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8-09-20 17:18
【原题回放】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自古以来,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都非常注重祭祀先人。但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迁徙越来越常态化了,每逢清明,总有远在外地的人们不能回乡祭祖,于是一项“微信直播代客祭扫”的新服务在民间悄然兴起。对此类现象,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坦然接受。
对此类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呢?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考场作文】
虚拟,让情义更真实
①社会的进步让人类迁徙得更远,也让清明时节回乡祭祖越为困难。于是“微信直播代客祭扫”应运而生,若蔚然壮大,想必很快就将滚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②对此,我认为它的合理性大过于它的其余争论。即使直播环节中有诸多不完善,但经历与现实的磨合后,将呈现给我们全新的方式。同时,它的诞生,也让我们有机会对未来世界来个“惊鸿一瞥”。
③许多重视仪式感带来的肃穆的现代人定会对此惊慌。他们的踟蹰乃至拒绝,很大程度上源自客观物质的疏离而可能导致的情义的淡薄。让他们难以想象的,是对着电子屏而非纷纷清明雨,没有天地万物的情绪感召而在人工化的场合落泪。
④但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人们祭祖追思的情感的来源与寄托之处。仪式的场合不过是个催化剂,无论以何方式追悼,总是殊途同归。无论是曾子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还是孟子的“养生丧死无憾”,都侧重于情思的寄托而非仪式的举办。如果我们可以厘清祭祖仪式不过是披在缅怀祖先的情绪上的一件外衣,那么适时地撕去这块布,反而更可以看清一个人的情感是否真挚。在所有伪君子的情怀遮羞布被粉饰后,我们更会明白眼泪的来源??并非凄清的场合环境,而是内心的悲恸。
⑤社会滚滚发展至今天,很少再有方式的更迭是以腥风血雨为陪衬。但从“直播游戏”“直播课堂”“直播大型活动”乃至“直播祭扫”这些以虚拟为联纽的活动方式的不断发展来看,社会正缓缓由“人情构造的虚拟”向“虚拟构造的人情”转变。也许目前的种种经验,误导我们把虚拟视作人际的隔阂,但虚拟的存在合理性正在彰显。祭扫的追思,目前尚仅能用思想去追逐逝去的时间,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也许死者的音容笑貌,会能在眼前呈现。
⑥村上春树曾写“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以生的一部分保留下来”。亲自去祭扫,是去追寻这保留的净土,而直播也是。它让我们的追思有了更多的可能,而技术的更迭也会让“死”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空话、虚情假意的眼泪,它促进着我们脱下仪式的外衣,正视内心的情绪,让所有飘于空中的情义,塌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