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8-09-13 15:20
这篇关于《高三年级高考地理必修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点知识复习》的文章,是逍遥右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________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________、________分布的不同状况。
3.自然带
4.空间上的规律性 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误区警示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惟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包括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地带性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典型地区 图示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________ 太阳辐射 ________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________ 海陆分布 ________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 水热状况 ________________ 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
2. 非地带性现象: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地形起伏和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考点一 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典例导入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的自然带①是 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 和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疑难剖析
1.图形记忆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定义 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沿海←内陆←沿海
特别提示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太阳辐射:赤道??→递减两极
↓
热量带:赤道??→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两极
↓
植被:赤道??→雨林、常绿阔(硬)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两极
↓
土壤:赤道??→酸性、中性、偏碱性两极
(2)在分析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递减内陆
↓
降水量:沿海??→递减内陆
↓
植被:沿海??→森林、草原、荒漠内陆
↓
土壤:沿海??→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内陆
考点二 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典例导入 2.读“某山地南北坡垂直带谱图”,完成(1)~(2)题。
(1)关于该山地的叙述,正
正确的是 ( )
A.该山是断块山
B.该山位于南半球
C.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G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上升
D.该山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2)关于该山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带谱,叙述正确的是 ( )
A.南坡带谱比北坡丰富,因为南坡海拔高
B.G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低于北坡,说明南坡气温低
C.E自然带在北坡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低于南坡,说明南坡水热条件优于北坡
D.与F相似的水平自然带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的海拔会更高
疑难剖析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及1 200米。
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特别提示 (1)判断阳坡和阴坡、南北半球: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的海拔,山地阳坡高于阴坡。若知阴、阳坡的南北方位,还可以判断出南、北半球。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2)判断山体所在热量带:通过基带的自然带确定所在热量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低层,如上图,最低层自然带是落叶阔叶林带,可知此山体位于暖温带地区。
考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典例导入 3.读图,回答(1)~(2)题。
(1)据各自然带在图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2)在自然带的实际分布上,针叶林带、苔原带在南半球缺失是受 ( )
A.西风漂流的影响 B.地势起伏的影响
C.海陆分布的影响 D.水分因素的影响
疑难剖析 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
地形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物区 地势高,水热条件差
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洋流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岸 针阔混交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特别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水分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河水灌溉
特别提示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
约束”“块状”等方面。
①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②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由于受马达加斯加暖流和信风迎风坡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该岛的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③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分布,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④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土壤和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由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典例 (2010•福建文综)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1)~(2)题。
(1)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 )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2)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思维过程
答案 (1)D (2)B
? 方法技巧
1.影响雪线的因素分析
雪线是永久积雪带的下限(雪线以上气温在0°C以下)。
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变化,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气温:地表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因而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向两极降低。
(2)降水量: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反之亦然。因而,全球雪线高度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附近,而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
(3)地貌: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陡峻的山地,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缓坡雪线较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2.雪线高度的判断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
(1)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2)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3)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4)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考查点一 自然带与气候的对应关系
1.读“P地气温和降水资料图”,判断P地的自然带类型 (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
考查点二 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十月,我国大部正值金秋,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某自驾游车队开启了寻秋之旅,其寻秋路线如图所示。结合下图回答2~3题。
2.此季节,以“碧云天,黄叶地”为主要景观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3.能够观赏到下图四类景观的寻秋路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查点三 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
非地带性现象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侧的山坡为西侧。读图回答4~6题。
4.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B.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
C.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1月M地区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
5.M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
B.M侧是阴坡,热量条件相对较差
C.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D.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6.图中非地带性荒漠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海陆分布 D.降水
7.下图为“安第斯山的植被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垂直带谱包括起始带—基带(山地底部第一个自然带)、树线(森林上限,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温线相吻合)、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顶带(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请分别说出图中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基带和顶带的名称,树线和雪线的高度,并计算山麓地带的气温。
(2)请分
析图中安第斯山雪线东坡低、西坡高的原因。
(3)简述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原因。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六种植被类型图”,回答第1题。
1.下列自然带和对应气候类型连线错误的是 ( )
A.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
B.针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
C.常绿硬叶林带——热带沙漠气候
D.落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2~3题。
2.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 )
A.甲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分异
B.乙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分异
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
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
3.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 )
A.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B.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D.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区域的自然景观 ( )
A.以东西方向变化为主 B.以南北方向变化为主
C.以热带荒漠植被为主 D.以亚热带常绿林为主
5.图中陆地东部地区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草原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010年7月12日,南非足球世界杯决赛在约翰内斯堡举行,最终西班牙队战胜荷兰队获得冠军。结合“西班牙和南非两国某自然带的分布图”,回答6~7题。
6.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然带为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草原带
7.图1中该自然带的分布最高纬度高于40°,而在图2中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海陆分布及轮廓 B.大气环流的差异
C.地形分布 D.洋流影响
下图是“我国三座山地自然带垂直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 )
A.大兴安岭 贺兰山 天山
B.吕梁山 阴山 天山
C.吕梁山 祁连山 阿尔泰山
D.横断山 昆仑山 喜马拉雅山
9.造成②山地两侧不同山坡带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 B.降水 C.海拔 D.纬度
下表中序号①至⑥为我国六座城市。据此,回答10~12题。
(单位:℃)
序号 一月均温 七月均温 年均温
① -0.3 27.3 14.2
② 4.7 29.3 17.2
③ 13.3 28.4 21.8
④ -2.9 26.6 12.7
⑤ 2.1 28.3 15.7
⑥ 15.8 28.8 22.9
10. ⑥→⑤→④城市一月均温的变化体现了 (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11.①→②→③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
12.与④、⑤、⑥相对应的城市最有可能是 ( )
A.成都、武汉、杭州 B.石家庄、合肥、香港
C.郑州、西安、兰州 D.长沙、郑州、广州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13~15题。
13.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14.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
15.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低
B.海拔高度低
C.处于阴坡 D.处于背风坡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植被①表示 ,这类植被分布地区出产优质葡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植被带的南北更替体现了自然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
(3)图中洋流对②地的自然环境有何影响?
17.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南北坡向:B表示 坡,D表示 坡。
(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讲义
基础知识
一、1.组合 2.物质 能量 4.水平 垂直
二、1.从左往右,从上到上依次是:热量 低纬和高纬 水分变化 中纬度 海拔高度 2.海陆分布 洋流
典例导入
1.(1)整体
(2)西风带 西南风(画图略)
(3)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4)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 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变化
2.(1)C (2)C 3.(1)D (2)C
对点练习
1.C 2.D 3.C 4.C 5.D 6.A
7.(1)基带为热带雨林带,顶带为永久积雪的冰川带。树线的高度为3 100米,雪线的高度为4 800米。山麓地带的气温28.8℃(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计算得出)。
(2)东坡永久积雪和冰川带比西坡低,主要原因是东坡降水优于西坡,使冰雪面积分布更广。
(3)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变化,气温和降水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造成植被在山体上的分布发生垂直变化。
课时规范训练
1.C 2.A 3.D 4.A 5.C 6.C 7.A 8.A 9.B 10.A 11.C 12.B 13.A 14.A 15.B
16.(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光热充足或夏季炎热干燥
(2)从赤道到两极(或纬度地带性)
(3)该洋流为寒流,对②地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使沙漠逼近海岸。
17.(1)北 南
(2)纬度较低;相对高度较大 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西风能把北冰洋、大西洋的水汽带到此地,降雪量大
(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
(4)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地;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