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上册第15至19章知识点总结(1)

逍遥学能  2014-05-28 14:28

  【—初二生物上册第15至19章总结(1)】 ,本节主要带来了初二生物第15、16章节的内容以及重要知识点。

  1、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徙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2、在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所以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在儿童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则这种骨的弹性大,硬度小;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多于2/3,则这种骨的硬度大,易骨折。 3、当神经传来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4、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5、学习是指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行为发生的适应性变化的过程。学习可以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做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6、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7、实验法以观察法为基础。 8、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同时促进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9、各种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营养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10、生物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有利于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 11、动物对环境的影响:依赖→适应→影响→改变。动物能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12、生物圈中生物物种的灭绝是个漫长的自然过程。就地保护是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13、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主要活动场所是土壤。腐生性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寄生性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自养型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用于发酵馒头的是酵母菌,用于发酵泡菜的是乳酸菌,用于发酵醋的是醋酸菌。抗生素是某些真菌和某些放线菌产生的。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特点(异养、自养)以及极快的繁殖速度,使它们成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腐生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

  总结:第15、16章节的内容主要是讲神经,动物对环境的影响,骨头等知识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初中一年级生物上册心房与心室知识点
下一篇:八年级生物试题之肾小体结构图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初二生物上册第15至19章知识点总结(1)】相关文章
【初二生物上册第15至19章知识点总结(1)】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