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条”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逍遥学能  2018-09-06 02:18

导学条"教学法,以"导学"为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既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包办教学模式,又要克服"开放式"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导学条"倡导教师与学生并重,老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导学",从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学生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学生借助"导学条"自主学习,突出个性和创新,通过师生的教学互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条"

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长期养成一种依赖教师的习惯,教学模式的改革往往只是追随一时的热点,顾此失彼,没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笔者尝试编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条"。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学习的"导学条",通常提前一天印制完成,上课前发放到学生手中。课前学生借助"导学条"自主学习,初步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概念,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导学条"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并在课本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可以于课前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导学条"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宗旨是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辨性的讨论,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导学条"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导学条"的编制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进行自主学习。笔者在教学中的"导学条"尝试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知识结构、基本线索。包括本课整体知识结构、基本史实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的理解突破。通过知识结构、线索分析,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历史知识有一个初步认识,而基本史实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基础。

2.自主学习。根据每一节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自学指导,按历史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项、影响)和历史事件发展的三部曲(背景、经过、结果)阅读课文,教师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在"导学条"上,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案,从而构建知识体系,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如"西安事变"一目:背景原因:①根本原因、②个人因素、③直接原因;经过: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目的、⑤结果;解决问题方式;历史意义。

3.运用能力训练。运用能力训练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运用能力首先体现为对各种历史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能力训练的方式一般采用中考所涉及的题型选择题和材料题,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他章节相关内容或中外历史事件的联系对比,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4.探究、讨论和感悟。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在"导学条"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讨论的记录。一方面,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启导学生探究:①提出掌握某一部分知识的新技巧;②探索知识的综合联系,设计问题并解答;③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社会问题;④提出相关研究性学习课题。最后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记录在"导学条"上面。

三、"导学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给学生5分—10分钟,自学本课内容并填写相关知识点。接着,采用提问等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本课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老师一方面可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启导和推广。如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学生概括为:主观:中共不成熟—右倾—放弃;客观:中外联合-国民党背信;教训:领导权—武装。这是一种很简便又高效的学习技巧。

2.运用能力的检查和指导,采用问答、探讨、辩论等方式进行运用能力的训练。先让一些同学上来解答"导学条"中的思考训练题,再让另一些同学加以补充或评价,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在一些问题上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辩论,互相促进。同时增强教师的主导作用,适当进行点评总结,在传授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经验,把学生积极的开拓性思维引入正确轨道。如:对"西安事变"后如何处置蒋介石,有学生认为是"杀"、有认为是"放"等。学生从时代背景、中国当时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释放蒋介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

3.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开发,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解答,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再由设题同学说明,到适当的时候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如:有人说唐玄宗不宠爱杨贵妃,唐朝就不会由盛而衰,为什么?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不但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的趣味化研究
下一篇:2018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科举教育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导学条”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导学条”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