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模拟试题2019

逍遥学能  2018-10-04 19:13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小编准备了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模拟试题,希望你喜欢。

卷I (共47分 )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口头文学包括史诗、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谜语、笑话、俗语等。数千年来,它们像缤纷灿烂的花覆盖山河大地;如同一种神奇的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并且代代相传,口口相传,直到今天。

口头文学是数千年来老百姓自己的精神创造。它最鲜明和最直接地表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人间追求、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我们的一代代先人就用这种文学方式来传承精神、表达爱憎、教育后代、传播知识、娱悦生活、抚慰心灵:农谚指导我们生产,故事教给我们做人,神话传说是节日的精神核心,史诗记录文字诞生前民族史的源头。更别说它是无以数计的戏曲名作和小说名著的源头。不少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的文学史都是一部纯粹的口头文学史。

然而,这种无形地流动在民众口头间的口头文学,本来就是生生灭灭的。在社会转型期间,很容易被忽略,从而流失。特别是当前这种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文明转型期,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文明必定要瓦解。这之中,口头文学最易消亡。一个传说不管多么美丽,只要没人再说,转瞬即逝,而且消失得不知不觉和无影无踪。所以说,最脆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口头文学。

中国知识界凭着文化的敏感与责任,很早就开始了口头文学的搜集整理。60年来的普查成果,有一大批填补了中国文学史、文化史的空白。如少数民族鸿篇巨制的三大史诗和众多斑斓多姿的神话作品,华北、中原与西北地区活态神话群的发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报中国民协的口头文学普查资料乡、镇、县卷本,现在保存我们手中的共5166本,总字数超过8.4亿字。这是多么巨大而珍贵的文化财富、文学财富、精神财富!然而,更重要的工作摆在我们面前,就是将它数字化,建立中华民族的口头文学数据库。

有人问我它到底有多珍贵,我说将来它就是另一部《诗经》,或者说是无数部《诗经》。大家都知道,2500年前,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作品《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国风和小雅,就是当时采集的民歌。那么这个集中国口头文学之大成的数据库将有怎样的价值?这次将被数字化的民间口头文学,是五千年来农耕社会流传到近半个世纪前的最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它的原始性、原真性、文献性、整体性、资源性无可比拟。甚至可以说,历史上大量的传说、故事、谚语、歌谣只能在这里找到。60年来,许多口头讲述它的人早已不在,连收集整理者不少也已辞世。

经过长期的千头万绪的田野普查,一项不能或缺的阶段性的工作已经摆在面前,那就是对普查成果进行学术整理。一方面,是我们必须为每一项遗产建立科学和严谨的档案,这档案是一个国家必须拥有的。另一方面,遗产的保护更需要科学依据。特别是在非遗进入当今的市场化时代,如果没有经过学术认定的原真性的科学依据,没有专家指导,没有清醒的自觉,就会丧失文化的本色与个性的本质,致使非遗迷失在花花绿绿的市场中。近期我们启动的中国古村落代表作项目和口头文学的数字化工程,都是在这样的思考中展开的。

(摘自冯骥才《灿烂的口头文学永远相传下去》)

1.下列关于口头文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口头文学形式多样,几千年来像缤纷灿烂的花覆盖山河大地,成为我们的生活中必需的空气,并且代代相传,口口相传,直到今天。

B.口头文学能最鲜明和最直接地表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人间追求、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因为它是数千年来老百姓自己的精神创造。

C.我们的一代代先人用农谚、故事、神话传说、史诗等方式来传承精神、表达爱憎、教育后代、传播知识、娱悦生活、抚慰心灵。

D.口头文学是很多小说名著和戏曲名作的素材库,甚至不少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的文学史都是完全口口相传的的口头文学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口头文学在民众口头间无形地流动,自生自灭。我们正在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前一个文明必然瓦解,所以口头文学可以说是最易消亡的农耕文明。

B. 60年来,许多口头文学的讲述者早已不在,连收集整理者不少也已辞世。一个没人再说的美丽传说,会转瞬即逝,可见口头文学多么脆弱,而我们的整理又是多么必要。

C.少数民族鸿篇巨制的三大史诗和华北、中原与西北地区活态神话群的发现填补了中国文学史、文化史的空白,得益于中国知识界早期的口头文学的搜集整理。

D.中国民协统计的口头文学总字数超过8.4亿字,这既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又给我们带来了难题,而建立中华民族的口头文学数据库则是很好的答案。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500年前的《诗经》中最精华的国风和小雅,就是当时采集的民歌。而

60年来搜集整理的口头文学相当于无数部《诗经》。

B.民间口头文学的数据库一旦建成,它将是我国五千年来最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很多历史上的谚语、歌谣只能在这里找到,所以它的原真性和资源性无可比拟。

C.一个国家必须拥有科学的文化遗产的档案库,在这里每一项遗产都拥有严谨的档案,而遗产的保护本身更需要科学依据。因此对普查成果进行学术整理不可或缺。

D.如果没有清醒的自觉或专家指导,没有经过学术认定的原真性的科学依据,非遗在当今时代就会很容易丧失文化的本色与个性的本质,迷失在花花绿绿的市场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 。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焉。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祜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有删改)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两蜀多所调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来请绝其使 而绝江河

C.奸民日销钱为器 销锋镝

D.兵恃食,食恃漕运 非我也,兵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入寇巢穴之守必虚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善其策而不果行 小学而大遗

C.时韪其谋。 其皆出于此乎

D.是利尺寸而丧丘山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方平敢于直谏的一组是(3分)

①皆谓其论出姑息 ②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

③方平曰:此必妄也。 ④是利尺寸而丧丘山焉

⑤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⑥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昊打算用轻慢的文辞来写谴责朝廷的书信,并与之断绝关系以此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而张方平上书直言反对用兵。宰相吕夷简赏识他的计策但最终没有实行。

B.张方平审时度势,考虑周全。对元昊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这件事,他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尽快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隙,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张方平临危不乱,措施果断。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迅速果断地解散士兵,停止其它劳役,正值上元观灯,连续三天不关城门,百姓才安定下来。

D.张方平远见卓识,得到认可。他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8.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6分)

答:

(2)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焉。(4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春 尽

韩?(唐)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 作者曾在朝身居要职,几经沉浮,深感宦海凶险,遂漂泊异乡。此诗为晚年作品,时客居僻壤,亲朋息迹。)

9.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景?有何作用?(5分)

答:

10. 怎样理解颈联的内容?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飞湍瀑流争喧?,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_ 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 _ 。(李商隐《锦瑟》)

(5) ____________________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韩愈《师说》)

卷II (共103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懵懂(měng) 伺候(s) 萦岩峦(yng) 锲而不舍 (qi)

B.骨髓 (suǐ) ?视(chēn) 劳什子(sh) 其曲中规 (qū)

C.猗顿(yī) 厢庑(wǔ) 胳肢窝(gē) 度长?大(xi)

D.聒噪(guō) 吮血(yǔn) 蛤蟆陵(h) 削肩细腰(xiāo)

13. 下列选项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膏梁 韶光 谬种 走投无路

B. 荸荠 寒暄 形骸 自明得意

C. 霓裳 荻花 吞筮 莫衷一是

D. 驯熟 咨嗟 惘然 顾盼神飞

14.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义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敕造(皇帝的命令) 两靥(脸颊) 少不更事(经历)

B.阜盛(多) 乖张(听话) 撒手人寰(广大的地域)

C.窈陷(幽深) 湮没(埋没) 扪参历井(触摸)

D.夙望(原有的) 畏葸(畏惧) 寻声暗问(暗地里)

15.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比起一些严重超标、极度奢华的领导办公室,这位局长的办公室确实不算过分,但既然超标了,就绝不能犯五十步笑百步的错误。

B.每天早晨,高三年级的同学们早早来到教室开始晨读。有齐声朗读,也有自由背诵,读书声沸反盈天,响成一片。

C.这位年轻的节目主持人口才很好,非常幽默,在晚会进行当中经常发表一些不经之谈来逗观众开心。

D. 刚进校队时,李朗800米跑成绩最好,但队友王伟训练刻苦,成绩超过了李朗,教练感慨地说:真是青出于蓝啊。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根据《北京20192019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北京公交集团每年新增的公交车中,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车的比例力争达到大约70%左右。

B. 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而闻名,成为中国著名的风景文化名山。

C.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研讨会将于9月8日在广元市召开,届时专家将就蜀道文化线路申遗的价值以及如何申遗进行广泛而深入地交流。

D. 莫言认为,艺术创新是要冒风险的,有的创新被骂的一无是处,甚至不能让当时大部分人接受。

1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最喜欢的李白画像,来自于中学时代的课本。 , , 。; , 。李白的这张脸,与他的时代一起,作为中国文化的风向标,在古典的中国,熠熠生辉。

① 这张脸,不猥琐,不遑遑

② 那是典型的古代美男子的特征

③ 画像上的李白,白面有须,超然飘逸

④ 尤其是脸上的那双眼睛,蔑视权贵,气概豪放,浸淫着盛唐气象

⑤ 《陌上桑》里,罗敷就曾称赞自己的夫君为人洁白皙,??颇有须

⑥ 这张脸,充满了自信与傲岸、不俗与执拗

A. ③④②⑤①⑥ B. ③②⑤④⑥①

C. ③⑤②⑥①④ D. ③②⑤①⑥④

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告 别

崔砚君

一个人如果能见到对自己的吊唁或追悼那该多快慰啊!魏贤踏着月光回家的时候这么想。

10分钟以前,在铁道边,他遇上了本村的全福,并叫了他一声。那小子惊诧而恐惧的神态使魏贤感到惊奇!全福战战兢兢地说了句:你不是死了吗?家里正闹呢。就匆匆攀上了火车,留给他一个比活见鬼更害怕的眼神。我活着,你怕什么?魏贤颇不以为然。

他是半月以前同丝织厂的采购员出差,在千里之外的异乡遭遇了洪水,他们都被卷进旋涡,冲散了。采购员水性好,无疑是逃生了,回来为他报了丧。然而他并没有死,两个船夫救了他。

家里正怎样闹呢?媳妇和孩子们哭死哭活?可能。朋友、同事,会用沉痛的哀悼和隆重的葬礼告慰死者的。来的人很多,挤满了屋子、院子。院子虽然宽绰,摆花圈要占去很大一片地方。这使他感到欣慰。尽管他当民兵连长的时候违反过政策,他还是有威望的。如今他成了社办企业的负责人,交际面大了,人们对待他的死也还会尽心的。全福说家里正闹呢,恐怕是少说了一个热字,这小子有点二百五,像他爹。他爹太倔了。那年自己带着民兵要刨他家房后面的槐树,老头子急了,扒光了膀子搂着槐树骂街,骂他这个民兵连长是土匪。他叫人把老头子捆起来,挨村批斗。想到这些,魏贤突然感到心上压了块石头,这些人是要痛恨我的呀!听到我的死讯,怕是高兴坏了。

村里很静,地上铺满了树和房的阴影,月亮显得高远了。他推开家门,院落里的情景,使他想到已经开过了追悼会。他有点惋惜,在门口站了一会,缓缓地向深处走去。他这才看到了一盏油灯,一些花圈摆在摇曳着的油灯前面,为他默哀。倏地,他看到了自己摆在桌上、披着黑纱、夹在镜框里的一张照片。似乎刮来一阵凉风,他觉得有些冷,打了个寒颤。顷刻间他想到了许多事情,生与死,善与恶,过去与现在他的脸,他的流通着血液、交织着神经的脸抽搐了几下,从心底发出一声叹息。

北屋里嘤嘤的哭泣声,是她媳妇;东屋里小声争吵,是他的3个孩子。北屋里似乎挤着不少妇女,不断有人说话。想开点吧,哭也哭不活啦!是啊,孩子们都大了,能不管你?再说还有乡亲们,有什么事你找我女人们的声音,声音好熟,又有点陌生。东屋里似乎人更多,大家七嘴八舌的。突然,有人捶了一下桌子,接着爆发了一声吼叫:不商量商量怎么抚养你妈,就想着分财产,像什么话!是全福他爹!这种声音和气势与当年搂着槐树骂街的时候一样,现在听来却使他震颤,使他惶恐。

他没有勇气走进屋去,站在自己的遗像前面,悄悄地流下了眼泪,仿佛同过去的自己告别。

( 选自《北京晚报》 有删节)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全福并没有说错话,他话里的那个闹字,与魏贤理解的热闹的闹,并非一个意思。

B.魏贤回到家里时错过了开追悼会的时间,他觉得有点惋惜,是因为他很想看到一个隆重的葬礼,以此获得内心的安慰和满足,这说明他心里有些阴暗。

C.小说着力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主要人物自私的魏贤与善良的全福爹,目的就是告诫人们,活着要与人为善,不能与人为敌,否则死了也不得安宁。

D.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主要人物不少,有魏贤、全福、全福爹、魏贤媳妇和儿子、乡亲们等,作者对他们进行了生动地描写,使人物具体可感。

E.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通过日常的琐事,表现人性中的善良,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

(2)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魏贤这一人物形象。(6分)

答: (3)小说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着墨不多,但不可或缺,请分析理由。(6分)

答: (4)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不少成功之处,请从情节的设计和人物的塑方法造两个角度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探究。(8分)

答:

五.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奥黛丽赫本被誉为电影史上最美丽的女演员之一,她演技卓越,艺术生命长久。据说有人曾问她驻颜的秘诀,她就把美国作家萨姆莱文森的一首诗送给对方:

魅力的双唇,在于亲切友善的语言,

可爱的双眼,要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

苗条的身材,要肯将食物与饥饿的人分享,

美丽的秀发,因为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过它,

优雅的姿态,来自于与知识同行,

你的美好的流金岁月还在你的前方。

(诗歌有删节)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A 解析:将如同一种神奇的空气替换成必须的空气,形似简单压缩概括,实则是将比喻的相似点从无处不在偷换成了必须。

2. A 解析:从文章来看,口头文学是农耕文明的代表,在当前阶段会随着农耕文明的瓦解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最易消亡的原因是没人再说,转瞬即逝的口头转播。本项设置强拉因果。

3. B 解析:偷换概念:集中国口头文学之大成的数据库的价值在于它的原始性、原真性、文献性、整体性、资源性无可比拟,即使数据库没有建成,近60年整理的口头文学本身也是最宝贵的文学遗产。

4. C 解析:A 项指征调;指打开粮仓 B项 断绝;横渡 C项 销毁 D项 军队;兵器

5. B 解析:A 的;取独 B项 表转折却 C项 他的;难道D项 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于此

6. B

7.A 解析:原文意为元昊将要反叛,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意图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下;上书直言反对用兵错,应理解为上书反对草率用兵。

8. (1)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借口,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采分点:适、有以、顷、以、除、判断句式)

(2)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一天天地)堵塞,这是得到了尺寸的小利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啊。(采分点:者、以为、日、而)

9.颔联选取了水、花、云、雨等意象(1分),描绘出一幅涓细的水流载着落花漂浮而去,片断的云彩洒下一阵雨点,飘落在孤村的图景(1分)。细、浮、别、断、孤这类字眼的运用,渲染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2分);且自然地融入诗人沦落无告的身世之感(1分)。

10.芳时恨,是指春归引起的怅恨,越是闲空,对季节的转换就越容易敏感(2分);迥,偏远的意思(1分)。蕴含了作者眼看春光逝去而无力挽回的惆怅以及身居僻壤亲友不至的孤寂之情(2分)。

11.

(1)?崖转石万壑雷 (2)万里悲秋常作客 (4)梦啼妆泪红阑干

(4)蓝田日暖玉生烟 (5)君子生非异也 (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2. B 解析: A项 sc C 项gēgā D项 yǔnshǔn xiāoxuē

13. D 解析: A项膏梁应为膏粱,B项自明得意应为自鸣得意,C项吞筮 应为吞噬。

14. C 解析: A项 靥:酒窝; B项 乖:不顺,不和谐 D项 暗:悄悄的

15. A 解析:沸反盈天: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此处不合语境。不经之谈:指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此处是望文生义。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16 C 解析:A项大约与左右语义重复 ;B项 主宾搭配不当,因李白前应加天姥山D项 递进关系错误,应是有的创新不能让当时大部分人接受,甚至被骂的一无是处。

17. D 解析: ③承接前文的画像。 ②中的那是指③中的有须。 ⑤进一步举例证明。①⑥是总说脸的精神面貌,由外在的美转入内在美。④是由前文的面到点,突出眼睛,且盛唐气象呼应结尾句。

18.(1) A 3分;E 2分;D 1分;B 、C 0分。解析:B项 说明他心里有些阴暗C项 主旨概括错误;D项 列举的不全是主要人物;E 项 葬礼非日常的琐事。

(2)当过民兵干部和社办企业负责人,说明他有一定生活阅历,比较精明能干(2分);他曾经与全福爹产生矛盾冲突,但当他听到自己死后 全福爹能为他仗义执言训斥分财产的儿子的时候,能够真诚反思与忏悔,说明他知错能改、有良知(2分);进屋前他想象着自己的丧事怎样热闹和隆重,表明他一直觉得自己有威望受尊重,说明他有自负和自大的特点(2分)。

(3)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环境(2分);渲染出宁静凄冷的氛围,也衬托了魏贤当时低沉的心情(2分);为后文魏家院子里的悲痛营造了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

(4)要点:

情节设计

1.题目巧妙,一语双关:告别二字既体现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又突出了小说主人公起死回生后向旧我告别的主旨。(3分)

2. 线索清晰,穿插巧妙:以我的心理活动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始终,同时穿插进了出差遇险、获救返乡、妻子悲戚、乡亲劝慰、全福爆发等情节,可谓匠心独运。(3分)

3.铺垫自然,照应巧妙:全福的一句家里正闹呢,看似闲笔,其实为后文东屋里3个孩子闹财产纷争做了必要的铺垫,使情节发展给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前后照应。(2分)

人物塑造方法

1. 突出的心理和细节描写塑造主要人物。读者从魏贤回家前想象家中葬礼的内心活动中可以看出他性格中自负与自大的一面,从他对全福等人的猜忌中感受到他的狭隘,从他两次站在遗像前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了他内心的触动和变化。(3分)

2 传神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塑造次要人物。全福爹虽然着墨不多,但形象极其鲜明:一句老头子急了,扒光了膀子搂着槐树骂街,骂他这个民兵连长是土匪表现了他倔强率直的特点;而结尾他的一声吼叫,又让读者为他的正直善良、憨厚仗义而动容。(3分)

3.对比衬托的手法:全福爹与魏贤对比鲜明,前者从侧面衬托了后者的形象,使后者的变化显得真实可信,彰显了小说的主题。(2分)

19.作文(60分)

立意简析:美是个古老的主题,但常说常新。什么是美丽?如何使美丽更长久?概括诗的内容,不难看出,真正的美是源于一个人内心的品质,它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是跨越时空的永恒的绝美。具体说,美是亲和,是善良,是关爱,是助人,当然也是学识和修养笃信并终生践行之,才能将青春之美升华成生命之美。

学生可围绕上述内容立意,选取以上一个或几个角度有重点的展开。

评分标准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应天宋城)人。从小聪明过人。被举荐为茂材,才能出众,任昆山知县。赵元昊将要反叛,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打算(意图)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方平向朝廷请求说:(应)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籍口,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趁此机会)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当时国事强盛,都认为他的意见是姑息纵容,(最终还是)决定用兵。方平奏上《平戎十策》,认为:入侵敌寇后方巢穴的防守一定空虚,应该挥兵直扑那里。宰相吕夷简赏识他的计策但最终没有实行。

元昊臣服后,与契丹有嫌隙,来朝请求断绝与契丹的往来。方平说:(如果这样做,这是)得到了新近依附的西夏,却失去了长久和好往来的强大对手,不是合适的办法。应该赐诏给元昊,让他谨慎处理,只要嫌隙早晨消除,那么封册就在傍晚下达。这样,对于西、北就能两得。当时肯定了他的计谋。

任益州知州。还没到任,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摄守急忙调兵修筑城墙,日夜不得休息,百姓很受惊扰。朝廷听说后,调发陕西军队,不断前往守蜀。下诏催促方平随之前往,答应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处事,方平说:这一定是谣传。路上遇见驻守兵卒,都让他们回去,其他劳役都停止。(此时)正值上元节张灯,(方平让)城门三天不关,蜀地百姓才安定下来。

正值西部边境用兵,两蜀多有征调,方平因此上奏免除(两蜀)额外赋税四十万。又建议:国家在陈留建都,不像雍、洛那样有山川可以凭恃,只是依靠重兵来立国而已。军队依靠粮食,粮食依靠水道运输,水运以汴水为主,其便利可以直通南海。天圣以前,每年征调百姓对汴水进行疏浚。其后,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堵塞,这是得到了尺寸的小利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皇上称好,都按照他的意见实行了。

王安石放松铜禁,奸民每天销毁铜钱作为器用,铜钱渐渐亏缺。方平极力论述其害,请求责问王安石:把几朝的法令典制,一下子全部废除,是什么用意?皇帝采用了他的意见。

元?六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8年高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解析
下一篇:高中高一语文寒假试题答案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模拟试题2019】相关文章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模拟试题2019】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