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课重教: “演”“议”“评”??《哈姆莱特》教学三环

逍遥学能  2018-09-11 12:37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哈姆莱特》可以采取“演”“议”“评”三环节来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一)表演课本剧:比剑

“比剑”是《哈姆莱特》的高潮部分,学生会喜欢。

在学生排演前,教师可介绍《哈姆莱特》的整个剧情以及相关文化背景。

还可以安排学生在晚自习时间看《哈姆莱特》(电影)。

“比剑”的演出,花不了40分钟,可让主要演员谈谈对角色的把握,还可以让观众学生就表演评一评。

应该说,“演”是课文“议”与“评”的基础,这一环,很重要,要做好。

(二)课文剧情和冲突讨论

1、课文节选分安排了哪些悬念?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

悬念:①哈姆莱特从前往英国的途中逃回丹麦,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②哈姆莱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③哈姆莱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毒?④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

好处:每一个悬念都围绕着克劳狄斯的毒计能否得逞和哈姆莱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观l众)的心,使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

2.哈姆莱特明知老奸巨猾的克劳狄斯想借他人之手除掉自己,为什么还要单枪匹马去迎战,以致以悲剧收场?

①无比的仇恨让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父王被杀害,母:后被奸污,国恨家仇让主人公不顾一切。而克劳狄斯对警惕的哈姆莱特使出借刀杀人的伎俩,二者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②人文主义思想更加坚定了主人公向邪恶宣战的信念,正义的火焰已在其心头燃起,他有充足的理由和信心去面对决斗。

③哈姆莱特身上存在着弱点,一是脱离了群众,孤军奋战必然导致失败的结局;二是年轻气盛的他怎么也难以想到克劳狄斯竟有如此狠招:让他胜则饮毒酒而死,败则遭毒剑而亡。

3、本剧结尾哈姆莱特走向了死亡,所幸的是,他能够在临死前手刃仇人,与仇人同归于尽,你觉得他的复仇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观点一:哈姆莱特的复仇是成功的。虽然他丧失了生命,但是他最后手刃了自己的杀父仇人——克劳狄斯。另外在这场人伦与命运的悲剧中,并没有让人们对“监狱”一样的人世绝望,至少,人们看到了人性和美德的光辉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观点二:哈姆菜特的复仇是失败的。他虽然手刃了仇人,但是他本来可以花更小的代价去完成复仇任务,偏偏由于他的:延宕和犹豫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连累了他的母亲以及一个正直的人——雷欧提斯,这又怎么能说是成功呢?

4、选文中“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有何作用?

哈姆莱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

哈姆莱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

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将戏剧引向高潮!

(三)欣赏情节设置,品评人物形象

1、奥斯里克是一个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他;/姆来询问哈姆莱特是否愿意和雷欧提斯比剑时,哈姆莱特狠狠地捉弄了他一番。这个情节轻松诙谐,但并不是剧情发展所必需的,你怎么看待这类情节的存在?

奥斯里克来征询哈姆莱特的意见时,拘谨守礼.套话连篇.咬文嚼字,而且反应迟钝,根本意识不到对方对他的嘲讽,哈姆莱特本来就很反感他,因此借机大大捉弄了他一番,制造出不少笑料。其实奥斯里克来哈姆莱特这里的任务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作者却饶有兴致地描绘了他自以为文雅有礼实则拘谨呆笨的表现。这种情节是插科打诨性的,具有调节欣赏者的情绪、活跃场上气氛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戏曲里,也有类似的恃况。

2、在选文中,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从开头见,哈姆莱特是冷静而理智、聪明机智的。②是一个高贵、优雅、勇敢的王子。③是忧郁和迟疑不决的。④对女性是有偏见的,伤害了奥菲莉娅。(源于母亲对他的伤害)⑤哈姆莱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⑥理想与现实永远冲突着。⑦“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奥菲莉娅

3、哈姆莱特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对于这样的结局,你认为他能否避免?

哈姆莱特的对手克劳狄斯高居王位,老奸巨猾,善于耍阴谋诡计,跟他相比,哈姆莱特势单力孤,鲁莽草率,不善于制定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他答应“比剑”,就意味着克劳狄斯的阴谋已成功了一大半,只是在比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变数”,如王后喝下毒酒,雷欧提斯也被哈姆莱特用毒剑刺中等,才使他有机会在临死之际用毒剑向克劳狄斯发出致命一击。所以说,哈姆莱特是很难避免这种厄运的。

4、作者刻画克劳狄斯这一形象有何目的?

剧中的克劳狄斯?兄霸嫂,谋害侄儿,为人道德败坏、品行恶劣,性格阴险奸诈,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被哈姆莱特刺死,可谓。多行不义必自毙。。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第一,与啥姆莱特对照,以衬托哈姆莱特的品行高尚、光明磊落,体现作者讴歌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人文主义价值观;第二,表明封建顽固势力仍然比较强大,因而实现人文主义的理想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艰辛和曲折的,提醒人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第三,克劳狄斯的自取灭亡、玩火自焚,预示着封建势力的没落、削弱。人文主义理想虽一时不能实现,但终将为人们所理解、认可、追求以至实现。

5、如何理解哈姆莱特的忧郁性格?

哈姆菜特是莎士亚剧作中翅造得最成功的的艺术典型,也是备受争议的典型,不过对他忧郁的性格,则一致承认,别无异议。为此,在西方文学史上,人们称哈姆莱特为“忧郁王子”。

哈姆莱特的忧郁主要表现在:喜欢冥思苦想,如对一个人生存还是毁灭的沉思;与人落落寡合,除了好友霍拉旭,再无推心置腹的朋友;同情人民的处境,悲天悯人,但又不相信他们;徘徊于斗争与退却之间,做事顾虑重重,一再延宕行动的时机;等等。其结果是,虽有远大理想,但壮志未酬,英年早逝,令入扼腕痛惜。

哈姆莱特之所以充满忧郁色彩,是因为:第一,他出身高贵,是青年王子,又是丹麦王国的合法继承人,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成为学识渊博、志趣高雅、理想远大的有志之士,但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上困难重重,致使寸功未展,现实依旧:第二,父王的被杀、母后的改嫁、奸王的谋害,这一切使他难以理解,使他疑虑重重、忧心忡忡,陷于巨大的孤独、寂寞之中;第三,他本人虽有远大理想,但对现实缺乏清醒的认识,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以至于处处碰壁,这使他怀疑自己的理想、能力,陷于不自信的虚无主义的泥潭。

6、本剧人物语言的动作化和个性化是如何表现的?

动作化:比如,哈姆莱特连续两次击中雷欧提斯后,既有些得意,又对雷欧提斯的状态感到纳闷,因此脱口说了一句:“又是一剑;你怎么说?。雷欧提斯被这句话激起了斗志,他对克劳狄斯说:“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这句话表明他还没有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想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而克劳狄对他使用了激将法:“我怕你击不中他。”然而雷欧提斯还是迟疑不决。光明正大、毫无猜忌之心的哈姆莱特又一次提醒他:“你怎么一点不起劲?请你使出你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终于,雷欧提斯冒失地刺出致哈姆莱特死命的一剑。

个性化:哈姆莱特的语言有这样几个特点——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克劳狄斯是个惯于耍阴谋诡计的人,他包藏着可怕的祸心,却做出亲热和善的样子。他的一些语言,如“来,哈姆莱特,来,让我替你们两人和解和解”“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等都是言不i由衷、笑里藏刀的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考实用类文本新闻练习题1
下一篇:旧课新教系列:《拿来主义》教学章法谈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旧课重教: “演”“议”“评”??《哈姆莱特》教学三环】相关文章
【旧课重教: “演”“议”“评”??《哈姆莱特》教学三环】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