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8-08-29 10:24
丰集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答卷Ⅱ时,答案一定要答在答案纸上,不能答在试卷上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单选题(每题1分,共60分)北京时间8月6日13时31分,美国航天局发射的“好奇”号探测车登陆火星表面。据此回答下面3题。1.当“好奇号”探测车登陆火星表面时,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28°30′N,80°42′W)的区时是A.8月5日13时31分 B.8月6日0时31分C.8月7日2时31分 D.8月7日13时31分2.右图是“好奇号”登陆火星时地球表面的昼半球侧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是北极 B.b在赤道上C.c是太阳直射点 D.d在南回归线上3.“好奇”号探测车用于探索地外生命可能存在的环境,主要目标是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A.大气和云雾 B.山脉和平原C.太阳辐射和火星引力 D.液态水和有机物下图中图甲和图乙是同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2题。4.有关此时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午太阳高度Q地大于M地 B.自转线速度Q地小于M地C. M地的白昼长度为10小时 D. Q地位于M地的西北方向5.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旗杆正午日影最短 B.美国洛杉矶处于低温多雨季节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季节 D.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最高6.右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64°W,40°30′S)拍摄的景观图片,推测拍摄时间最接近的日期A.1月1日日出 B.4月1日日落C.7月1日日出 D.10月1日日落小明在上海于5月21日坐飞机去甲城,当到达甲城时观看到太阳刚刚降至地平面后又冉冉升起,此时,手表上显示时间为9:40(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面2题。7. 根据材料推测甲城的地理坐标最有可能是 A.(74.5°N,152.5°E)N,157.5°E)N,20°W)N,25°W)9.图中湖泊的四地地形最为平坦的是A. B.C. D.10.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能欣赏到瀑布景观B.乙处位于分水岭C.6月份湖水补给河水D.图中最高处海拔为550~600米11.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C.外力作用 D.内外力共同作用.能反映甲处地层剖面的示意图是13.河南云台山红石峡是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构成石峡的红色岩石是在距今12亿年前后的海滨沙滩环境下形成的。下列对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地壳上升 ②地壳下沉 ③岩浆侵入 ④流水侵蚀作用 ⑤沉积作用 ⑥海浪侵蚀A.③→①→④ B.⑤→①→④ C.①→⑤→④ D.②→③→⑥14.岁月留痕——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沿线,这里有一处被称作“十二门徒石”的奇岸怪崖壁,其中漂亮的鸡形礁石最为著名,如今鸡形礁石已坍塌,可谓倩影永逝,令人叹息。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十二门徒石”形态类似我国桂林山水的峰丛、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B.“十二门徒石”的形成是由于海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而鸡形礁石是由于风化和侵蚀作用坍塌的C.“十二门徒石”是由于地壳运动——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挤压碰撞而形成的岛弧链D.“十二门徒石”属于海岸侵蚀地貌中的海蚀柱,鸡形礁石是由于海浪侵蚀作用坍塌的图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2题。 15. 如果在湘江上建一河港,最适合的地点是A. M处的东 B. N处的北岸C. M处的西岸 D. N处的南岸16. 如果在图中R处监测到一次河流水污染,污染源可能来自 A.①河段 B.②河段 C.③河段 D.④河段17.该图属于A.北美洲沿35°N所作 B.澳大利亚沿23.5°S所作C.非洲沿23.5°S所作 D.亚洲沿30°N所作18.甲地的位置属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读我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 所在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2题。9.黄河站与北极点的距离大约为: A.1000? B.1400? C. 1200? D.1600?20.关于北极黄河站、南极中山站(69°22′S,76°23′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黄河站盛行东南风,中山站盛行东北风 B.一年中,黄河站的极昼极夜时间短于中山站的极昼极夜时间 C.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D.黄河站的区时比中山站的区时晚约4小时18分21.4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约21500千米的预定轨道,它们将每12小时绕地球一圈A.其运行的主要能量是风能B.其绕地飞行所形成的天体系统与地月系同级别C.其绕地运行速度比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小D.能对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进行监测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回答2题22.造成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因素是A.副热带高压 B.信风 C.西风 D.季风23.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植被覆盖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植被地上部分(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图A示意200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三大统计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图B示意这种变化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相关性。据此回答下面2题。24.内蒙古2001~2010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候要素相关性为A.与2001年比,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B.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年降水量的变化C.森林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D.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25.图A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A.森林区、荒漠区、草原区 B.森林区、草原区、荒漠区C.草原区、森林区、荒漠区 D.草原区、荒漠区、森林区读下图,完成下面2题。26.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裂谷 ②海岭 ③山系 ④海沟A.地势高 B.距冬季风源地近 C.纬度位置高 D.太阳高度角小30.④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B.森林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D.较低的纬度和较高的海拔读“某岛国示意图”,完成下面2题。31.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北长约200多千米,东西宽约400多千米B.位于我国的东南、澳大利亚的西北C.冬季商贸船队可借助洋流更快地驶往红海D.位于板块边界,受地震、海啸影响大.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A.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B.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C.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D.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对流雨.图中甲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以及开采地下水量X是A.蒸发 55.43亿吨 B.下渗 55.43亿吨C.蒸发 40亿吨 D.下渗 40亿吨.该地区利用水资源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增加地下水的抽取量B.扩大水库库容,增强调蓄能力C.改进灌溉技术,节约用水D.植树造林,增加地下水渗入量青岛济南开封西安太原兰州日温差≥15 ℃的日数0.474.671.891.1156.8174.0最大日温差(℃)16.326.025.228.129.230.2城市中全年降水量最少的是A.罗马 B.的黎波里?C.巴塞罗那D.雅典根据图中冬雨率等值线总体分布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冬雨率以地中海为中心向四周递减B.南部冬雨率较高的原因是年降水量很少C.北部冬雨率较低的原因是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D.东南部冬雨率较高的原因是受大西洋影响大 ,降水季节分布均匀.依图可知,E地与F地的林线海拔相差A.800米 B.800~1 000米C.1 000~1 200米 D.1 200~1 600米.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最合理的解释是A.地处低纬的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B.地处迎风坡地带,年降水量大C.受南部海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D.来自部的暖湿气流在宽谷地带成云致雨.多条林线的走向在图示东部区域发生变化,其首要影响因素是A.河流与盛行风向 B.降水与土壤类型C.地势与山脉走向 D.气温与纬度位置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B.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C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D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C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D.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A引起海平面下降 B.腐蚀建筑物C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D.皮肤癌患者增多46. 根据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以高原丘陵为主B.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C.图中山峰和城市的相对高差为900—1000米D.陡崖绝对高度可能为850米47. 此时图中城市的风向及24—30小时之间城市可能的天气状况为A. 偏南风 雨雪、降温 B. 偏南风 气压降低、天气晴朗C. 偏北风 雨雪、降温 D. 偏北风 气压降低、天气晴朗下图示意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百帕)的时空分布状况。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下面3题。48.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夏季风最赤道附近大陆东岸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赤道附近大陆西岸副热带地区大陆西河南省商城县丰集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地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