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小学老师里要出-教授-了 正高级标准7月公布
逍遥学能 2018-10-05 16:14
昨天,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进行动员和部署。在改革前,一般中学教师的职务系列为: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一般小学教师的职务系列为:员级、助理级、中级。而在改革后,中学教师新增了正高级职务,小学教师新增了副高级和正高级职务。这意味着,按照培养和造就教育家的标准,中小学老师将产生出“教授”。4年前,我省三市试点已诞生首批正高级教师会议上,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副厅长宓小峰介绍了此次改革出台的背景。他说,“前不久,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在此之前,国家对于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改革可以追溯到2019年,国务院做出改革试点决定,先行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中实行分类改革。全国第一轮试点在山东潍坊、吉林松原、陕西宝鸡三市进行。2018年,浙江的宁波、嘉兴、衢州也参与了第二轮扩大试点工作。去年,国务院决定将改革在全国推开。今年4月,浙江省的改革方案获人社部、教育部批复同意,改革全面启动。宁波市是浙江省三个先行实施改革的试点之一,宁波教育局副局长徐文姬在会上汇报了宁波市的推进情况。据她介绍,2018年改革试点以来,共有2920人评聘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16人评聘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在中小学校初步建立起评聘结合、能上能下、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扩大了学校用人自主权,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统一中小学教师职务体系正高级标准下月公布浙江省教育厅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改革一个重要的意义是把中学和小学教师的职务体系合二为一。过去,中学和小学教师分属不同的职务系列。如果一个小学老师离开小学,到中学里面教书,他先要把小学教师的职称转评为中学教师的职称,然后再参与中学教师职称的评审。这种相互独立的职务体系对一部分教师,尤其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师,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该负责人说,此次改革的亮点是增设的正高级职务。想要评上正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高级职务是作为培养、造就“教育大家”来定位的。只有把那些在全省教育领域具有典型示范、有影响力的人选拔出来,才能体现他们作为“教育家”的价值。今年,我省将评聘一批正高级教师,省里将在7月公布评价标准。除正高级教师外,其他级别省里只制定指导标准,提供基本的指标框架,具体细则要由地方完善,给予地方和学校充分的自主权。总的来说,改革引导高中和义务教育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职业中学教师参与社会培训,淡化论文和科研,强化对教师运用教学方法、取得教学实绩和展现师德师风的考核评价,加大学校考核推荐权重,把真正能“上好课”,“带好学生”的教师评出来。老师期待:评定标准应和大学教授有所区别最关注这次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当然是中小学的老师们。让我们听听老师的想法。张老师,在杭州某中学当了十几年的老师,职称是副高级。张老师说,他属于那种对职业比较有追求的人,所以每次评职称前,都做足了准备——从论文到支教再到日常教学,都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他评职称的道路走得非常顺。从2000年参加工作,到2019年评上中学高级教师,他花了2019年就拿到了副高职称,“这个速度算是最快的了”。评上副高后,张老师觉得自己已经到达职业生涯的顶点,工作也不像之前那么有冲劲。这被许多中小学教师形象地称之为“天花板”效应。张老师透露,据他了解,身边很多老师对评选职称丧失了动力,“打算评副高职称的老师,大多在35~40岁。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平时教学工作又很忙。很多老师不愿意为了评职称增加额外负担。”所以,当他得知中小学老师能评正高时,第一反应是,可别把评定的标准定得太高。“职称评定本意是激励教师,引导教师朝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如果标准过于严苛,老师可望不可即,那就失去了评定的意义。”正高职称此前只有大学教授能评,中小学老师评正高的条件应该要和大学教授不同,“术业有专攻,大学教授在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上高于中小学老师,但两者在教书育人上其实难分高下。”评定中小学教师,更应该注重老师上课的能力和水平。这当然不是看这个老师最后带出几个状元,而是看老师投入多少,以及教学的成效如何。来源:钱江晚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