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景育人的四个途径

逍遥学能  2018-10-02 12:08

作者:丁维升

语言文字有着无穷的魅力,通过品味欣赏,就能透过文字的小窗,来到窗外的无限景色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渗透,就是要打开这扇窗,让学生看到、走进、沉浸在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美景之中,以美育美。当然,景中有自然风光,更少不了灵动的人。

一、创设情境,再现美景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适时播放一些配乐朗读录音,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通过富有感情的语言描绘,启迪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再现自然与生活的美景。如教学《荷花》一文,我这样创设情景: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通过画面展示,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学生进入了文字所描绘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跃于纸上。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来到荷花池边,眼前出现了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感受感受叶儿的油滑、花瓣的细腻。随着教师语言的描绘,运用移情想象,学生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朵朵洁白的荷花,情不自禁地沉浸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中。

二、敲打文字,勾勒美景

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进行推敲、琢磨,尤其是诗歌中的精炼字词,稍加勾勒,就是一幅让人驻足欣赏的图画。例如,在教杜甫的《绝句》一诗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前两句中的两个动词“鸣”“上”展现的是动感强烈的画面;后两句中的两个动词“含”“泊”呈现的画面是静止的;此外,“黄”“翠”“白”“青”“雪”等词构成了一组明亮艳丽的色彩;一个“鸣”,小黄鹂那清脆热烈的歌唱便在耳边响起。到此,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相宜的图画,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审美情感。

三、放飞想象,感知美景

感知是儿童参与审美活动的直接途径和心理基础。唯有形状、色彩和声音等具体形象,才能刺激儿童感觉器官的兴奋,从而获得对事物美的认识与判断,产生审美感知。要感知寓于文章的各种美的形态,须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具体形象。

如《鸟的天堂》的第一段写傍晚时分,作者和朋友划船去游玩,描绘了鸟的天堂所处的特定背景。教学这段时,我以“向着河中心移去”的“移”字为突破口,组织学生讨论:“移”字能否改成“驶”字?为什么会听到“一曲音乐”?我紧接着板书“太阳、山坡、红霞、石子路、小船、竹竿、河面”等表示物象的词语,为学生探景搭桥。接着,我用缓慢抒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乡村傍晚图:“天晚了,太阳落山处,留得一抹灿烂的红霞,一条洁净的石子路从乡村蜿蜒而出,静静地躺着。石子路的尽头是条大河,河边几棵大树下停着几只小船。”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展开想象,依据生活经验重新组合表象,生动感知到“鸟的天堂”多姿的静态美。

四、巧借插图,欣赏美景

美,蕴含于万物之中。语文课本配有众多插图,通过观察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再来看插图,静止的画面就会动起来,撞击学生的心灵。在教学《司马光》一文时,我给孩子们观察课文的插图,图上司马光正搬起石头向着大缸砸去,缸被砸破了,水哗哗向外流出。我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仔细看图,然后启发学生:“这些小朋友中哪一个是司马光?”一个学生说:“正在搬石头的那个。”我接着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马上回答:“课文里讲到是司马光用石头把缸砸烂,救出自己的朋友。”我及时表扬这个学生,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是个认真读书的孩子,说说你还看到什么了?”他自信地回答:“我还看到旁边有几个小朋友。”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全体学生观察插图:“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去救人?”有的学生说:“这些小朋友都很惊慌,都没有想出办法救那个掉进水缸里的孩子。”我进一步问:“你是从哪里看出这些小朋友很惊慌的?”这时,一个学生抢着回答:“他们有的张大了嘴巴,有的正在哭泣,还有的正在向外面跑,只有司马光想出了救人的办法。”

这样,学生观察十分细腻,对人物事件分析很到位。最后,我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同学们说的真不错。那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学生思维活跃,对司马光的认识全面准确:“他很聪明。”“他遇到事情一点都不惊慌。”“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懂得想办法。”“我也要像司马光一样,同学遇到困难一定去帮助他!”学生说得太棒啦!

总之,巧借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多方面作出辨析判断,理解外貌描写的作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发出内心的赞叹,充分感知司马光遇事冷静、头脑灵活的人格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套路 怎样提高语文成绩
下一篇:高考阅读短文《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以美景育人的四个途径】相关文章
【以美景育人的四个途径】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