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8-04-23 09:50
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尤其是粮食作物,需要不断地提高产量以满足人口膨胀的需要。为了保证这一需求,人类不得不与害虫、病原体和杂草作斗争。
病虫害是严重危害农作物的自然灾害之一,据估计,世界上每年因病害、虫害和草害所造成的粮食损失约占总产量的30%~40%。农作物病害流行成灾,不仅造成农作物的减产,严重时还会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如1845年开始,爱尔兰当地主要粮食作物马铃薯晚疫病严重流行,造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爱尔兰大饥荒”,有75万人饿死,有几十万人被迫逃荒;1843年孟加拉国水稻胡麻斑病大流行,引起“孟加拉大饥荒”,饿死200万人以上;1970年美国杂交玉米因小斑病流行,损失10亿美元以上;1950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大流行,损失小麦6000万吨。因此,植物保护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使用农药的化学防治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药可挽回15%~30%农作物产量损失,每投资1元农药可得到数元到数十元的经济效益,对一些病害而言,化学防治是最有效和不可替代的方法,因此,在可持续植物保护中,化学防治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与其他防治措施相比,化学防治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防治范围广,可以做到多病兼治;
(2)见效快,特别适合于抢救式的速效防治;
(3)成本低,使用方便。
不可否认,化学防治也有易造成环境污染、人畜中毒和病原物产生抗药性等缺点。化学农药除了有效控制农作物的病、虫、草害之外,20多种由昆虫、蜱螨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例如,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采用农药滴滴涕(DDT)防治疟蚊,1948年至1970年,使5000万人免于死亡。日本化学防治发展较快,单位面积用药量居世界首位,比我国约高6倍,而日本农产品却有80%农药残留水平低于允许检出界限,另有18%~19%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水平符合法定允许量,此外农药中毒事故很少,近年来则已基本消除。英国、美国、法国等用药量较多的国家情况也如此。不难看出,我国化学防治中的根本问题是使用技术问题。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现有耕地面积0.95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仅0.073公顷,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要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以上的人口,农业生产的压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满足人们对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的需求,必须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化学农药是有效的植物保护手段。建国以来,我国的化学防治在控制农作物病害方面成绩卓著,许多历史上的毁灭性病害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我国农药的使用技术比较落后,不仅浪费了资金,而且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药的开发和利用有下列特点:①高效低剂量,活性成分更加高效,可减少农药的用量,从而减少其对人畜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②环境相容良好,农药对非靶标生物毒性低、影响小,在环境中易分解、无残留;③安全性高,对人、畜毒性低,对环境污染低。
来源:查字典化学网