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对策
逍遥学能 2018-09-07 11:50
【摘要】地理是我国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也是我国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去学习地理知识、思考并解决地理问题。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本篇论文中,笔者主要对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良好情境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创设情境
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目的性地结合一些与教学知识有关的、形象的、生动的具体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1.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合理情境
众所周知,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地理是一门具有实用性特征的学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遍布地理知识,这也就代表着,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基于这样的原因,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联系日常生活,创设合理情境,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买羊毛衫时,经常会看到标有“100%澳毛”字样的羊毛衫,其代表着这百分百从澳洲进口的羊毛,通过这样一个细节,可以联想到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羊毛出口量最大、绵羊数量最多的国家,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被称作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澳大利亚”这一知识点[1]。其实,某些时候并不需要煞费苦心地去创设教学情境,仅需要稍稍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可以发现很多地理问题。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情境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化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已经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具。在素质教育不断普及、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着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抽象问题难以理解的问题。此外,多媒体技术这一有效教学工具,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这是因为,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具体的、形象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前提下,学生只需动用感官,就可以良好的学习、理解理论知识,无需枯燥、乏味地进行听课、记笔记。基于这样的原因,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情境。例如,在对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以往教师只能先作版画予以描述,再配合图片、模型进行讲课。但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就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地理素材,不管是简化、精确的教学视频,还是可见的形式,都能弥补以往所缺乏的直观性、立体性,在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感受到地球是一个立体的球体在进行公转,就可以在学生的眼前真正的展示黄赤交角,从而能够加强学生对地球公转相关知识的理解、认识与记忆,最终可以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3.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创设有效情境
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已经对生活有了真实的接触与一定的经验,能够观察到很多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也可以切身感受到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均与地理知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基于这样的原因,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让学生把自身已有的理论知识、生活经验当作基础,去发现、找出自己以及周边的地理知识与地理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思考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2]。例如,在“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活动课中,教师应将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搜集资料,如服饰、动植物、美食等,并将其作为研究主题进行探讨,因为这个课题本身便具备开放性特征,气候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均可以成为研究主题。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查找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透过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生活现象,去推敲、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像“为什么南方人吃米饭、北方人吃面食?”、“西北地区的人为什么裹着头巾生活?”、“西南地区的人为什么能吃很多辣椒?”等。若是没有这一地理活动课,对这些现象学生有可能是一眼略过,不会认真思考,但通过这一地理活动课,学生便会关注这些现象、探索其背后的原因,产生了求知欲与好奇心,便会有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这就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不断普及、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新兴的、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就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先进多媒体技术、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来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情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