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8-09-04 22:09
为了帮大家提高学习成绩,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看,去学习。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fú) 猿猱(náo) 石栈(jiàn) 飞湍(tuān)
B、幽咽(yàn) 乍破(zhà) 商贾(jiǎ) 荻花(dí)
C、孝悌(dì) 跬步(kuǐ) 谄媚(xiàn) 膏腴(yú)
D、濒临(bīn) 剽悍(piāo) 累赘(léi) 纤细(xi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向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提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界银行18日公布一项计划,目的是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追讨被腐败官员转移到境外的非法资产。
B、信息时代传媒方式的变化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C、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D、中国的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都是接受了西方语言学文学的影响,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4、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②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⑦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A、②①③④⑤⑦⑥ B、①③⑤④②⑦⑥
C、②③①④⑤⑥⑦ D、②⑤④①③⑦⑥
二、本大题共10小题,共35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7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噫吁?,危乎高哉 危:高 B. 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来:从那时以来
C.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D.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匪:土匪
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2分)
A. 猿猱欲度愁攀援B. 使人听此凋朱颜
C. ?崖转石万壑雷D. 艰难苦恨繁霜鬓
7.下列对上述文言文段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全诗依次描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道战祸之惨烈。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重复出现了三次,每次的作用完全相同。
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描绘了洪荒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叫,增添了旅人的悲凉之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实在难于上青天。
D本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将神话传说、想象、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2题。(17分)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8.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明年秋,送客盆浦口 明年:第二年
B.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原来(是)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D.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快弹:畅快地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铮铮然有京都声/苏子愀然
B.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无乃尔是过与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蚓无爪牙之利 D.灭六国者,六国也
11.下列几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段文言文是对《琵琶行》这首诗歌的创作缘由作了简要的说明。
B.创作缘由不仅是因为送客时听到了美妙的琵琶声,而且更因为琵琶语触动了诗人情怀。
C.诗人被贬江洲一直都很郁闷,不遇之情耿耿于怀,遇到老朋友琵琶女后得以解脱。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被排挤的悲苦心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12、翻译(每句3分,共9分)
(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2)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3)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1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①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用具体的字词说明。(2分)
②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_____ 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__ __。(《锦瑟》)
(2)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3)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4)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雨霖铃》)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中医为什么要有科学依据?
田 松
在我们的大众语境中,“科学的”东西,就相当于“正确的”“高明的”“有效的”“经过了证实的”东西。照此理解,中医要有科学依据,就等于说中医要有正确的、高明的、有效的经过了证实的依据。
中医有科学依据吗?提出这种质问的理由无非是中医的理论与来自西方的解剖学、生理学不能对接,比如中医的经络至今找不到解剖学的依据,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至今写不出分子式,中药药理不能用来自西方的药理学予以解释……言下之意就是:中医没有西医的科学依据!但是,中医为什么要有西医的科学依据呢?
我们在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具有合理性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有“科学的依据”?科学依据是不是唯一的依据?在科学依据之外,我们是否还有别的“依据”?比如“经验的依据”或“历史的依据”?人们的生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依靠科学的?
实际上,在我们绝大多数的日常生活中,科学的重要性是很小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需要了解科学;你能否骑好自行车,并不取决于你是否学好了牛顿力学;中国工匠李春没有学过科学,也能造出赵州桥。对于我们的生活起直接作用的是技术,而技术并不需要有科学在先,完全可以凭借经验的累积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人体是一个接受刺激反应的生物体,一个正常的人在他的生长过程中,会逐渐获得足够的对外界刺激作出恰当反应的能力。一个人是否心怀恶意,我们能够一望而知或三思而知,不需要包括科学在内的任何理论的依据就可以根据我们的“经验依据”做出判断,而科学在这些问题上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最直接的判断依据是经验依据,而历史依据则可以看作是长时段的集体的经验依据。毫无疑问,这个依据是与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密切相关的。比如刀耕火种,从最直观的想象和缺省配置出发。我们觉得它会破坏环境,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如此,从长时段来看,刀耕火种的民族所生活过的地方应该留下一片片荒山秃丘才对。然而实际上,人类学家看到的却是“一面刀耕火种,一面青山常绿”。也就是说,“刀耕火种破坏环境”这种说法是没有“历史依据”的。
中医也是这样。
在中华文明的语境之内考虑,中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过了正确、高明、有效、证实的检验。在理论上,中医有着自己完备的有足够生长能力的思想体系,在某种意义上,这套体系与西方现代医学目前所基于的还原论、机械论、决定论的“科学方法”是水火不容的。在实践上,中医拥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依据和经验依据,这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远在西方现代科学诞生之前就已经完善成熟了。为什么要等西医出现、在获得了西医的证据之后,中医才能获得价值、获得意义、获得生存的权利呢?
相反,按照刘易斯?托马斯①的说法,现代西医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只有一百年的历史。也就是说,现代西医虽然有科学依据,却没有充分的历史依据。比如四环素,相信上市的时候也经过了临床实验,获得了科学依据,但是十年之后发现,小时候有幸享用这种科学产品的孩子长出了一嘴四环素牙。还有那个著名的“反应停”,只用了几年功夫,就导致了上万名婴儿畸形。当然,科学卫士们会说:“反应停”之所以酿成悲剧,恰恰是因为它上市的时候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如果我们把“充分”理解成足够的时间长度,那么,又有哪一种医术比两千年的中医更加充分呢!
说到这儿,我已经获得了二个诡异的结论:如果从宽泛的意义上理解科学,中医已经具有了科学依据;如果从狭义的具体的意义上理解科学,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 (选自《社会科学家茶座》2006第1期,有删改)
【注】①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3),美国杰出医学家。
1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对生活起直接作用的更多是由经验积累而不断发展、完善的技术,并不是科学。
B.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一定都要依靠相关的科学才能从事某项工作或生存发展。
C.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和仅一百年历史的西医,因历史的巨大差距而水火不容。
D.受着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中医无需采用目前西方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
E.集体的经验在长期的沿用中所形成的历史依据,就足以证明中医存在的合理性。
F.“反应停”导致上万名婴儿畸形的事实,说明这种西药的历史依据仍然不够充分。
16.作者认为,判断事物是否合理,未必要有“科学依据”。据此,以下事实运用了“科学依据”的一项是(3分)
A.李春造出了赵州桥 B.西药四环素的发明
C.判断一个人是否心怀恶意 D.刀耕火种并没有破坏环境
17.文中画线句子“中医也是这样”中的“这样”具体指什么?(4分)
18.作者为什么既说“中医已经具有了科学依据”,又说“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请作简要说明。(4分)
四、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蓝窗帘
王 哲
一扇四翼紧闭的小窗,被一袭绿色的印有大芭蕉树图案的窗帘笼着,那窗,便有了一幅雨打芭蕉的南国意境。
她站在窗下,醉在这意境中,心,不知是陷入了深深的回忆,还是脱出到渺远的神往里,竟飘飘悠悠地升忽。两眼被升忽弄得涩涩的,涩出几分凝滞。
她在这儿住了四年,又离开了四年。八年了,一个女人,能从记忆中搜索出几个八年?她不知道为什么来到这儿,也许就因了那场变故。其实,有了这场变故,她更不该来。小窗内,曾有她那么多青春的梦幻,就是这场变故,把那些美的、甜的梦幻,包括她的青春一古脑儿全葬了。可她,还是来了,来到这四翼紧闭的小窗前,像要找回那场变故使她丢失的一切。
小窗还在,却到底没有了当年的痕迹。
当年,她20岁。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八个姑娘天南海北地聚到一起,共同拥有了这扇小窗。那时的姑娘心细哟,定期擦玻璃,抹窗框……每人尽八分之一的主人之责,她揽下了做窗帘、按时拆洗窗帘的活儿。她上街了,在一匹匹花布中徜徉。最后,她选中上一块淡蓝色的涤府绸。淡蓝,象征平和,宁静。她愿八个八分之一相加,永远等于八分之八。
小窗的尺寸是用皮尺精确地拉出来。买布的钱是八个姑娘嘻嘻哈哈凑份子凑的。可她却让售货员按尺寸的一倍剪下那布,多一倍的钱是她自己付的。
她找来八根细铁丝,在小窗四翼的上下底边处各拉上一条,淡蓝色的府绸也剪成了四块,穿在铁丝上,两头一拉直,多出一倍的布料就折出一道道极规则极细密的皱,一轮轮,煞是好看,姑娘们都赞她的手艺。她也为这杰作颇自得了一番。
每年寒暑假,她都把这蓝窗帘带回家去,轻轻地揉净,细细地熨平,又一轮轮挂起。寒来暑往,四个春秋,她从没有忘记。
就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她最后一次洗熨这窗帘,望着日照风蚀得已有一些泛黄的皱折,她落泪了。她精心地把窗帘留下来,为将来的姑娘,留下一片淡蓝色的温馨。
一走就是四年。四年中,她梦一般地结了婚,又梦一般地离了婚。充满淡蓝色温馨的生活,有吗?她惶惑。她不甘。她欲找回青春的梦幻。于是,她来了,来到这扇小窗前,像凭吊古迹般站着。她在凭吊逝去的岁月。
是她站得大久了?小窗那紧闭的四翼忽然洞开,伸出张圆乎乎的姑娘的脸。一张写满了青春活力的脸。像她当年一样。她不禁怦然心动。那眼就又有一丝酸涩。
“你,找人吗?”
“不。看看。”她的眼,望着飘拂的绿色。
“看什么?这窗帘吗?你喜欢它?”
圆脸姑娘问了一长串。她点点头,是想不辜负姑娘的企盼,凭直觉,她猜出这窗帘一定是这姑娘买的,挂的,像她当年一样。但是,她毕竟不甘心。那一片淡蓝色的温馨呢?她似乎是为了寻找这个而来的。
“你,在这屋里住了四年吗?”
“对。马上要毕业了,真有些不舍。”
“刚来时,这窗上有窗帘吗?”问话时,她有些小心翼翼。
“有。淡蓝色的,许是高班同学留下的。”
她分明感到一阵激动。
“为什么不挂呢?”
“早换了。干吗还挂那泛了黄的东西。”姑娘擎起了一片绿色。
姑娘的话证实了她开始的猜测。她最后望了一眼大芭蕉树的绿窗帘,望了一眼被绿色映了的圆脸姑娘,转身走了。
换了,换成新的。是呀,日子不也一天天都是新的么?逝去的,已经逝去。难道只有到往昔的梦幻中,才能找到淡蓝色的温馨吗?她这样问自己,步子便一下下坚定起来,她走去,再没有回头。
(选自《福州晚报》1987年1843期)
19.小说中写道“但是,她毕竟不甘心”。请联系全文,简述“她”为什么不甘心。(4分)
20.从全文看,小说以“蓝窗帘”为标题有哪些方面的作用?(5分)
21.有人说,小说最后一段纯属画蛇添足,删去更好。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由。(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爱迪生传
81岁,爱迪生诞辰的那天,纽约的友人们在饭店内举行欢宴,但他本人却不能参加。他发来了一个电报:此刻正愉快工作。
宴席上,梅多克洛夫特站起来向大家报告爱迪生的“工作”:
“他的目的是想从美国南部各州和其他在冬季冷至零下20度的各州中所产生的葡萄藤、灌木以及杂花中提出橡胶来。爱迪生先生已经在进行着这一伟大而艰苦的工作;而他很安于这一个工作,他依旧以他彻底的精神、充沛的活力和无限的热忱去处理这个问题。他对我说:‘我已经研究了60年的物理学,而我现在所从事的却是一些全然不同的学科,因此,我觉得很高兴。’而现在他在佛罗里达的确处在最紧张的工作中。这次他带去了7个助手,已经收集并试验了945种植物,他发现有很多种植物中含有橡胶,他将试验更多的植物,也许是一倍,也许再多些。”
美国种植橡胶的可能的问题对爱迪生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大战过后,爱迪生接受了福特的建议,为改变美国橡胶靠进口的状况,于1927年成立了爱迪生植物研究公司。他要求采集的植物的生长期必须很短,“取胶工艺也将机械化,尽量少用手工劳动” 。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并不容易。这时,爱迪生全家一心想的就是橡胶。用爱迪生太太的话讲:“我们一家大小无时不在谈论橡胶。我们说的、想的、梦见的都是橡胶。因为除此之外,爱迪生先生不许我们做其他事情。”
不到一年,被派往世界各地去寻找的人采集了约3000种植物回到美国。爱迪生对14000种植物进行分析研究,对几种菊科植物进行杂交,培育了一种含有大量胶乳的植物,但使用这种菊科植物提胶,造价太高。1928年,这个老发明家继续努力地试验。他说:“再给我5年的时间,我一定让美国出现常年产胶的植物!”“我希望产量能增至100天10磅,我们现在还正在开始,如果工作原理确定了,将来的希望真是没有止境呢。”爱迪生由于患了肾功能失调综合症,便只好放弃了橡胶植物的种植研究。当此项任务由爱迪生的后继者承担起来的时候,已不再是由菊科植物提取,而是合成橡胶。爱迪生从野草中提炼橡胶的功绩,受到世人极高的评价。
1931年10月18日,星期日的凌晨3点24分,发明大王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伟大人生旅程。临终时他说:“我为人类的幸福,已经尽了心力,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3天后的10月21日傍晚,这位发明大王的遗体埋葬在他西奥兰治克雷的家的大橡树下。
消息传出,人们陷入了极度的悲哀之中。唁电雪片般从美国各地、从世界各国飞来,同时,爱迪生的家属和美国白宫也收到了数以千计的有关怎样纪念爱迪生的各种建议。有人主张纪念活动开始后,全世界的电灯都象征性地关闭一分钟。有的主张由胡佛总统下令,在葬礼当天将美国全境的电源切断一分钟。有人建议,除关键的电灯以外,其他所有的电灯都在自愿的情况下关闭。
当时,全美各地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
在这一分钟之内,芝加哥、加利福尼亚、丹佛、纽约,整个密西西比河一片黑暗。纽约百老汇一片黑暗,世界一片黑暗。接着,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城市到乡村,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世界一片光明。
(节选自李其荣《爱迪生传》)
22.爱迪生为什么对研究生产橡胶这项工作那么投入?(4分)
23.在熄灭电灯哀悼爱迪生的这一分钟前后,世界从“一片黑暗”到“一片光明”,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与好处。(5分)
24.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工作、爱情、游戏是人生的三个重要方面,偏废了任何一方面就不能算作一个精神健康的人。”而爱迪生连生日那天都在工作,你认为他算精神健康的人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5、请根据上下文仿写句子。(6分)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眩目的先秦繁星, ;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李白的杯中酒, ;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万国瞩目的四库全书……
26.阅读下面文字,列出实现太空旅游的四个条件。(每点不超过8个字)(6分)
【2008年×月×日电】举世闻名的霍金4月将在美国体验仿太空失重的“零重力”飞行,为他2009年真正畅游太空做前期准备。这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对漫步太空跃跃欲试。目前,好些国家的商业机构已开始参与太空旅游业的竞争。未来的太空旅游可望向旅游者提供灵活的服务项目,更诱人的是,每个人的太空旅行费用将降低到不超过2000英镑。然而,宇宙也还不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到的地方,因为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超重或失重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只有通过“上天”前包括微重力、超重力在内的各种测试的人,才能承受在太空中的种种新挑战。为了提高太空旅行的可靠性,科学家们花费了许多心血,对火箭、飞船的生产和操作运行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规范措施,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完善。太空中的各类生活设施还要进行不断的改良,如卫生间设备的改良,使之更能适用于没有经过宇航特殊训练的普通人。我们相信,太空漫步的“宇航员特权时代”将会过去,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能冲出地球,走向茫茫宇宙。
高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D(A项石栈(zhàn);B项幽咽(yè)、商贾(gǔ);C项孝悌(tì)、谄媚(chǎn))
2、B(A、“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与原句句意、语境不符。B、“颐指气使”的意思是,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这一句中的“她”从小就养成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下文又有“盛气凌人”,所以用“颐指气使”完全符合文意。C项中的“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挨近就感到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而句中用来形容家用电器,是不恰当的。D句说一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非常熟悉,能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D句重在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的熟悉,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
3、B(A项“目的是”和“旨在”重复;C项是搭配不当,“吸引”不能与“关注”搭配;D项“形成、完善和发展”语序颠倒。)
4、A(②是一个总起句,应放在开头,①③④⑤是从“秋老虎”和“多事之秋”两个方面说明“阳消阴长”的秋天气候特点的,⑥⑦两句是针对这些特点提醒人们要注意秋季养生,所以⑥⑦应放在最后。⑥⑦两句具有因果关系,⑦在前,⑥在后。在①③④⑤句中,“立秋至处暑”、“白露”等表示时间关系的词语提示我们,①③在前,④⑤在后。①③句具有因果关系,所以①在前,③在后;④⑤句也具有因果关系,所以④在前,⑤在后。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③④⑤⑦⑥。)
5、D。匪,通“非”,不是。
6、A。A项“愁”的意思是“为……发愁”,属为动用法;B项“凋”的意思是“使……凋谢(失色)”,C项“转”的意思是“使……滚动”,D项“繁”的意思是“使……多,增多”,均属使动用法。
7、B。每次的作用应不尽相同:第一次重在表现蓦然惊讶的感觉,并使文势更为突兀,第二次表现了一种畏惧和发愁的心理,在文势上有换气和振起的作用,而第三次则表现了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的情绪。这样一唱三叹,“蜀道之难”也就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了。
8、C (因为:因此写了)
9、A.……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B.在(介词)/比(介词) C.这(代词)/正确的(形容词)D.她,代指琵琶女(代词)/无义(助词,表示时间持续的状态)
10、B例句: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A.无乃过尔与(宾语前置) B.静女其姝,于城隅俟我(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C.蚓无利爪牙(定语后置) D.灭六国者,六国也(判断句)
11、C(诗人之前并不认识琵琶女)
12、(1)元和十年,我被贬职到九江郡当司马。
(2)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嫁给一个商人当老婆。
(3)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
13(1)修辞方法:对偶(1分)。“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1分)。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1分)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1分)。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1分)。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城外的荒凉,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1分)。(提示:列举出所写的景,指出它们的特点,并分析作者通过这些景抒发了什么情)
14.(6分,每空1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1)沧海月明珠有泪 只是当时已惘然(2)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3)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4)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15.【信息整合】(5分)C D(C.造成中医和西医“水火不容”的原因,是两者的“思想体系”与“科学方法”不同,而不是“因历史的巨大差距”。D.原文并没有说中医“受着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无需采用目前西方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
[5分。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给分。]
16.【思路分析】(3分) B(西药理论运用的是“科学依据”,四环素的发明自然需要运用“科学依据”。A.运用的是技术??“经验依据”积累的技术。C.根据“经验依据”作出判断。D.通过“历史依据”作判断。)
17.(4分)凭借经验依据和历史依据就可以判断其是否合理,并不需要所谓的(西医的)“科学依据”。[4分。“凭借经验依据和历史依据……”3分,“不需要科学依据”1分。]
18.【内容分析】(4分)①在我们的大众语境中,所谓“科学的”东西,是“正确的”“高明的”“有效的”“经过了证实的”东西。中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过了正确、高明、有效、证实的检验,因此,从宽泛的意义上说,中医已经具有科学依据。②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是水火不相容的,仅以西医理论作为科学依据来判断中医是不恰当的,因此,从狭义的意义上说,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 [4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19、(4分)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品味,能力层级D。
答案:(1)她想看到自己当年精心留下的那一片淡蓝色的温馨却没有看到(2分)。
(2)她想在这里回到自己逝去的青春的梦幻却没有找到(2分)。
20、(5分)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结构的把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层级E。
答案:构思(结构)上,“蓝窗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情节的发展紧紧围绕“蓝窗帘”展开(2分)。内容上,“蓝窗帘”象征女主人公对平和、宁静、温馨的生活的追求。(3分;若说是在文中和“绿窗帘”形成一种对照或变化,衬托或暗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可给2分))
21、(5分)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F。答案:(1)我认同这一说法(1分)。小说的构思(结尾)讲究含蓄,小说的主题避免直白,但小说的最后一段却以作者的议论抒情直接揭示了小说主题,读者没有了想象思考的空间。(5分)
(2)我不认同这一说法(1分)。小说结构讲究完整性,删去最后一段,小说的女主人公形象还未丰满,小说主题存在太多的不定性,更缺少了深刻性。(5分)
(答“认同”或“不认同”可得1分;如能从小说构思、结构的角度分析,说出理由的可得3分;若能从小说主题表达、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说出理由的也可得3分;若能从两方面结合说明理由的,可得4分,合共5分。)
22.为了挑战一个全新的目标(或“研究橡胶是他现在从事的全新的学科”),为了美国的发展(或“为改变美国橡胶靠进口的状况”)。(4分,每点2分)
23.用光明和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突出爱迪生引导世界走向光明,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表达了后人对爱迪生的敬仰之情。(3分)
24.观点明确2分,联系文本举例分析3分,语言1分。
示例:我认为他精神确实是不太健康的,他全部的生活就是他的事业,生活异常单调,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日,牺牲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但他却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可以说牺牲了他一个人的爱情和游戏,但却给全人类带来福音,这是更有意义的事。
25.【参考示例: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曹雪芹的梦中泪(6分,一句3分。)】
26.【语段压缩】(6分)①旅行费用相宜;②身体符合条件;③旅途安全可靠;④生活设施便利。 [6分。答对两点2分,答对三点4分,答对四点满分;只答一点不得分。]
上文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关内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希望同学们收获一个快乐健康而又充实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