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探讨

逍遥学能  2014-05-20 10:11

本文以人教版关于二倍体(diploid)概念的几次变化为例,具体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版本教材和工具书,对二倍体(diploid) 这一词汇的定义,从而说明,二倍体(diploid) 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到底什么是二倍体(diploid) 。通过查阅文献书籍后,关于二倍体(diploid) 概念的定义,概述如下:

 

1.二倍体(diploid)概念概述

 

1.1国内教材

 

1.1.1人教版

 

第一、旧人教版第二册(2003年版P48):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第二、新人教版必修2(2004年版P48):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第三、新人教版必修2(2007年版P87):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diploid) 。

 

第四、新人教版必修2(2008年版P87):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也有地区(如广东)的教材这样描述:由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1.1.2浙科版

 

在该套教材中,对二倍体是这样定义的: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1]。

 

1.1.3中图版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中,是这样定义二倍体概念的: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和由这样的细胞组成的个体,称为二倍体[2]。

 

1.2、国外教材

 

1.2.1BSCS

 

由具有成对染色体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称为二倍体[3]。

 

1.2.2科学发现者

 

由每一种染色体都含有两个拷贝的细胞组成的个体,称为二倍体[4]。

 

1.3、高校著作

 

1.3.1《基础生命科学》[5】

 

对二倍体的定义是:多数动物和植物的体细胞是二倍体,即每一个体细胞核中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

 

1.3.2《遗传学》

 

刘祖洞先生主编的经典遗传学教材《遗传学》中对二倍体,是这样描述的:每一身体细胞中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即两个配子结合后,具有两组染色体[6]。

 

1.3.3《Essentials of Genetics》

 

《Essentials of Genetics》,对二倍体的定义是:each diploid organism contains two copies of each gene as a consequence of biparental inheritance.具体是指:每一类二倍体生物,都包含两套来源于双亲的遗传物质的相同副本。这里的副本,是指同源染色体[7]。

 

1.4、工具书

 

国内部分权威的生物学词典工具书,关于“二倍体(diploid) ”这一概念的解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观点:

 

1.4.1 二倍体(diploid) 指正常体细胞(合子)中含有两组染色体的个体。[8]

 

这是部分工具书对“二倍体(diploid) ”的定义,主要界定了它的范围,正常体细胞,而且是能形成合子的体细胞,含有两组染色体。并且这里的合子,就是指由雌雄性配子 (卵子和精子) 融合形成的新细胞 (受精卵)。

 

因此,这一观点,也可以这么阐述:二倍体(diploid)  指由雌雄配子融合形成的正常体细胞 (受精卵)中,含有两组染色体的个体。

 

1.4.2二倍体(diploid) 又名二元体,指细胞含有两组染色体的个体,[9]或者指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10]

 

这一观点,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工具书所采纳的。

 

2.二倍体概念争议及评论

 

2.1高中教材关于二倍体概念的争议

 

从上述关于二倍体概念的概述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仅人教版教材关于这一概念的阐述,始终围绕着“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这一句要不要,而几易其稿:其中,旧教材2003版和新教材2004版,2008版对二倍体都是这样阐述的: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而随后的2007版,却变成了: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这和我国大部分生物学权威辞典和刘祖洞先生编写的《遗传学》等著作一致。

 

但是,到底需不需要在界定二倍体时,加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这一来源呢?

 

2.2评论

 

2.2.1由受精卵(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

 

这个定义,如何解释营养生殖这一繁殖方式得到的个体呢?营养生殖是由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是一种典型的无性生殖方式。例如,甘薯的块根繁殖、草莓的匍匐茎繁殖,竹类、芦苇、白矛和莲的根茎繁殖,马铃薯的块茎繁殖、百合和洋葱的鳞茎繁殖、水仙和芋的球茎繁殖及秋海棠的叶芽繁殖,均为自然营养繁殖。还有人工营养生殖方式:分根、扦插、压条和嫁接等。组织培养也是人工营养繁殖的一种方法:如胡萝卜的组织培养实验。按上面这个定义,没法判断这样的方式得到的植株,是否属于二倍体。

 

还有克隆现象: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如多利羊的二倍体归属,这个定义仍然无法给出。

 

2.2.2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diploid)

 

这个定义,怎么解释,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呢?如马铃薯是四倍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配子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由这个配子直接形成的马铃薯植株体细胞中,也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这植株不是二倍体,而是单倍体。

 

若从上述定义角度来看,这样的植株应该叫二倍体植株。

 

3.总结

 

上述两类关于二倍体概念的定义,是现在辞典,著作,教材中使用最广泛,频率最高,也被大家所习惯的两大概念。但是它们各有缺陷,不完善的地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生物新技术的产生,多少会对原来一些经典的生物概念产生冲突,也会给一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时造成不便的困惑。曾有人统计,高中生物教材中出现较难记忆和理解的概念(不包括名词术语)就多达320多个。[11]因此,弄清楚概念的来源,本质,及时的更新拓展教材某些概念的内涵,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生物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吴相钰,刘恩山.遗传与进化[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0;

 

[2]张新时主编.遗传与进化[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16;

 

[3]BSCS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译.生物科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106;

 

[4]奥尔顿.比,格斯等著,曾立等译.科学发现者.生物-生命的动力[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487;

 

[5]吴庆余编著,基础生命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9;

 

[6]刘祖洞.遗传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0;

 

[7]William S.Klug. Essentials of Genetics(影印版)[M].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2:20;

 

[8]武广华,臧益秀主编.中国卫生管理辞典[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

 

[9]余传隆,黄泰康等主编.中药辞海(第一卷)[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2;

 

[10]袁世全,冯涛等主编. 中国百科大辞典[M].北京: 华厦出版社,1990,9;

 

[11]庄庆芬.新课程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2009,6(152). 

 

作者简介:邓过房,1984年9与出生,硕士,中教一级,“国培计划(2011)广西壮族自治区初中生物班”专家团队成员,人教网名师专栏教师,现任职于广东省重点中学中山纪念中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概念图汇编
下一篇:第3节 伴性遗传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探讨】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探讨】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