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指导: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逍遥学能  2018-09-17 22:16

创新是一种让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想法、新结论,创造新事物的学习,其特点是推陈出新而非墨守成规。创新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变革,其最终目的在于开发、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江泽民总书记曾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21世纪教育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应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放飞想象的课堂,是鼓励学生探究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所重视的应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答案的统一,结论的吻合。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打破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大胆的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能让学生脸上绽放出发自内心的微笑、能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流下激动的泪水,那么我们的语文教育也就十分成功了,学生也能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了。

一、 大胆质疑,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创新思维来自质疑。“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学生多角度质疑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疑难。

语文阅读教学中处处有疑:(一)在课始可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后的质疑,如教学《“私塾先生”》时,问学生遇上了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学生提出了问题:“什么叫私塾?”“什么是私塾先生?”“课题为什么要加上一个引号?”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为理解课文作了铺垫。(二)在教学课文中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性的质疑,如《跳水》一文,在教学到船长命令孩子快向海中跳,不然他就要开枪时,有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船长数完了‘一、二、三’,这孩子仍没有跳水,那么船长是否会像他所说的那样向他的儿子开枪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激烈的争论,他们各抒己见,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有的说船长不会开枪,因为孩子毕竟是他的亲生儿子;有的说,船长会开枪,因为他是船长,说的话要算数,再说孩子在横木上待长了,也会掉下来摔死的。一经过讨论,最后同学们达成共识,那就是船长不会忍心打死他自己的儿子,他最终目的是为了救孩子,因此,即使船长开了枪,也只是吓唬孩子,迫使孩子跳水的。这时候,有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孩子跳入水中,很可能会被淹死,因此,船长的方法并不能保证这个孩子一定就能脱险,那么还有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呢?”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全被激活了,他们想出了许多办法。此时,教师适时组织读议:“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文,然后将你们所想的办法与船长的方法进行比较,看看究竟是谁的办法好!”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当时这种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船长的决定是正确的,同时根据当时的环境来看,船长的决定也是可行的,因为海面风平浪静,孩子跳入水中能被水手迅速救起。这样通过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惑,不但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三)在课后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性的质疑,如教学完在《田忌赛马》后,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了疑问:光调换马的出场顺序,齐威王能赢吗?这时课堂上学生都动起来了,摆马、画对阵图,运用他们的创新思维,发挥了他们最大的潜能,想出了四种方法,证明齐威王也能赢。课后,我又以《我给齐威王写信》为题,让他们给齐威王提建议,出良策,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启发想象,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

(一) 利用插图,启发想象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课中有一幅插图,描绘了董存瑞昂首挺胸,托起炸药包,导火索哧哧地白烟,闪着火花的情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首先着眼于整个画面,对各种事物都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让学生对当时的环境有个大略的了解。在观察整个画面的基础上,重点观察董存瑞动作和面部表情。最后引导学生想象董存瑞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创设课文中所没有或比原文更生动,更形象的情景来。学生通过观察图画,阅读课文,想象情境,在头脑里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进一步体会到董存瑞的内心世界和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为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 创设情景,触发想象。

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景,营造适宜的氛围,突出教材的动态性,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的共鸣,让学生触景生情,由情创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我在教学《夜宿山寺》时,先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具体操作时,我用语言描述,将古诗的内容,结合写作背景,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吟诵原诗。再通过配画、配乐、指导朗读,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诗人对寺院里高楼的描写,体会诗境。通过做动作表演读、想象画面,领悟诗情,体会到诗人对山寺夜景的喜爱、赞赏。

三、 鼓励辩论,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而阅读教学中的辩论,就是落实这一理念的很好载体。由于学生认识上的个性差异和阅读经验的不同,在阅读教学的进程中,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也往往有较大的差异,辩论其实就是充分利用这种“差异资源”,或让学生辩论求真,或让学生各抒心灵、多元解读。如有位老师在教学《两块银元》时,一位学生提出刘司令和邓政委根本不用“赔”孙老汉两块银元,因为茶壶根本不是他们打破的。有许多同学表示明显地反对,也有不少同学积极响应,一时不可开交。这位老师审时度势,决定调整预设,随机组织辩论来推进教程。学生照例按不同观点坐成两大阵营,讨论准备支持各派观点的理由,有的从课文上寻词析句,有的交流相关的生活知识经验。尤其是对文本的关注到了热情高涨的地步,因为此时的研读文本是为了寻找论据,发表高见,支持自己的观点。辩论使得学生经历文本的过程具有了十分强烈的目的性,它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高频度的训练。

又如一位优秀老师在上《落花生》一课时,在学生理解了“体面”,“只讲体面”,明白了文中父亲是要许地山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后,老师并没有满足,搞了一个“实话实说”的辩论,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两者只能择其一,你想做什么?

生:花生埋在地里很凉快,而苹果、石榴虽然漂亮,但总要在枝头遭受风吹雨打。

生:默默无闻,脚踏实地才是真。

生:苹果、石榴不仅长得好看,也很实用,我们不是很喜欢吃吗?所以,他们有的是炫耀的资本。

生:我们落花生有用但非常谦虚,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生:做落花生是旧的观念,做苹果、石榴是我们21世纪的观念。如果像花生那样,大家都瞧不起你,我们应该让大家都看到你的长处,才能得以重用,

生:对,这就是我们现在做广告宣传的目的。

生:现在公司招聘,看重的是知识与能力,最漂亮但没有知识是没人要的。

生:你说得很对,可是,你们如果将知识、能力都藏起来,谁都不知道,又有什么用呢?

师:好,辩论到此为止,同学们经过这次辩论,你们面对21世纪,应该做怎么样的人?

生:既要像落花生那样对别人有用,也要像苹果、石榴那样敢于推销自己。

生:不能过于埋藏自己,也不要过于炫耀自己。

师:是呀,我们应该把落花生、苹果、石榴融为一体。

这样的辩论让阅读对话更生磁性,似春风化雨,唤醒、激赏着学生的阅读心灵。更如助推器,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文本感悟的交流碰撞推波助澜,从而激荡衍生出新的文本内涵和更具时代意义的文本主旨。这样的感悟无疑是进入了新的层次,它应当是我们阅读教学追求的境界。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金色花》优秀课件.ppt
下一篇: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集锦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