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4-05-27 11:06
一.精彩回放
例1.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个体数长期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
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互为选择因素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
D.甲、乙个体数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内容,在A选项中因甲和乙的食物来源不一定惟一,因此乙的灭绝不一定会导致甲的灭绝,同理甲的灭绝也不一定会导致乙的灭绝,A错误。生物的进化是同步的,甲对乙进行选择,乙同样对甲进行选择,B正确。基因突变是随机的,频率很低,甲对乙的突变没有影响,C错误。生物的进化随时在进行着,基因频率是在不断变化的,D错误。
例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物种的形成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要经过生殖隔离,如高原低温导致形成的四倍体植物与原二倍体植物之间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形成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现代进化论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具体来说自然选择过程中作用的是个体,因此选D。
二.高效导航
1.考纲内容:①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重点和难点: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②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③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三.学法提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单元以进化理论的内容为线索,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多样性串联起来,从进化理论上整体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并特别注意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
当然重点在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着重研究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①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②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③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并充分理解其内在的联系。同时理解生物与环境是共同进化的,它是指生物的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如猎豹和斑马。
当然复习中更注意采用列表等形式来明确拉马克进化学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
四.难点突破
1.种群与物种
种群
物种
概念
指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全部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单位。
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生活
地域
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
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
判断
标准
种群具备“二同”
同一地点,同一物种
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即以是否存在生殖隔离为判断标准
相互
联系
种群是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是物种繁殖、进化的基本单位。
一个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下去可能发展为不同的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
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
(1)区别:
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所以生物进化的标志为基因频率的改变。
物种形成:基因频率的改变至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隔
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2)联系:生物发生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物进化
过程。
3.生殖隔离与地理隔离
地理隔离是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的相遇而不能交配。它使同一物种的生物分成不同的种群。
生殖隔离是指个体间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一般来讲,先有地理隔离,再形成生殖隔离,这种形成新物种的方式称为渐变式异地物种形成。但是有时没有地理隔离,也能产生新物种,如植物中多倍体的形成,这种形成新物种的方式称为爆发式异地物种形成。
五.热考题型
例1.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是: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内容: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有: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例2.(高考改编题) 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种群植物个体间是随机交配,则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
【答案】(1) 55% 45% (2)42.5%、32.5% 55%、45% (3) 30.25% ,20.25%
【解析】(1)由已知条件得知: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30%、20%,所以Aa基因型个体占50%。A的基因频率为A=30%+1/2×50%=55%;a的基因频率为a=20%+1/2×50%=45%。
(2)若该种群中植物自交,则先计算下一代中AA、aa个体比例:AA=30%+1/4×50%=42.5%,aa=20%+1/4×50%=32.5%(Aa=1/2×50%=25%);再计算基因频率:A=42.5%+1/2×25%=55%,a=32.5%+1/2×25%=45%。
(3)若种群中植物个体相互交配:则理想情况下,下一代的基因频率与这一代的相同(符合哈代---温伯格定律)。即可先算基因频率:A=30%+1/2×50%=55%,a=20%+1/2×50%=45%,再算AA、aa个体比例:AA=55%×55%=30.25%,aa=45%×45%=20.25%
六.自我展示
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2.(原创题)果蝇是常用遗传学研究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身和灰身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定果蝇残翅(v)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残翅果蝇,那么理论上果蝇残翅基因v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3)假定果蝇的体色黑身和灰身是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和Bb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人工培育的新物种也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的方向,与变异方向无关,B项错误。冬季来临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因为相关酶因温度降低活性降低而使可溶性糖不能转化成其他物质导致,而非防冻害而产生的变异,C项错误。受农药处理后种群的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与不抗药的个体相比,有更多机会通过繁殖将基因传递给后代,D项正确。
2.【答案】(1)2×106 (2) 1/50 (3)64% 32%
【解析】本题以果蝇为背景,涉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等知识内容。
(1)根据已知条件: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有104对基因,有107个个体,则基因突变数为10-5×104×2×107=2×106(个)。
(2)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题中已知隐性类型vv的表现型频率为1/2500,则隐性基因v的频率为1/50。
(3)根据已知条件: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可求出B=80%,b=20%,随机交配后BB的基因型频率为:80%×80%=64%。Bb的基因型频率为:2×80%×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