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4-05-23 09:35
学无止境,高中是人生成长变化最快的阶段,所以应该用心去想,去做好每件事,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历史人物简介:庄希泉”,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学子。
中国历史人物简介:庄希泉
庄希泉(1888-1988),出于厦门,祖籍福建安溪。9岁时入私塾读书,后就读于厦门东亚书院,又到前清举人周墨史创办的私人学馆读了几年书。
当时,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正积极在海内外筹建革命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905年,厦门等城市爆发了大规模的抵制美货运动。就在这种大背景下,庄希泉于1906年随同父亲离开厦门,到上海经商。两年后,他就当上了其父开办的“庄春成商行”的经理,其经商才能得到父亲的充分赏识。他在上海一面秉承父命,锐意经营;一面在爱国运动的激励下,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书报,结交爱国志士。他经常去福建反清志士在上海聚会的泉漳会馆和泉漳中学,与革命青年聚会,议论天下大事。他经常阅读《苏报》以及章太炎、邹容等人的著作,接受革命思潮的影响。
在上海结交的爱国志士中,沈缦云最为著名,也是庄希泉最亲密的朋友。沈缦云是前清举人、同盟会会员,是当时上海商界的活跃人物。他曾经资助创办《民吁日报》和《民力报》,宣传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后,沈缦云在上海积极策划响应。上海光复时,他出任沪军都督府财政总长。由于此时海关仍为帝国主义所把持,革命政权陷入财政困境。危难之际,沈缦云奉都督陈其美之命,邀请庄希泉、孔天相等人,组织南洋募饷队,到海外向华侨筹款。庄希泉毅然将生意搁置,作好赴南洋的各种准备。
就在临出发前,沈缦云被调往南京任职。南洋募饷队队长一职,改由孔天相担任,庄希泉任会计。募饷队到达南洋后,受到各地华侨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解囊相助。身为队长的孔天相却暗中吞没公款,中饱私囊,在侨胞中造成极坏的影响,致使筹款工作难以开展。在这种困难局面下,庄希泉挺身而出,一面揭露孔天相的劣行,消除由他造成的不良影响,重塑募饷队的声望;一面将所发生的事情电告上海军政府,并请示如何继续筹款事宜。上海军政府很快回电,撤除孔天相的职务,改由庄希泉任募饷队队长。在庄希泉的带领下,募集数十万两银元军饷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这次南洋之行,成为庄希泉参加实际革命工作的新起点。他结识了陈嘉庚等一大批爱国华侨领袖,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马来亚槟榔屿募捐时,他不但受到了当地同盟会员的大力支持,而且,由同盟会会员陈新政等人介绍,加入了同盟会。
南洋筹饷任务完成后,庄希泉返回上海。1912年4月,孙中山被迫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从事实业救国。他在上海创办中华实业银行,在国内外招股。沈缦云和庄希泉奉命前往南洋募股50万元。他们先后抵达新加坡、槟榔屿、缅甸等地,所到之处,华侨无不踊跃认股,不到三个月,便筹足预定的股额资金。1913年5月,中华实业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孙中山任名誉董事长,沈缦云为总行行长,庄希泉在新加坡任南洋总分行协理。
“二次革命”失败后,由于政局动荡,军阀割据,中华实业银行被迫停办。庄希泉于1916年在新加坡创办中华国货公司,积极抵制洋货、推销国货。与此同时,庄希泉又致力于兴办教育,探索教育救国的道路。他看到当地华侨众多,但接受华侨子弟上学的各类学校却为数甚少,认为必须尽快改变华侨的教育落后局面。他多方呼吁增设学校,自己则于1917年率先创办南洋女子师范学校。为了维护华侨的教育权利,他不顾个人安危,同殖民者进行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南洋女子师范学校积极响应带头上街游行示威。对此,英国殖民当局设法限制。1920年5月,马来亚英国殖民当局颁布《海峡教育条例(草案)》,企图限制华文教育,泯灭中华文化。庄希泉与夫人余佩皋,以及陈寿民、张国基等华侨教育界人士,激于义愤,奋起抗争。他们发起成立华侨学务维持处,作为领导斗争的核心组织,号召华侨各界,急起声援。结果,在抗议书上签名的竟达20余万人,声势浩大,震动南洋,成为继五四运动后,在海外发生的一次影响较大的群众爱国运动。
这场爱国斗争的矛头,对准英国殖民当局,殖民统治者害怕事态进一步扩大,因而不顾广大侨胞的强烈反对,于7月24日拘留了庄希泉。根据英国法律规定,拘留只限两个星期,但庄希泉却被无理关押了三个月。在牢房里,庄希泉毫不示弱,继续抗争。在广大爱国侨胞的支持下,庄希泉聘请律师,把官司一直打到英国伦敦,直接向伦敦法庭告了殖民政府总督的状。结果,庄希泉胜诉,伦敦法庭终审裁决,“总督拘留逾期违法,庄希泉予以释放”。这是庄希泉第一次坐牢。这场斗争的胜利震动了整个南洋侨界,也使庄希泉扬名于马来半岛。但是,英殖民当局将庄希泉视为危险分子。次年初,庄希泉即被驱逐出境。
回国后,庄希泉决心继续从事教育救国。他与夫人余佩皋在厦门创办厦南女子师范学校,并撰写《南洋英属教育之危机》一书,揭露英殖民主义者在教育方面的罪恶行径,论述华侨教育的现状及发展侨教的重要性。
1925年,庄希泉加入中国国民党,任福建省临时党部执行委员,积极推进国共合作。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庄希泉在厦门积极联络各界人士,组织外交后援会,开展罢工、罢市、抵制日货斗争。日本人极为恼火。由于庄希泉父亲曾在台湾做生意,领过台湾籍民(当时台湾处于日本统治下)的护照。日本领事援引“台湾特别法”,以“日本侨民,不得参加外国政治结社”为借口,将庄希泉押解到台湾监禁。庄希泉又在日本的监狱里度过了九个月。在多方营救和舆论压力下,日本当局不得不将其释放。
获释后,庄希泉于1927年春回到上海。为了清除被日本人强加在头上的“日本侨民”的耻辱,他在抵达上海后,就申请办理中国公民证,并在《新闻报》上发表声明,重申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并将名字改为庄一中,并刻章留念。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开始“清党”,捕杀共产党人,迫害国民党左派,庄希泉夫妇也被列入黑名单。在周恩来的援救下,他们虎口脱险,辗转来到菲律宾。庄希泉与王雨亭一起,在当地华侨的帮助下,创办《前驱日报》,宣传爱国主张。1934年,庄希泉回厦门省亲,被国民党蓝衣社特务拘禁,坐牢一个多月,由于各方奔走营救,获得释放。庄希泉随即远走南洋,第二次来到菲律宾。他继续在当地办报,并发行苏联电影,在华侨中开展爱国宣传。
抗日战争爆发后,庄希泉由马尼拉移居香港,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一方面组织闽籍爱国分子,在福建救亡同志会的领导下,宣传抗日,救济难民;同时协助台湾革命同盟,创办《战时日本》杂志,揭露日本侵华罪行。另一方面,他继续兴办学校,先后发起创办建光学校和立华女中。
1941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攻陷香港。在香港即将沦陷时,中共南方局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安排在港的知名进步人士撤回内地,庄希泉才迁往桂林。在桂林和重庆,他先后组织闽台协会、闽台建设协进会,直接帮助共产党做工作。1942年,中共南方工委和广西省工委遭到破坏,庄希泉冒险掩护中共地下党员,并秘密协助广西党组织与党中央取得了联系。为了给地下党组织筹措经费,他离开桂林,经湛江、澳门潜回香港,将留在香港的全部动产运回内地拍卖,所得钱款全部交给党组织做经费。
日本投降后,庄希泉回到香港。他往返于香港和新加坡之间,在新加坡创办经营侨汇的捷通行,并经营进步电影和进出口贸易。1945年,庄希泉向中共组织提出入党要求。党组织一方面欢迎他的入党要求,一方面建议他暂时留在党外,以便更加广泛地团结海内外华侨各界人士,协助党组织做好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庄希泉接受了这一安排。1947年,庄希泉在香港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兼任香港工商委员会委员,积极协助中共做海外侨胞的统战工作。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期间,庄希泉受中共中央南方局委托,由香港出发,专程飞往新加坡,邀请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参加政协会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庄希泉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0年回国到任。
1950年后,庄希泉除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侨委会副主任委员外,还先后兼任中侨委生产救济司司长、难侨处理委员会主任等职。1956年,庄希泉力排众议,主张尽快建立侨联组织。同年,全国侨联正式成立,陈嘉庚任主席,庄希泉当选为副主席,后任侨联代理主席。他是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
1977年以后,年近90高龄的庄希泉又挑起侨务工作重担,投入侨联的恢复与发展工作。1978年后,历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届全国侨联主席、第三届全国侨联名誉主席,并兼任华侨大学董事长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等职。他在安置归国华侨、发展侨乡生产、维护侨胞和归侨的合法权益、加强侨胞团结和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是著名的华侨领袖和新中国侨务工作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82年,庄希泉被邀请列席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不久即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得到中共中央的迅速批准,实现了平生的夙愿。
1988年5月14日,庄希泉病逝于北京,终年100岁
中国历史人物简介:庄希泉由整理提供,愿考生学业有成。更多关于高中历史考试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