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择题 抢分有技巧
逍遥学能 2018-08-21 10:07
众所周知,高考物理大概在120分左右,而选择题就有48分,占物理总成绩的三分之一还多,所以我们应该充分把握好选择题这一部分内容,争取多抢“选择分”。那么如何才能解答好选择题呢?以下我们就结合一些实例与大家共同研究,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如何审题
审题是解好一道选择题的关键,那么审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做到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其次还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一些关键的字词加以特别的关注。
1、已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量为12.000000u,氢原子的相对原子量为1.007825u,中子质量为1.008665u,质子质量为1.007276u,那么6个质子和6个中子结合成一个碳原子核时,与该过程释放的能量相对应的质量亏损是:()
A、0.098940u
B、0.095646u
C、0.087312u
D、以上都不正确
[点评]:在实际的考察中,有许多同学误选了B项。究其根源,答案竟然惊人的一致,几乎所有误选B项的同学都是误把题目中的“6个质子和6个中子结合成一个碳原子核时”看作了“6个质子和6个中子结合成一个碳原子时”而计算失误的。
其实犯错误的同学还有一个疏漏之处,如果本题要求结合成碳原子时的质量亏损,那么题目中给出的“氢原子的相对原子量为1.007825u”这一条件就没有用处了,而物理题目中所表述的条件通常来说都是要在解题的过程中用到的。所以要仔细地、逐字逐句审题,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电子的质量:
1.007825u-1.007276u=0.000549u
对应的质量亏损:Δm=6×1.008665u+6×1.007276u-12.000000u+6×0.000549u
=0.098940u
[答案]:A
2、日光灯中有一个启动器,其中的玻璃泡中装有氖气。启动时,玻璃泡中的氖气会发出红光。这是由于氖原子的:()
A、自由电子周期性运动而产生的
B、外层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
C、内层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
D、原子核受激发而产生的
[点评]:许多同学在第一次见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表现得束手无策,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审题不明,误入歧途。有的同学认为,题目中提到氖气发光,联想到化学中讲到的氖气属于惰性气体,那么惰性气体发光的机理是什么呢?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很深奥的,但如果我们仔细审题的话,大家会发现题目中向我们交代了这样一个信息“玻璃泡中的氖气会发出红光”,这就相当于告诉我们氖气发出的是可见光,而可见光的产生机理应该是由氖原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
由此可见,审题的过程中对于关键字、词的理解和把握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答案]:B
二、如何阅读选项
选项,作为选择题区别于其他题型的一个明显标志,它既是考核同学们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同时也从某一个方面或角度给出了大家一定的提示。所以,我们要阅读好选项,研究好选项,还要利用好选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不能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必定增加
C、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D、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点评]:这是2004年高考天津卷上的一道考题,从其位于试卷中的位置来看,这应该是一道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相对容易的题目,可就是这样一道看似简单的试题,其正答率却并不高。经过统计,选择A项的同学占有相当的比例。那么同学们为什么会误选A呢?有很多选A的同学事后回忆起来说自己根本就没有看D选项,或者只是草草地瞥了一眼D就给出了A选项的答案。我觉得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同学们平时不良的做题习惯,没有将选项看全就急于作答了。
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地阅读了D项,至少会提出这样的疑问:“A和D好像都正确呀?”此时你再仔细斟酌的话,就应该注意到自己对A项中忽略了“热量不能主动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中的主动二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4、在北戴河旅游景点之一的南戴河滑沙场有两个坡度不同的滑道AB和AB′(都可看作斜面)。甲、乙两名旅游者分乘两个滑沙撬从插有红旗的A点由静止出发同时沿AB和AB′滑下,最后都停在水平沙面BC上。设滑沙撬和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滑沙者保持一定姿势坐在滑沙撬上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在B点的速率等于乙在B′点的速率
B、甲的滑行总路程比乙短
C、甲全部滑行过程的水平位移一定比乙全部滑行过程的水平位移大
D、甲、乙停止滑行后回头看A处的红旗时视线的仰角一定相同
[点评]:本题属于一道力学题目,有的同学在解题时就四个选项所表述的内容分别设定相关的物理量,带入求解并对选项做出相应的判断。这样做当然无可厚非,但在紧张的考试中为自己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仔细研读选项的话,我们不难发现,除了A项以外,其实B、C、D三项均可表述为一个问题,那就是“甲、乙两名旅游者最终是否会停在同一个点?”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大大简化计算了。最终得到结论:甲、乙二人最终会停在同一个点。B、C错而D正确。
[答案]: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