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8-05-08 21:49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在教学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一章为例,“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如下:
一、学生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自主完成课前预习
预习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教师在课堂上不再进行知识的系统讲述,只是与学生讨论和交流一些重点、难点的内容,回答学生所提出的一些个性化问题。如果学生不进行课前预习,就很难跟上课堂教学进度。学生的课前预习不是盲目地预习,而是带着教师所提出的教学目标进行预习。“地表形态的塑造”一章的教学目标包括:(1)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3)掌握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概念、成因和形态;(4)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5)掌握河谷等河流侵蚀地貌以及各种冲积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教师将这些教学目标告知学生,让学生带着预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预习效果。
二、教师高效地组织课堂学习活动
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之后,大部分基础知识能通过自学完成,还剩下少部分的基础知识和一些重难点问题难以理解,这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以“地表形态的塑造”为例,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主要分为两个环节:
环节一,疑难解答。学生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因素以及各种地貌的成因和特点等基础知识方面如果存在不理解的地方,可向教师进行询问。比如不理解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侵蚀作用,不理解褶皱、火山、火山锥、冲积扇、三角洲、河漫滩等地貌的成因和特点等。另外,本章的重难点知识包括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成因,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教师在课堂上应对这些重难点知识作进一步的讲述。
环节二,问题探究。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永恒目标,在对知识加以应用方面,“地表形态的塑造”一章可通过两道检测题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检验。第1题,崇明岛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第2题,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原因。这两道题都是考查主干知识的题目,检验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对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