下表:则神经冲动从b处到达M的时间(ms)是(  )

 

 

刺激部位

距M处距离(mm)

M开始反应需要的时间(ms)

 a

5

3.5

 b

50

5.0

 

A.1.5           B.5/3            C.5      D.8.5

 

解析:M为效应器,神经纤维和效应器之间的结点类似于突触,M“开始反应”实际上包括两部分时间: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时间和类似于突触中传递的时间。题干中所求到达M的时间指的就是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时间。ab段是完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可以求出速度v,v=(50-5)/(5-3.5)=30mm/ms,所以,b到达M的时间=50/30=5/3,答案为B。

 

变式训练答案:1、A  2、D  3、D  4、C  5、C  6、C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如何提高高三生物期末考试成绩
下一篇:高中生物学习方法之如何听讲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神经调节例题解析】相关文章
【神经调节例题解析】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