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4-05-26 10:21
第一时: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
目标
1、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题包计算,探索算式之间的一些规律。
重点、难点
1、20以内数的加减法
2、探究在题包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情趣引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到一座神秘的古堡去,古堡中住着许多美丽的小精灵,他们在玩着好玩的游戏,我们大家一起去玩好不好?
二、破密码,闯古堡
(一)热身运动(桥板上的题)
5+4+1=
3+4+1=
4+4+2=
1+2+3+4=
学生先计算,然后说一说怎么算。
(二)做题包、找规律
1、出示题包
16?8=814?5=9
15?7=816?7=9
13?5=817?8=9
12?4=818?9=9
(1) 学生先进行计算,然后小组里面相互说一说,这两组题包的规律。
(2)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结果总是8和9,题包中的规律即被减数减少(或增加),减数也作相应的减少(或增加),差不变。
做加法题包,探究规律
2、出示题包,请学生计算
1+9=9+1=
3+7=7+3=
2+8=8+2=
4+6=6+4=
(1)学生计算
(2) 探究规律
通过计算这组题包,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举例说出题目中加数的变化如何引起和的变化。
(3) 师小结
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增加和减少的数相等,它们的和仍是10。
3、完成练习册第1页的题1
(三)小组合作,探究算式之间的规律
1、出示 7+5=7-5=7+6=7-4=
9+5=9-5=8+6=8-4=
11+5=11-5=10+6=10-4=
13+5=13-5=11+6=11-4=
学生计算
2、师,提问:
(1) 通过计算,你发现每一方框中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规律?
(2) 从它们差的相互关系看,你能找出算式中减数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4、汇报探究结果
当一个确定的数加上的数和减去的数之和为10,它们的结果相差10。例如,
7+5=127-5=27+6=137-4=3
12-2=1013-3=10
5+5=106+4=10
2712
6、学生举例说出一些符合这样规律的算式
例:12+7=1912-7=5
14+1=1514-9=5
(四)数砖墙,登古堡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登上了古堡的最高处了,再努力一下,我们就能和可爱的小精灵们一起游玩,我们一起加油!
1、出示数墙,由学生完成数城
2、汇报。
3、完成练习册第2页的题4
(五) 用题包完成推算
1、出示题目
2+43+5
12+413+5
2+143+15
12+1413+15
师:你们能不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推算呢?
学生进行推算,并说一说推算的方法。
(六)完成长链题
0+1+2+3+4+5+0+5=
1+2+3+4+0+2+3+5=
并说说计算算式长链有什么好方法
式与数比大小
1出示题目:18-3○5
8-3○5
想一想怎样做才能保证正确。
2交流方法。
3小结:当式与数比大小时,我们可以先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比大小。
4完成练习册第1页的题2
求减数
1出示题目 20-□=15
20-□=8
2计算
3交流方法
4小结:在计算20-□=8这样的题目时,我们可以想20-8=□。
5完成练习册第2页的题3
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数学中许多知识都蕴含着小秘密,只要我们积极动脑筋,会发现越越多的奥秘。也会使我们越越聪明。
总结:小朋友们,通过我们的努力,破译出了全部密码,我们终于登上了古堡,我们和可爱的小精灵可以尽情地玩耍了。
第二时:计算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圆片、填合适的数,感受到“计算游戏”中三角形三个区域内的数与周边的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尝试、检验、修正解决计算游戏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计算游戏”中三角形三个区域内的数与周边的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尝试、检验、修正解决计算游戏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口算:练习册第3页的题1
认识三角数图。
1、简介三角数图。
师:这是三角数图。
问:你发现这幅三角数图有什么秘密?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三角数图里的三部分,每部分都放有小圆片,相邻部分里的小圆片个数相加,其结果写在边上。
揭示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计算游戏”(板书题)。
二、探究三角数图。
1、探究一
“计算三角”的3个区域都已放了小圆片或数,
探求:3个结果数。
(学生可以在计算三角草图上自己摆圆片,计算出结果。同桌合作玩“三角盘”
一人在三角盘上摆小圆片,另一人根据所摆小圆片摆数卡。)
汇报。
2、探究二
2个区域已放了小圆片或数,1个结果数也已预先给出,
探求:在1个区域里放上适当数目的圆片或数和求2个结果数。
(可以通过加减法计算出第3个区域中圆片的数量以及其它2个结果数。)
3、探究三
1个区域已放好了圆片或数,2个结果数已预先给出,
探求:在2个区域里放上适当数目的圆片或数,并求第三个结果数。
(可以通过加减法计算。)
完成练习册第3页的题2
4、探究四
3个区域都是空的,3个结果数预先给出,
探求:在3个区域里正确地放上圆片,使三边得到预设的结果数。
完成练习册第3页的题3。
四、总结。
师: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本领?
完成练习册第3页的题1。
第三时:比一比1
教学目标
1、学会在形如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2、能通过口算,进行式与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在形如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教学过程
口算:练习册第4页的题1
引导观察
师:小朋友,小丁丁、小巧和小亚到游乐场去玩,看到小丑叔叔,他们兴致勃勃地踩上高跷,和小丑比高低,比下的结果怎样?请小朋友说说比较的结果。
我们已经学过“>、=、<”号,能不能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比较的结果?例如:小巧踩着高跷比红鼻子小丑矮,我们可以说:
小亚的高度 + 高跷的高度 < 小丑叔叔的高度。
汇报:
1. 生:小巧踩着高跷比小丑叔叔矮。
生:小丁丁踩着高跷和小丑叔叔一样高。
生:小亚踩着高跷比小丑叔叔高。
2.用等式或不等式表示比较的结果。
生:小丁丁踩着高跷和小丑叔叔同样高。
我们可以说:小丁丁的高度 + 高 跷的高度 = 小丑叔叔的高度。
生:小亚踩着高跷比小丑叔叔高。
小亚的高度 + 高跷的高度 > 小丑叔叔的高度。
揭示题:
师:比较物体的多少、高矮、轻重等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我们可以用数字代替这些数量:如用6表示高跷的高度, 用11表示小丑叔叔的高度,那么小巧的高度就可能是几呢?
( )+6<11(板书)。
今天,我们学习“比一比”,出示题。
二.探究
1.解答6+( )<11,探究解题策略。
(1)审题,这里是谁和谁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
(2)思考:哪些数合适?
(3)生:我发现最小的答案是0,因为加数越小,和越小,6+0<11。1也可以,2也可以,3、4也行。但5却不行,因为6+5=11,不符合题意。那么,比5大的数肯定都不行。
师:你们用的是什么好方法,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到符合题意的所有答案呢?
板书:6+( )〈11
0、1、2、3、4
小结:
可以先想6加几等于11,6+5=11,由于和要比11小,所以加数就要比5小。
2、独立练习册第4页的题2/1
6+( )〈15
师指导校对。
解答12-( )>6,探究解题策略。
(1)审题,这里是谁和谁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
(2)思考:哪些数合适?
(3)生:我发现最小的答案是0,因为减数越小,和越小差越大,12-( )>6。1也可以,2也可以,3、4、5也行。但6却不行,因为12-6=6,不符合题意。那么,比6大的数肯定都不行。
师:你们用的是什么好方法,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到符合题意的所有答案呢?
板书:12-( )>6
0、1、2、3、4、5
4、独立练习册第4页的题2/2
拓展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练习的在不等式里填上合适的数,有时不能超过某一个数,有时又不能比这个数小,那么我们能不能把最大的或最小的这个数找出呢?
8+( )<12 8+( )>12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小结:要找8+( )<12的最大数和8+( )>12的最小数,
可以先算8+( )=12,( )里填4,要使结果小于12,加数就要比4小,比4小的的最大的数是3,要使结果大于12,加数就要比4大,比4大的的最小的数是5。
完成书第5页的4。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比一比
6+( )〈11
0、1、2、3、4
第四时:比一比2
教学目标
1、学会在形如a+□<b、a-□>b 、a-□<b 的□里填合适的数。
2、能通过口算,进行式与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在形如a+□<b、a-□>b、 a-□<b的□里填合适的数。
教学过程:
口算:练习册第5页的题3
复习
( )里最大能填几
4+( )<12 13-( )>6
学生试做。
汇报。
想:因为4+8=12,所以8不行,填的数要比8小,是0-7,最大是7。
想:因为13-7=6,所以填的数要比7小,是0-6,最大的是6。
小结:
完成练习册第5页的4。
探究
出示12-( )<6
(1)审题,这里是谁和谁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
(2)思考:哪些数合适?
同桌讨论。
汇报交流。
因为12-6=6,结果要小于6,所以减数要大于6,但是又不能大于12,所以()里可以填7—12。
试一试
练习册第5页的题5。
练习
6+( )<12 14-( )>6 11-( )<6
8+( )<12 19-( )>6 15-( )<6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