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8-09-11 12:04
引言
《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那么,如何利用化学综合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根据初中化学课程的特点,我们只有把实践与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才会碰撞出本学科独特的火花,点燃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老师讲述有关生活、社会与化学的联系话题时可与学生互动开展一些“化学魔术”的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吹气生火、空瓶发烟、烧不坏的手帕等等。这些变幻莫测的化学魔术不仅使学生大开眼界,而且不自觉的懂得了一些宝贵的科学道理。我们还可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做一些趣味实验,如:水中花园、喷雾作画、自动长毛的鸭子等,形象直观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实验活动的乐趣且提高了动手能力。
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有太多的实验习题,这些习题无一例外都是要求学生运用已获取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设计、操作、记录、分析、推理并最终得出结论。而当学生遭遇一些未曾接触过的实验探究问题时总感觉陌生并无从下手,如果我们在进行一些实验活动之前要求他们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并按自己的方案去做实验,这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能力。例如在做“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实验,首先引导学生课前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因为之前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学生已经初步对实验室气体的制取思路、装置的选择以及如何按步骤开展实验有了一定的基础,可让学生小组间交流设计方案和思路并进行比较,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这样做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实验技能得到提高,关键是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当学生用自己的实验方案成功的完成实验时所获得的成就感是非常宝贵的,它将是孩子们继续学习,不断探究的良好动力。
三、创设化学活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创新
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疑问的情境。故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重设疑,把学生置于未知问题的氛围中。在这里学生会充满把问题搞清楚的欲望,这时教师还不时抛出新的问题让学生持续的进行探究,在这样的一个动态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一直处于良好的探究思维里,并还可不断催生新的思路去探索新的知识。在实际操作时老师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必须对学生们有诱惑力,如设置探究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的活动中,可设问:被大烧杯罩住的两个烧杯根本没有接触,为什么装酚酞溶液的A杯的液体变成了红色?当学生回答总结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论后又追问:氨分子经过运动扩散到周围的空间后为什么我们肉眼就看不见他们了呢?要想明白原因下面我们来观察酒精与水混合的实验,为什么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请同学们联系这个生活事实:把一升的黄豆与一升的小米混合,当学生得出分子间有间隔的结论后,问既然分子很小,我们肉眼不可能看见单个的分子,而由无数我们看不见的水分子构成的液态水或冰怎么能被我们看见呢?同样由水分子构成的水蒸气却又看不见呢?如此一步一步的让学生不断的思考与想象,由浅入深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让学生明白原来科学就是源于生活的道理。
四、重视课外延伸,把探究养成一种习惯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现象和证据、得出结论、反思和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课余、课外甚至家中主动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生要养成热爱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就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创设探究问题,提供或建议探究方式与探究场所。于是我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在学校实验室开展了学生实验之后要求他们自行组织兴趣小组,利用下午学校兴趣课时间就氧气的其他实验室制法进行课外探究实验,比如如何用过氧化氢溶液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或者用氯酸钾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等,这些就全是学生自发组织,自行设计并进行探究实验活动,学生们的热情很高,最可贵的是他们所做的一切全是他们自己的创意,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在不断的开动脑筋,相互讨论,有时还会彼此发生争执等,如此活动孩子们在多次开展之后便不自觉的具备了一定科学探究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对团队理解,知道了如何交流、讨论,到后来有不少的小组甚至不需老师提要求,常常就一些问题在家里、在校外等不同场所自行的开展探索活动。我们的教育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不是简单的让孩子的知识得到简单积累,记了不懂、学了不能用,这样的教育结果不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的目的一定是让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尽量去创设科学探究活动,让兴趣成为他们的学习动力,让探究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然后科学创新也自然成为他们的一种能力。
作者:杨会林单位:贵州省江口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