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8-09-23 11:52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
1.中国人民曾经有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也有过紧衣缩食的日子,但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是在 ( )
A.新中国成立以后 B.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C.“文化大革命”以后 D.改革开放以后
2.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用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达到的程度。恩格尔系数从高到低将居民生活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和富裕四个阶段,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生活水平越高。目前,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按国际标准计算的 水平。 ( )
A.温饱 B.小康 C.发达 D.富裕
3.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你可知道,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
A.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军装,千篇一律 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4.“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后,中国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以下属于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吃饭情况的是 ( )
① 食物匮乏单调 ②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③野菜充饥 ④讲究绿色食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王伟的爷爷说:“爷爷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王伟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出现这一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
①改革开 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②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③城乡人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④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粮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摘编自《百年中国》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关于电视机产量的数据制作下表:(单位:万台)
[
请回答: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材料二中的数据,你能够发现哪些问题?(两个以上)试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3)以上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8.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60年代,城镇居民定量每人21斤,有人饿出了浮肿病。今天的人感到奇怪:“我们今天每月吃了21斤呀,为什么你们会饿出浮肿病呢?”因为今天中国人的物质水平发生了变化,“吃饭”这个词汇,包含着越来越多的“吃菜”的意思,而60年代,每月仅有3两左右的油和肉。在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接队到山区和郊外挖野生植物的块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的不足。
材料二 近几年,吃野菜成了一种时髦。过去许多不登大雅之堂的野菜,渐为人们青睐,上了菜桌。很多天然草地上的野菜,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高维生素含量的野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常有药用功效,食疗兼宜,这几年不断被开发利用,而且具有很广阔的前景。
(1)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吃野菜”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60年代,城镇居民定量每人21斤,有人饿出了浮肿病。”这是真的吗?为什么“我们今天每月还吃不了21斤,而当时还会饿出浮肿病来呢?”
答案
1.D 2.B 3.C 4.C 5.C 6.A
7.(1)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物资匮乏,国家对生产和供应不得不按计划加以控制和分配。
(2)提示:问题①,电视机产量不断增加。原因,电视机生产能力提高、人们购买能力增强等。问题②,彩电需求不断增加。原因,人们对电视机质量与档次的要求越来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在提高。问题③,黑白电视机退出消费舞台。原因,电视机生产技术和功能更新快。(凡符合题意的均可)
(3)主要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的变化。
8.(1)材料一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野菜,作为粮食不足的补充;材料二是为了丰富生活。
(2)是真的。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主食的比例下降,副食和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在60年代,只吃主食,根本就没有副食和果品,21斤粮食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所以人们饿出了浮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