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8-09-14 14:15
天水一中届文科综合考试 历史部分24.“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孟子的这段话在无意中揭示了当时( )A.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 B.平民也能凭借本领效力诸侯C.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 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作为战争的主要目的25.《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 )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26. 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 )A.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 B.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C.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D.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27. 钱穆《国史大纲》中指出:“国家并未正式予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这表明 ( )①内阁没有法定决策权 ②阁臣地位常受到挑战③阁臣一直没有得到尊崇 ④内阁对六部有监督权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28.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 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即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下列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的主张是 ( )A.“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C. “道为本,器为末;器可变,道不可变。庶知所变者,富强之权术而非孔孟之常经也。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姻缘要去帝制必除孔教!某同学A.生产力活跃,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B.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C.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D.国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C.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D.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什么是世界史?”这一看似简单的问,人们却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要记述希波战争希腊人的胜利,但涉及地中海及以外广大地区,这是希腊人已知的世界史。司马迁所著《史记》,主体是中国,但涉及范围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中国人已知的世界史。——吴于廑《世界史?总序》材料二 从十八世纪启蒙时代起,(世界)历史研究注重国别史(将世界各国历史汇编成世界史),而不注重人类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材料三 “(世界)历史自身是复杂众多的统一整体,它的各部分互相联系着,互相依靠着,互相制约着”。“我们不能把国别史之和看成世界史。” ——周谷城材料四 学术上的苏联话语和中国政治上的革命话语相结合,决定了我国20世纪60~70年代的世界史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和特征:各国各时期的革命史、资本主义殖民侵略史、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成为世界历史研究的主要领域。——刘新成、刘文明《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六十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希腊人和中国人在对“世界史”认识上的共同特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古代的“世界史”相比,18世纪人们对“世界史”的认识有何发展?概述发展的原因。(分)(3)材料三反映了何种史观?请结合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情况论述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国别史之和看成世界史”?(4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分别用材料三的史观和材料四的史观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安世乃上书……高祖涞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 ——《魏书?李安世列传》材料二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群,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表,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1)材料一中认为均田制推行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8分)(2)你同意材料二中哪位史学家的观点?说明同意的理由。 (7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中,“民主”一词出现60多次。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文明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在这条道路上作了长久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顾炎武《日知录?卷九》材料二 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同盟会宣言》(1905年8月)材料三 对于抗日任务,民主也是新阶段中最本质的东西,为民主即是为抗日。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抗日能给予民主运动发展以有利条件。——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937年)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内容出现的时代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创立民国的构想(不得摘抄原文)。(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开展民主建设的目的和表现。(7分)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到: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至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消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日等国当即表示同意。——摘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材料二 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成功地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中还包括了一项条约,规定签字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和防御工事。英国在香港及东经110°以东区域均不建立或扩建海军基地的保证。美国对此深为沮丧,因为它无法将夏威夷群岛以西的任何基地建为可支援舰队做战的大型基地了。日本早己承诺不在其托管岛屿上建立其地,现在又承诺在台湾修建海军基地。事情看似公平,一旦战争爆发,日本所处的天时地利便可以占据优势,可以迅速将兵力投送到西太平洋的任何角落。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然而,将《五国条约》与华盛顿会议达成的另外两个协议——《四国条约》和《九国公约》相权衡,该条约的基地条款显得无足轻重。《四国条约》规定,日本、美国、法国和英国不得干涉彼此在太平洋的属地。《九国公约》规定,所有对中国提出特权要求的国家必须尊重中国政治和领土的完整。这种虚幻的保证使日本大受其利,在东亚确立了海上霸权。——摘自王元连《美国海军争霸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战争带来了哪些危害?美国为此提出了什么计划?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有何意图?(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的依据何在?“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的“言中”是指何事?(7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历史答案24——25 A B 26——30 B A C B B 31——35 C D D B B40. 【答案】 (1)特点:以本国(或本地区)文明为中心;(2分)都是局部世界(或已知世界)。(2分)原因:当时的希腊和中国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中心;当时人们认识历史的局限性;当时全世界还处于隔绝状态,未形成整体(4分,答出两点即可)(2)发展:空间范围更广;注重国别史而非人类史;体现了国与国的平等;民族国家意识兴起(或民族主义的兴起)。(4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启蒙思想宣传平等观念;宣扬民族主义。(4分,答出两点即可)(3)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1分) 论述:政治:国际政治制度化、法制化,联系更加紧密。(1分)经济:经济全球化(区域化、集团化)。(1分)科技:交通、通讯、互联网技术进步,联系加强。(1分)(4)指导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或革命史观)。(1分) 整体史观: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2分)革命史观: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2分)41. 【答案一】观点:在华传教士是列强侵华工具,具有鲜明的侵略性。论证:①西方传教士纵容教徒欺压民众,严重影响社会治安;②通过搜集情报等多种方式协助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且参与制定不平等条约,是列强侵华的帮凶 ; ③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在中国传教的特权,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从精神上奴役中国人民;④违反条约规定甘肃省天水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